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芬 张江华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2015年,“互联网+”一词第一次郑重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国家鼓励将此新型互联网技术全面地应用到制造业、服务业、教育领域等各行各业中去。在此之前,2012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地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已经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的第9个年头,教育系统特别是各大高校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2015年后,“互联网+”已经成为互联网背景下最重要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块拼图。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互联网+”,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越来越多样,所需的时间却越来越短,这满足了高校青年学生对于获取知识方式的需求。但“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不仅是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探索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如何能够建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尤其是高等教育并不能只是单纯地将二者直接进行重叠,将教学内容生硬地转移到互联网上,这只是换了一个传播的平台,学生也仅仅是从课桌前移动到了电脑桌前。传统课堂的优势在于师生之间是以面对面的方式及时交流,尽管如今高速的光纤宽带使得网络交流达到了及时性,但人与人之间情感传递和友谊的建立仍然需要面对面地完成,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急需培养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通过面对面互动来完成。由此可见,即使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仍然在高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传统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手段不丰富、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长时间制约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逐步地找到了破解的办法,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互联网教学模式未来可以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门联合高校探索、建立一套将互联网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发挥传统课堂在教学互动方面的优势,又能使互联网带来的教学模式上的突破变为可能。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是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但是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师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态度仍然处于怀疑的状态,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能为高校教学模式带来的积极作用缺乏信心,这种观念使得部分教师为了应付学校要求而被动地去执行,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混合式教学模式真正的意义。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没能及时转变,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缺乏清晰的认识。
我国“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高校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投入较少的精力,仍然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作为主要的教育手段。一些高校甚至是将“互联网+”教学和传统教学生搬硬套的组合在一起,互联网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仅是传输学习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的实践环节很难得到充分体现。另外,一些高校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在线学习环节中,教师缺少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需要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解决,这不仅没能体现互联网教学的作用,而且还占用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计划,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校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时,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尤其是年纪偏大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早已形成了相对于自身固定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面对互联网教学存在抵触情绪,难以快速地进行转变。并且,高校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繁重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对于新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学习能力强,思维灵活开阔,在进行教学愿意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但高校在平台应用与维护方面的人员短缺,导致教学活动常常因为技术问题而被迫中止,反而影响了教学效率。
混合式教学并非一个新概念,最早提出时被定义为在除家庭之外可监督的实体场所进行的教学与学生自主操控学习进程的在线教学达成整合统一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仅仅将传统教学变为网络教学,而是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操控,但这一过程仍要处在可监督的情况下。而“互联网+”,这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已经完全把这种监督转化为师生之间共同在这一平台探索、学习、获取社会各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因此,互联网教学和课堂教学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两者之间相互补充且不可脱离。教育部门要联合高校一起,积极地开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宣传和研讨工作,有能力的高校可以自己组建教师团队出版相关的教学书籍,教育部门也可组织师资力量强的学校共同研究,并向其他学校共享理论成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种将互联网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融合即是不同事物之间通过碰撞或接触之后融为一体,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增强教学模式中的互动性,既增强两种教学模式间的互动,又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模式间的互动要加强两种模式的开放性,使两种模式在动态发展的同时进行持续的信息互换和补充。例如,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时,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视角直接转换到实际的职业场所中去,通过观察、模拟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这大幅度地接触了时间、空间对于实践学习的限制。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准备阶段,师生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在此阶段加强沟通,教师备课期间就可以随时针对学生预习时在互联网平台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内容的调整,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上布置的学习任务直接利用“互联网+”进行快速的资料搜索,这种师生间课堂外的互动大幅度提升了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所需要的信息化设备、软件操作技术对于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年龄稍长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在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期,可以让同学科的年长教师和年轻教师配合教学,年轻教师可以学习教学的经验和方法,并对年长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操作的辅助。除此之外,高校之间可联合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专家团队,完成初期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实施模拟、教学平台应用等工作,以减轻授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有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保障。高校也要组织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培训和交流学习。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建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校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手段,已经逐步得到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开展课堂教学、培养高素质学生、建设师资队伍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首先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课堂教学发展找到了方向,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互联网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融合,促进了二者的优势互补,充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立体、生动。其次,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找到了方法,混合式教学模式着眼于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互联网教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阶段的沟通协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后,混合式教学模式为高校建设师资队伍找到了工具,混合式教学模式促使年长教师逐步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帮助年轻教师学习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了高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尽管我国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高校只要继续做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课堂的实践互动、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就一定能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