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及体现

2019-12-27 06:57:17刘国森
文化产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学生德育

◎刘国森

(江阴市利港中学 江苏 无锡 21444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完善过程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传统文化承载着历史,并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实现其教育功能。在中学生德育过程中,要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培养学生爱人民、爱祖国、爱国家的情感品质,并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重视集体与国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德育教育当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体谅和包容,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精髓,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在实践当中进行道德认识的转化。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作用,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一、传统文化与中学生德育关系

在新时期环境下,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关联性。开展有关中学生德育教育活动,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当下,要将中国梦的构想融入中学生德育教育当中,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优势。要依照党的思想方针,结合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中学生德育内容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二、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分析

(一)促使中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观念和人生道路的知识与内容非常多。以《论语》为例,《论语》中有很多关于道德观念和人生道路的句子,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富与贵,是人之所以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等。这些话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知识,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养成务实、严谨的精神和态度。

因此,中学生要不断学习和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和学习当中,加强自身人格的完善,从而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观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波折和磨难,一直自强不息。中华儿女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国精神,勇往直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屹立在世界之林。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担负起中华儿女应有的使命和责任。

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从而让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民族的认识,并清楚认识到民族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德育环境

中学生德育教育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在校园当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为搭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积极引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让中学生能够受到熏陶,从而为实施德育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传统文化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学生能够清楚认识到人与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实现

(一)有效发挥德育在中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要场地,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施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宣传的主要地点。由于中学生德育教育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多,涵盖不同的学科知识和内容,尤其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与传统文化存在巨大的关联性。

因此,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有效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观念,进一步展现传统文化理念,引导学生在看待事物时能够以客观的眼光来思考。

(二)促进教育团队和德育教育质量水平提升

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教师在中学生德育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文化素养和言行举止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对此,教师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道德水平,深刻理解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和价值,积极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开展不同类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当中能够对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有更为深切的认识。学校要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度,为促进德育教育质量水平提升提供保障[1]。

(三)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中学生德育教学,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培养和辅助。基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来获取精神动力和智慧,作为德育实施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搭建德育教学模式,凸显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地位。这不仅需要教师理论性的引导,同时要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精华,探究传统文化和中学生德育之间融合的方式。对此,要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基于不同学科特点,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索德育资源信息。

同时,要利用不同宣传方式,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尤其是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搭建专门的教学平台,定期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文章。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节目、电影、纪录片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发挥传统文化作用提供保障。

(四)加强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

要想在中学生德育中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此,学校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加强对校园内不同展示栏的利用,定期订阅有关传统文化的文章、报纸,定期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节日,要求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从中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以促进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2]。

四、结语

在新时期环境下,有关学生的德育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学生的务实严谨的精神和态度、爱国主义情怀,让中学生能够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有效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观念,进一步展现德育教育中的传统文化理念,引导学生以客观的眼光思考,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水平。创新中学生德育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促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学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