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发展研究

2019-12-26 07:06王行靳胡晓娟
理论观察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子系统主体作用社团

王行靳 胡晓娟

摘 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是包含教师子系统、学生子系统和中介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系统,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发展需要教师子系统主导作用再组织、学生子系统主体作用再组织和中介子系统实践作用再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面临教师子系统协同困境、学生子系统的管理困境和中介子系统的精准困境,有效推进学生社团发展需要系统性思维的支持,培育公共精神、促进渐进发展、构建协同机制,推进系统的演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系统;主导作用;主体作用;协同

中图分类号:D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0 — 0118 — 03

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高校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全覆盖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制约,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无法实现教育课程的全程覆盖,因此,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以下简称学生社团)是弥补课堂教学的时间短缺和组织性短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的重要组织载体,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形成阶段不失位、不缺位的重要组织形式。

一、学生社团的系统性解构

课堂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蕴涵的教师子系统、学生子系统和中介子系统共同构成了教学生态,其中教师系统起主导作用,学生系统起主体作用,中介系统连接教师系统和学生系统,课堂教学以组织化形态保证教育进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外,要实现持续性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依照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系统—学生社团,实现跨专业、跨年级、跨时间、跨空间的再组织。

教师子系统主导作用再组织。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内容实施的过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主导教学内容的输出和教学进程的安排,根据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理论讲授和组织课堂实践活动,与学生民主沟通形成融洽的教学共同体,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政治素养。在学生社团中,教师主导作用与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发生了变化,思想政治课教师单纯的课堂组织者和课堂实施者转变为学生社团实践的协作者,与辅导员、学工老师、心理课老师等主体构成教师系统,形成合作关系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由单一主导者转变为协同主导者,在社团活动中协同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实现学生的价值共鸣、价值趋同、价值求和〔1〕。

学生子系统主体作用再组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在学生是有效课堂的参与者和构建者,接受理论熏陶和方法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的意识,塑造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课堂效果的有效参与主体和评价主体。在学生社团中,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年级、跨专业、跨班级、跨时间和跨空间同时并存,知识体系不同、判断力有限、社会阅历短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差异在个性张扬的时代需要教师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有序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组织建设和组织发展,改变“‘学生活动其实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学生在被安排、被告诉、被排练、被演示的情境下被迫参与活动”〔2〕的格局,促进学生社团成为包容性的学生自我民主管理、自我谋求发展的组织。

中介子系统实践作用再组织。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3〕,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联结教师子系统和学生子系统的中介子系统包括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实践,通过中介子系统锻炼学生辩证思维,增强“四个自信”,提升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自觉。在学生社团中,中介子系统包括阅读经典、主题研讨等构成的思想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构成的社会实践以及微电影、视频剪辑等构成的技能性实践,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多元的获得感,为学生深化政治认同继续创造条件。

二、学生社团发展的系统性困境和约束

学生社团属于思想政治类社团,按照2015年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至少有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加强引导;为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发挥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社团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但是建设和发展中不能忽视和淡化影响社团发展质量的系统性困境和约束。

教师子系统的协同困境。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辅导员、学工教师、心理教师以及思想政治教师共同指导社团建设和发展能够为学生社团引入不同的发展资源,嵌入不同的发展思路,增强社团发展质量。然而,多元指导主体的引入首先面临彼此定位清晰的困境,职责范围、角色定位、主体间联系形式、评价方式以及监督方式清晰以实现学生社团建设不缺位、不越位和不错位;第二,面临协同经验的困境,面临新时代,发展学生社团依靠零零散散式发展已经成为过去式,子系统内部领导力的完善、子系统内部资源整合以及与外部环境物质、能量、信息的有效沟通都面临着内部经验的制约;第三,学生社团的发展依赖于子系统内部团队精神的发挥,在集体行动中难免存在没有付出但是获得收益的“搭便车”,既不利于子系统成员之间团结也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难以实现社团发展质量的提升。

学生子系统的管理困境。首先,学生社团来源广泛,跨越常规的院部、专业和班级组织,成员吸纳方式开放,申请加入社团条件简化,组成容纳不同专业背景、年龄、能力的集体,叠加学校课程安排的时间差异,存在差异性、随机性的成员被整合到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集体引发管理的挑战;其次,成员流动性强,加入简便,退出零成本,再叠加新学生进入学校和毕业生离开学校两种周期性因素,难以保持成员相对稳定,形成比较稳定的管理模式比较困难;第三,学生社团的民主管理主体是少数关键的学生,包括指导教师培养的学生干部以及能够影响其他成员行为的意见领袖,主要依靠兴趣、情感和专业等因素参加社团管理,管理过程随机性、管理成员随意性以及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吐槽”式表达更容易获得成员的认同,降低了社团管理的效能。

猜你喜欢
子系统主体作用社团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团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浅谈中职学校新型模块化机房建设
社团少年
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