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霞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925)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就是指将高校后勤管理整体工作列为社会中,使其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自从高校后勤管理实行社会化改革以来,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逐渐显露出诸多的问题,且高校后勤的发展已无法顺应时代以及学校师生各方面的需求和发展,进而导致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发展较为缓慢。
传统消极的思想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到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校后勤的工作具有稳定性,流动性不大,因此就会有许多员工在思想上存在着一劳永逸的想法。长期安逸的想法自然会造成他们在工作上不够积极主动,长期如此,就会使得高校后勤工作难以管理,不利于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但如果想通过减员的方式来减少高校方面的开支及保证高校后勤的效率,结果可能会不尽如意,在短期内也不会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果。如今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高校后勤人员没有充分的竞争意识以及强烈的危机感,那么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从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与此同时,高校后勤缺乏绩效考核、奖罚制度或其他激励制度,都会使得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服务意识,无法做到乱中求稳的工作态度。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体制背景下,高校后勤部门要想推进改革进度,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员工进行分层管理。比如说,对于老员工来讲还可以沿用之前的管理体制,但是要求要有意识的增加他们的危机感;对于新员工来说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一方面考核他们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足够积极,这样利用灵活变通的手段可以有效的保证高校后勤内部上下协调,统一管理,有利于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变革的发展。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手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随着各大高校的生源逐渐增加,高校后勤部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相应的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及各种管理工作上的难度也会随之而加强。因此,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应该对高校后勤提出更高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与此同时,高校后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高校后勤的相关制度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的进行改革变化。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就会使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学习不到最新的思想和方式,那么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和能力也会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进而会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造成相应的阻碍作用。到目前为止,存在一些较为偏远的高校,由于高校内部的条件限制进而使得他们的信息化手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新的思想科技得不到有效的传播,这会对学校及教师学生在学习方面上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无法发挥出高校后勤的作用,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中结合信息化手段是尤为重要的。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制度是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核心。由于各个地区的高校实际发展情况不一样,所制定的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制度政策就应该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就大部分的情况而言,许多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制度政策缺乏相应的分类性,没有具体的针对性,对不同区域的高校后勤管理没有明确的区域性制度政策,这不仅会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制度政策变得模糊不清,也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及专业素养不高,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发现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很严重,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体比重极低,这样普遍的现象就很难保证高校后勤整体专业文化素养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后勤人才的短缺,再加上高校后勤现有员工的专业素养不够,那么就会导致其工作能力和经验方法都不够,进而就会使得他们缺乏相应的决策力和判断力,不利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在人事制度方面上,由于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后勤人员进行了分层管理及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后勤在挑选员工时更多倾心于具有丰富经历的员工,从而抵挡了毕业大学生的进入,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进程。
由于缺乏优秀的后勤人才队伍,没有积极的思想作为导引,那么就会使得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思想意识不够全面。在此背景下,高校管理层首先要对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意识尤为看重,管理阶层的重视才有利于推动改革的进行,才会使得效果更加明显。当前,由于高校后勤工作人员没有强烈的改革意识,那么他们就会存有强烈的服从领导命令的意识,就会对大众的需求考虑甚少,进而导致后勤人员对服务大众的理念严重缺乏。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后勤员工改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要加强高校后勤人员的改革意识。要将学校领导与后勤工作的关系仔细分清,不要只是一味听从学校领导的指令,要认清楚后勤工作的主要职能,悉心听取大众的建议,满足大众的需求,尽后勤人员最大的力量去服务好大众。找准高校后勤工作的位置,并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科学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改革意识,方便日后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发展。
优秀的后勤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关键。一方面社会或学校要加强对高校后勤管理的投入力度,保证高校拥有足够的基础设备以供大众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强在高校后勤员工间的宣传力度,加强高校后勤员工管理社会化的意识,培养专门的人才队伍。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引导高校后勤员工认真学习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中的具体制度,清楚的了解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对于后勤人员提出的新标准和高要求,还可以大力的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后勤高学历毕业生,从而有效的充实了高校后勤员工的力量。因此,社会或学校可以对后勤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工作,或是以座谈会的方式来加强学习,尽力提高每位后勤人员知识技能及专业素质水平能力,实现社会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整个后勤队伍的素质标准。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制度政策是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核心。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制度和其他鼓励制度都能够充分调动起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其做到各尽其责,尽心尽力。要想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实行现代化的方式,那么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使学校和后勤之间的关系得以明确的区分,清楚的认识了解有关产权的问题。并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引入社会上优秀的文化企业来与后勤部门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双方同时参与进社会竞争市场中去。这些操作都会有利于高校后勤部门成为市场独立的经济体,从而为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既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同时又能推动高校后勤部门的工作进程。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离不开信息手段的帮助,科技信息技术为改革的发展贡献出了很大的作用。信息化手段不仅能为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还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对科技信息有效的传播,可以很好的发挥出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作用,进而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将信息化科技手段参与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中是很有必要的。
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不仅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而且还能使得高校的相关教育也能够得到快速稳进的发展。自从我国实行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以来,虽说在实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难以避免还是会出现传统思想对改革进程的阻碍、信息化手段的缺乏、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制度的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决,从而保证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正常进行。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时刻关注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改革的标准和要求,使得改革能够时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跟上时代发展的进步,这样才能向高校后勤部门源源不断的灌入最新的思想和知识,进而推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