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辽宁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

2019-12-27 06:57:17冷鸿涛
文化产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辽宁文化产业文化

◎李 琳 冷鸿涛

(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3)

一、辽宁文化发展现状

辽宁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具有文化发展的独厚优越条件。近年来,辽宁省政府不断探索文化发展新道路,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一)文化资源丰富

文化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特别是其所具有的同化力量,能帮助国家实现外交目标。辽宁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浓厚的传统文化以及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和古文化遗址,这些都是辽宁的文化象征和历史来源,给辽宁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和精神财富。雷锋文化、红山文化和抗联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是辽宁省所特有的。

(二)政策和体制逐步完善

政治价值观需要通过政策来体现,政策的吸引力让政治价值观更具感召力[1]。辽宁重视文化发展,不但响应国家文化发展号召,还根据辽宁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政策,以加快实现辽宁文化发展结构转型和升级。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使辽宁文化发展更具活力和特色,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使文化发展产业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三)文化产业优势明显

辽宁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产业优势。一是动漫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大连高新区国家级动漫游产业基地被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称号。二是辽宁的文艺演出成果也非常丰硕,京剧团、杂技团、舞蹈团多次赴国外演出,并得到广泛好评。三是不断做大做强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出红色旅游、古文化遗址旅游、海洋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同时还培育出具有辽宁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基地。

二、辽宁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资源利用率低,缺少文化品牌

辽宁的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但由于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使得许多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和应用,甚至被闲置,并且文化发展在创新性、技术研发和营销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使得辽宁文化发展缺少知名文化品牌和领军企业。因此,辽宁文化发展需要实施有效措施,提升文化品牌价值。

(二)文化体制改革不深入,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辽宁文化产品与消费对象不相适应,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加上缺乏有效的文化体制规划和资源整合,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又仍然沿用旧体制和老办法。因此,辽宁文化的发展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环境。同时,政府对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又缺乏相关政策和有效可行的实施办法,使得辽宁文化的发展相对缓慢和滞后。

(三)文化创新性不足、文化人才短缺

辽宁虽然有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与人才资源,但与北上广相比,辽宁文化发展的创新性不足,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由于缺乏原创能力和创意作品,使得辽宁向外输出的文化产品不多,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文化创新和发展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创新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辽宁由于政策不配套,在艺术人才引进上缺少吸引力,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现有人才又不断外流,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严重影响辽宁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辽宁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一)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丰富地区特色文化

辽宁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史前以及汉、辽、清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产,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工业文化、宗教文化和旅游文化,整体上看,辽宁的文化资源颇为丰富,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奠定了良好基础。首先,加大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辽宁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蕴涵着我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各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以督查促落实,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通过发展和开发旅游产业,塑造历史文化形象,形成良性互动;其次,要充分利用辽宁对外毗邻东北亚各国、对内连接关内辐射东北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在保持本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助推辽宁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二)政府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政府要加大投入,注重引导和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宣传部等文化相关部门要根据分工和职能,协助发展文化产业,由“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形成政府与市场间良好的协调机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产业和重大文化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机构、文化艺术研究所和相关产业生产单位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文化建设发展等方面专项资金的支出比例,不断优化文化项目资金的投入结构;第二,构建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协作机制,实现互帮互助,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单位的文化存储功能成为文化企业发展的后盾基石;第三,对文化产品的出口提供奖励政策,奖励和鼓励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走向国际文化市场;第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政策要加快落实,加大历史古迹的维护和保护,并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2]。

(三)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提高文化影响力

实施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渠道,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充分利用省内沈阳、大连、鞍山等各市、县丰富的文化资源,重点扶持旅游业、相声小品评书等传统艺术、名胜古迹等具有民族和辽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加强与境内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发动人民团体、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从事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以互办文化周、文化节、电视电影节、展会展业、文化演出等活动为载体,稳步推进与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东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步开拓东南亚市场,有计划地进军欧美文化市场,扩大辽宁文化的知名度,开发和推介具有辽宁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文化产品[3]。

猜你喜欢
辽宁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辽宁之光
新少年(2022年3期)2022-03-17 07:06:3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8
谁远谁近?
01海上辽宁
今日辽宁(2015年11期)2015-04-13 05:35:46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