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瑞芬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向,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是培养全学科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从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本转化注重整合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全科阅读 阅读素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0-0081-01
一、全学科阅读素养
“全学科阅读”是指将阅读从只关注语文学科阅读的狭隘观念中跳出来,把阅读引向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所有学科,实现课堂内外的科学沟通,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阅读素养主要是指个体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展潜力,以及为了参与社会生活而有效地寻求信息、理解使用和反思书面文本的能力。全学科阅读素养重在评价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技能学习各领域的新知识及理解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文本内容的能力,而不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换句话说,阅读素养重在为了学习而阅读,而不是为了阅读而学习。
二、如何培养全学科阅读素养
(一)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当前连续性文本主要出现在语文学科的单篇阅读学习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的学习行为动词指向阅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单一的、静态的、知识化的低阶阅读思维能力,评价、批判、创意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
1.群文阅读策略
(1)激发兴趣养成思维习惯
“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围绕议题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教材之外还很多有趣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议题的学习是群文阅读及教学的基本特征。
(2)“比对读议”提升高阶思维
群文阅读中的“议题学习”是任务驱动型学习,具有高阶思维的特征。杜威认为,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但它一定是由“难题和疑问”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怀疑”引发的。
2.整本书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只有在不断阅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与提高,整本书的阅读不同于单篇短章的阅读,学生需要专门的课堂教学指导策略来提高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关于整本书教师要上好四节课:新书推荐课、阅读欣赏课、技能指导课和成果分享课。新书推荐课应该突出介绍作者信息、呈现书评、了解主要内容、浏览目录章节等,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整本书的内容,激发阅读期待;阅读欣赏课,就是引导学生对书籍的精彩之处进行鉴赏,可以欣赏文章的片段、作者的表达方式、作品的语言特点等,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方式,促使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更多细节领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写作手法,提升思维层次;技能指导课是指导学生形成自主读书的能力和习惯的过程,包括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讲授精读、略读、浏览、速度四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如何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成果分享课是教师组织下通过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表演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收获、心得、成果,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持续阅读兴趣,在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1.创设情境提供经验
素养是在人与情境交互作用中生成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外部情境中的真实场域或任务,同时也要关注内部心智的发展,如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让学生用生活经验描述小胖的位置,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材文本内容建立联系,并产生认知需求,带着思考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任務驱动促进思考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矩阵型、图表型的非连续文本,如果让学生自主阅读书上的内容,很多人会感到茫然,不知要看什么,看完也不知要说什么,由于阅读材料的碎片化,小学生的思维又是点状的,所以阅读之后呈现的回答大多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这时候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采取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同时采取重点标识,对每个词、每个图表都应该认真细致地阅读并分析,领会其涵义,让学生逐步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文本转化注重整合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课程整合强调学科是互通的,是有密切联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知识的整合性、跨学科性以及可迁移性。学生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可以学习运用多种学科思维、学科视角来审视某个相同的知识点,学习视野得以扩大、高阶思维得以形成、阅读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何立新,王雁玲.阅读素养的教学逻辑与变革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04):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