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曼宁
小说《登记》是赵树理于1950年6月为配合《婚姻法》的颁布创作的一部小说,后被多个地方戏改编为戏曲广泛传播。尤其是以《罗汉钱》为名改编的沪剧在1952年10月参加中央文化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剧本奖、演出奖、演员奖等奖项,并于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沪剧《罗汉钱》基本以原著《登记》为框架进行叙事,在情节内容上稍有改动,人物刻画更加细腻深刻,作为20世纪50年代丰富大众生活的重要补充,沪剧《罗汉钱》在主题表达等方面更加生动,也更吸引大众。“《罗汉钱》也因之成为沪剧的经典剧目。”[1]
小说《登记》分为四部分:《罗汉钱》《眼力》《不准登记》和《谁该检讨》。沪剧《罗汉钱》对情节的改动主要是第一部分和结尾部分,着重讲述了正月十五夜里张家庄玩龙灯的热闹场景,小飞蛾看完龙灯回去,看到女儿艾艾掉落的罗汉钱而起的追忆过程及故事结尾的大团圆。
1.元宵佳节引旧思
赵树理在文学创作上受古代话本小说影响,创作小说时采用连贯叙述并运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小说《登记》开头,交代了“罗汉钱”的由来及象征意义,进入故事由简要介绍十五看龙灯过渡到小飞蛾看见罗汉钱想起了自己罗汉钱的来历,作者并没有直接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而是采用插叙方式对二十多年前小飞蛾嫁给张木匠,与保安藕断丝连且互赠信物,婆婆教导张木匠痛打小飞蛾,小飞蛾如何煎熬等进行全知视角讲述。作者通过讲述小飞蛾的痛苦经历引出小飞蛾对艾艾婚姻的不赞许态度,害怕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在全文中作为辅线与艾艾的婚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随着历史变迁,新时代的青年尤其是女性可以自主决定婚姻及命运,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沪剧《罗汉钱》刚开始展现了张家庄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人群熙然,锣鼓喧天。而后快乐的张老爹、忙活的村长、敲鼓的青年男女、调龙头的张木匠、封建的五婶悉数登场,为剧情发展做好铺垫。颂扬村长功劳大的张老爹自然是和村长一个阵营,为后面与村长一起指责艾艾与小晚等败坏风气埋下伏笔。村长让小芳去看调龙灯被男青年评价为除了脑子顽固样样都好,张木匠在调龙头休息的间歇被取笑为何不去看着小飞蛾。五婶在和阿土的对话中更是交代了“小飞蛾”名字的来历。
小飞蛾和艾艾一起来看调龙灯,艾艾心不在焉去找小晚,遇到因包办婚姻闹别扭的燕燕和小进及准备去放花炮的小晚等人。随后赶来的村长和五婶看到男男女女混在一起,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与立场。五婶说:“真是不像话啊。”村长唱到:“张家庄出了四个好宝货,村上风气败干净。”艾艾对村长气愤不过,说道:“老封建,最好把他的脑子洗洗干净。”这是全剧婚姻自主和包办婚姻的第一次对抗,代表着封建思想的村长和五婶讨论了遏制风气持续败坏的最好方式,是将艾艾和燕燕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出去,这样村上的风气就会好转。而当晚,艾艾与小晚交换了小方戒和罗汉钱两个爱情信物约定终生,表达了他们对于婚姻自主的向往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2.婚前婚后大不同
沪剧《罗汉钱》中,小飞蛾回到家看到地上的罗汉钱,想到自己二十年来的痛苦遭遇伤心不已,回忆起自己与保安的爱情故事。两人相知相爱,在船上漂流互表心意,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迫分开,小飞蛾另嫁张木匠,结婚后的她时常遭到张木匠毒打。剧中,自由爱恋的幸福与遭到张木匠的毒打形成对比,小飞蛾的不幸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对人的严重摧残及对自由的扼杀。
小说《登记》中,作者对二十年来小飞蛾的经历叙述比较详细,着重写张木匠结婚前后对小飞蛾态度的转变。张木匠从刚娶媳妇的欣喜若狂到知道实情的隐忍,随后听取母亲的建议毒打小飞蛾,换来的仍是妻子的冷漠和寡言,他最终出去做活儿一年半载不回家,而孤独的小飞蛾每天晚上关上门把罗汉钱拿出来看了又看,“她有时候变得跟小孩子一样,把罗汉钱暖到手心里,贴到脸上,按到胸上,衔在口里……”[2]这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飞蛾孤独落寞的景象,甚至到了癫狂的地步,表明二人婚后生活的悲剧性,同样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包办婚姻的落后。
作者简单交代了婆婆让张木匠打小飞蛾的原因,是她“年轻时也有过小飞蛾跟保安那些事,后来是被老木匠用这家具打过来的。”[3]婆婆的经历加强了三代人的对比,其婚姻是被强制扭曲的,因而变得顽固不化;小飞蛾虽受到暴力但她仍对婚姻自由充满期待,无奈传统思想的力量过于强大,当燕燕向小飞蛾说媒提小晚的时候,小飞蛾虽然担心闲话但也同意了;艾艾则是新时期的女性,敢于反抗,不屈从于封建思想和别人的闲话,为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斗争,当然她也面临着奶奶及母亲曾遇到的相同问题,但新社会拯救了她,《婚姻法》的颁布为她掌握自己的命运提供了机会。
3.历尽曲折终结婚
小说《登记》的第四部分《谁该检讨》,作者采用比较现实的处理方式。四个孩子骂了民事主任和王助理员两个月仍然没有结果。直到合作社的掌柜告诉小晚,国家颁布了《婚姻法》,只要男女双方自愿就可以合法结婚。四个人才登记成功,登记后被区公所通知为“模范婚姻”,结婚当天,区分委书记和王助理员也到场,还有村里的群众,一场对封建思想及包办婚姻的控诉开始了。最后,区分委书记总结性发言检讨这几年处理错的婚姻问题,并说村民事主任是干涉婚姻,王助理员是官僚主义。
沪剧《罗汉钱》第四部分处理的方式更为浪漫。四个孩子得知国家颁布《婚姻法》后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四个人去找村民事主任写介绍信。民事主任仍然不写,双方相互辩解甚至吵架,并把小飞蛾叫来。小飞蛾怕艾艾重蹈自己的覆辙,已经同意艾艾和小晚的婚事。民事主任对此气恼不过说:“真是秧坏稻坏。”张老爹附和说:“做娘没做娘的样子。”小晚和小进反击:“老顽固!”“死脑筋!”民事主任说:“打击干部!一定要你们检讨!”尤其在区长到来之后,达到了婚姻自由思想和老封建思想对抗的高潮。作为电影艺术也很好了将矛盾聚集在一点上,情节更为激烈。
小飞蛾告诉区长她赞成艾艾和小晚的婚事,张老爹说她是二十年前的老簿子到今天留给艾艾做课本。民事主任更是骂道:“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娘不规矩女儿当然也不归正。告诉你,此地不是东王庄,这种歪风邪气要铲干净。”镜头分别给民事主任骂人的特写和小飞蛾气晕的近景,使情节到达高潮,强化了主题,更细腻地刻画人物。其中,小飞蛾的自述“我二十年来受尽凌辱吃尽苦,满腹辛酸向谁讲?瓦片也有翻身日,我到何年何月能见太阳?我是一身幸福早绝望,只望小一辈的姑娘把福享。”就是对封建思想最有力的回击。
作为矛盾的解决者,区长带着《婚姻法》告诉大家:“不合理的旧婚姻,一定要把他废除掉。”并让艾艾和小晚、燕燕和小进明天去区里登记,群众欢欣鼓舞,燕燕妈也没了意见,五婶听到这个消息和别人对她的嘲讽后,代表着旧思想和老封建从人群里退场,象征着封建思想的失败和退出历史舞台。
沪剧《罗汉钱》是在大圆满的结局中落幕的,两对情人终成眷属,并被赋予“模范婚姻”的荣誉。作为对剧名《罗汉钱》的突出和前面内容的回应,结尾处,小飞蛾拿出了二十年来带给她不幸的罗汉钱,羡慕女儿生在了好时代,表达了对社会的赞美和歌颂。
沪剧《罗汉钱》有一点没有体现出来,就是民事主任不给艾艾和小晚写介绍信的原因。
小说《登记》第三部分,当艾艾四人来到村公所要求民事主任写介绍信时,作者对民事主任关于艾艾的看法作了详细描述。当民事主任看到艾艾跟小晚拉手说到:“坏透了!跟年轻时的小飞蛾一个样!”[4]当给外甥提亲时谈到艾艾却说:“好闺女,跟年轻时候的小飞蛾一个样!”[5]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作者给出的解释是评价的客体不一致。“说‘好’是指她长得好看,说‘坏’是指她的行为坏。”[6]
小说第四部分《谁该检讨》,民事主任对妇女的看法是“身材第一,行为第二,行为是可以随着丈夫的意思改变的。”[7]这种看法在张家庄十分普遍。
张家庄的村民都认为艾艾的身材是极好的,但和小晚拉手的行为是可耻的,然而,只要嫁到自己家艾艾还是极好的。对于民事主任而言,得不到就是坏,并随自己意愿给别人扣帽子。因此,艾艾等人的名声“越来越坏”。
小说很好地体现了当时人们甚至当今社会部分人的病态心态,自己得到的都是好的,对于得不到事物百般计较、小肚鸡肠。除文章主旨所体现的男女授受不亲及包办婚姻的封建思想外,还体现了人们思想的自私性、狭隘性。另外,也体现了女性地位的低下,女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痛打改变的,充斥着对女性的虐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