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娜
(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内科,陕西西安710600)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心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若未及时治疗,可引发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临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多采用常规疗法,如卡托普利、利尿剂、美托洛尔、洋地黄类药物等,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并不理想[2]。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逐渐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为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心肌供血作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已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具有舒张平滑肌、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作用。目前,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单纯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二者联合应用较为鲜见。本研究随机采集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析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sCD40L)、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55例。其中实验组女23例,男3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2.89±6.1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6±1.92)年;合并症: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20例,高血压25例。对照组女21例,男34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3.15±6.7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30±1.87)年;合并症: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23例,高血压26例。两组病程、性别、年龄、合并症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控制血压及血糖、吸氧等。于此基础上,实验组予以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649)+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阿尔贝拉医药控股(通化)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452]治疗,40 mg二丁酰环磷腺苷钙+250 mL生理盐水,1次/d,静脉滴注;60 mg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50 mL生理盐水,1次/d,静脉滴注。15 d为1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疗程。
1.2.2 检测方法 抽取5 mL空腹肘静脉血,高速离心处理后,血清置于-70℃保存,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D40L、PAPP-A水平,严格遵循试剂盒(上海锐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1.3.1 临床疗效标准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心功能分级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
1.3.2 心电图疗效标准 静息心电图改变均恢复正常为显效;心电图主要导联T波倒置变浅>50%,并由直立至平坦,或ST段回升>0.5 mV为有效,但并未恢复正常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CD40L与PAPP-A水平、不良反应。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89.09%)较对照组(74.55%)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相比,实验组(90.91%)较对照组(76.36%)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对比[n(%)]
治疗前两组血清sCD40L、PAPP-A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sCD40L、PAPP-A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sCD40L、PAPP-A水平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病情变化迅速,冠脉粥样斑块易破裂,致使血栓形成,造成冠脉痉挛或血管不完全阻塞,心肌缺血坏死,加之病情进展过程中激活多种炎性因子,引起全身或心脏局部炎症反应,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动脉壁免疫炎症加重、血栓形成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会合成多种细胞因子,其中sCD40L在血管炎性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因素,可加速内皮细胞增殖、斑块新生血管形成,同时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加斑块破裂风险,致使血栓形成,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死。PAPP-A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相关金属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凋亡,促进细胞外基质重塑,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5-6]。因此,及时阻断sCD40L、PAPP-A信号,有益于减轻血管炎症,使得动脉硬化斑块趋于稳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有益。本研究联合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结果显示实验组疗程结束后血清sCD40L、PAPP-A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sCD40L、PAPP-A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均具有减轻动脉硬化处炎症反应、稳定血管内皮等机制有关。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是一种蛋白酶激活剂,对机体三羟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有效抑制磷酸二酯酶降解,释放心肌细胞肌浆网钙离子,使得心肌细胞活力增加、多数酶类、蛋白质产生活性,进而激活人体各种反应,同时还可产生大量三磷酸腺苷,改善能量、细胞代谢,从而发挥加速神经再生、扩张血管、转化异常细胞、舒张平滑肌、恢复心肌供血、提高心脏泵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目的[7]。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由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提取制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为: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通过抗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②抑制血栓形成,通过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与红细胞间排斥力,降低血黏度,使得红细胞解聚,抗血小板聚集,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③改善心肌供血,扩张冠脉,使得冠脉血流量增加,进而纠正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改善局部供血及缺血区域心肌侧支循环,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从而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8]。本研究中,实验组心电图疗效、临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充分说明联合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两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sCD40L、PAPP-A水平,提高心电图疗效,效果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