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慧 田华 崔明月 王月飞 林岩 刘富 李涛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将有助于学生今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经过这样一个培训过程,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将非常有益。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医学生在后期攻读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的需要,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也在逐步增加。我国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对国外作品的研究和介绍。从近十年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现阶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控制知识的能力。在知识信息时代,人们可以避免成为知识的奴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满足了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今是一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每个人都处在信息的包围中,对这些信息分析、归类、选择,使之服务于我们的认知,指导我们的行为,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1.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批判的这个词有两个希腊词根:克里蒂科斯(意为“正确的判断”)克里蒂埃(意为“标准”)。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批判的概念意味着“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适当的判断”。在韦伯斯特的新世界词典中,输入批评相关的条目表明“仔细的分析和判断是很有特色的。”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基础上分析、推理, 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要义,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提升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首要素养。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控制、自我要求、自我监控、自我修正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严格的标准和对这些标准的严格执行。他不仅需要克服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影响,还需要有效的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2.批判性思维现状调查及初步分析。使用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大学学习评估工程(CLA)列出的21项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标准,利用“问卷星”APP平台,在我校2015级、2016级、2017级各专业学生中随机采集数据923例,完成了“批判性思维重要技能”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工作,并形成了我院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的数据分析报告。报告结果显示,21项重要技能中,各项技能在被测学生具备情况的平均值为75.99%,数据显示被测学生整体技能掌握情况处在中等水平。为进一步了解我院学生批判性思维所处层级,运用批判性思维初级和中级阶段应具有的标志设置问卷,进行数据收集,采集“出现质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初级阶段)的标志”748例,结果显示被测学生在“出现质疑思维”的测试中各项均为“经常会出现”的平均值为53.14%;采集“初始思考者(批判性思维的中级阶段)的思维方式”647例,结果显示被测学生在“初始思考者”的测试中各项均为“经常会出现”的平均值为50.45%,被测学生所处批判性思维层级较低。
3.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在这一阶段,高等院校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批判性思维是如何通过培训获得并逐步提升,以及批判性思维是如何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步应用批判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培养研究极少。问卷结果显示,在大学生中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结合创新能力实践的研究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研究空间十分广阔。
1.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意义。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该思维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作为大学生执业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批判性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批判性思维,并能客观判断自身处于批判性思维的哪个阶段。准确运用批判性思维养成训练方法,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思维方式。通过学习,逐步完善思维方式,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思考者,运用批判性思维公正的解决问题。
2.批判性思维养成训练。首先要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年创新性的开设了《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这门课程。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提问,这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弱点。一个不擅长提问的人不是一个好的批判性思考者。答案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真正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是问题。问题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当一个研究领域不再提出新的问题时,它的发展就停止了。答案意味着完全停止思考。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决定了思考的质量。没有问题等于不理解,表面问题等于表面理解,不清楚问题等于模糊理解。如果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大脑很可能也是静止的,并没有做出思维活动。这种情况下,学生并不打算问问题,或者问题本身就非常浅表、缺乏架构残缺和自利的。应当努力寻追一种状态,即使外在波澜不惊,但头脑却在不停地提出、思考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并提出优化学习的问题。
提问分为三种类型,基于事实的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事实题属于这一类(如:铅的沸点是多少?房间的面积是多少?);基于偏好的问题,问题随着个体的不同偏好而拥有不同的答案,纯粹主观意见的分类,这些问题让你去表达出某种偏好(如:山间和海边旅行,你更喜欢哪一个?你最喜欢的食物类型是什么?);基于判断的问题,需要进行论证,并不止一个可行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具有辩证意义的,答案有更好和更坏之分,被有效论证和不充分論证的答案(如:什么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非法吸毒人群的数量?)。
成为苏格拉底式提问者。“苏格拉底问题法”,这种方法由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创造,并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而为世人所知。柏拉图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来展示这种学习方式。其过程是:讲师不先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不断地向学习者提问,引导学习者找到正确的答案。英语中“教育”一词的拉丁意思是“启发式”。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就是忘却了在学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就是思维能力。苏格拉底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对话和推测逐步激发彼此的思想,引导智慧。
3.优化学习策略。确保了解每门课程的要求,即这门课程是如何被讲授的,有什么要求。了解课程评分方法以及做好课程准备的建议。成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通过主动阅读、写作、报告和听课让知识真正融入思维当中。将所学的每一科目内容都看作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在生理课上用生理学思维思考,在病理生理学课上用病理生理学思维来思考等等。成为一个勤学好问者。通过提出问题投入课堂的讨论中。如果不提问,很难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哪些内容。探寻内在的相互联系。每门课上的学习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绝不是随机任意的记忆知识点。不要像鹦鹉学舌一样的机械记忆,而要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将新的知识与之前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把大学老师当做教练,把自己看作团队的成员,努力练习教练示范出来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局部解剖学课上,想象自己是局部解剖学学员,仔细聆听教练对比赛准备的要求。试图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教科书,思考作者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的思维是怎样的。例如,可以做角色扮演,假如是该书作者,向同学解释这一章的主要观点。在课堂上,练习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思考。不要被动地坐在教师后面,知识不会像雨水落到雨伞上那样自动的进入大脑。尽可能的时刻将学到的内容与现实的问题相联系,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果不能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知识,更不能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思维中。清楚需要发展什么样的学习技能,时刻注意练习这些技能。能够意识到并纠正弱点是真正的优点。经常问自己是否能够清晰地解释知识,且能够让他人准确地听明白吗,如果不能,就没有真正掌握这一知识。在课程开始时就注意该课程的核心概念。例如,在生物课上,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解释生物学。将这些基本概念与之后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因为基本概念是所有其他内容的基础。经常性的问一些问题,完成学习中的遗漏点。例如问自己:“我能够阐述这个知识点吗?我能够举例说明吗?”如果不能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那么,就并没有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在课前总结、写下之前课上的主要观点。如果不能总结出所学的主要知識,那么就没有掌握他们。用智力标准来检查思维,写作是重要的学习工具,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教科书或阅读材料中的重要观点来巩固学习。制定出自己的测试问题,然后写下问题的答案。经常评估自己的听讲能力。经常评估自己的阅读的深度。
4.应对自身的非理性,培养理性思维。
人类经常陷入非理性行为:打架、自残、近视、瞳孔必须报告等。忽视家庭成员,有时情绪化,肆意发泄,有时又回到僵化。自己最大的敌人是把言行不一,无视证据,妄下结论,相信胡说八道,欺骗自己。简言之,生活与群体,融入群体,在群体中心的发展过程中。群体中心者的人很少提出异议,很少考虑自身,也很少注意到自己的盲从与非理性。人类总是从群体的角度看待世界。自我中心和群体中心意识都是理性思维发展过程中巨大障碍,在自身的意识中,根本觉察不到两种倾向的非理性。除非能完全意识到这两种倾向并克服它们,否则理性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尽管非理性思维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但人类还是能够理性地思考和行动。即使证据可能不支持意见,也应尊重证据。可以用同理心来看待别人的观点,注意言语和行为的意义。应该更富同情心,既可以为他人做出牺牲,也可以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自私的想法。
1.批判性思维训练研究:通过课程相关知识的讲授及专题讲座的开展完成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规训练方法的研究。使学生理解、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有效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经过在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中反复训练强化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2.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根据“布鲁姆认知理论”,批判性思维正是高级认知中“分析”和“评价”的思维基础,只有完成了“分析”和“评价”,才能上升到认知的最高级“创造”阶段,只有认知达到了“创造”的层面,才能改变行为,有意识的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进而在实践中完成能力的培养。
3.批判性思维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强化研究:将批判性思维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室项目开放”等创新实践活动中,通过具体训练项目,应用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举办有关批判性思维训练及创新活动开展相关的各类专题讲座,如: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训练,如何撰写论文,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及总结,如何进行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书撰写,如何组织结题,如何申报相关奖项等。
该研究以一个全新视角,从思维能力入手,借助高校为研究载体,逐步引导教学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以训练思维方式入手,通过指导实践活动,完成能力的培养,围绕我院“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中,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教育中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医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展开研究。通过思维训练,提高认知能力,实现能力培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研究方法上运用跨学科研究法,针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新问题展开研究,分别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能力培养新路径。
通过在实践中的应有与反馈,促进相关课程——《医学生成长导论》、《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学方法与理论的更新,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的系列活动,使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教育中对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医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更加深入具体,充实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提升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实践活动的兴趣,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1〕侯凤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探论〔J〕.航海教育研究,2019,
36(01):91-109.
〔2〕于庆峰,张春静.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与应对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06):162-164.
〔3〕卢忠耀,陈建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与学习投入: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7):69-77.
〔4〕Ennis,R.批判性思维测试〔J〕.都建颖,李旭译.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通讯,2016,(03):2-8.
〔5〕Arsal,Z.The Effects of Microteaching on the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of Pre-service Teachers〔J〕.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15,40(3):140-153.〔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