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红飞
摘 要:煤矿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资源类型,煤矿的开采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较高的效益,也对煤矿开采区域的经济提供发展先机,但是同时增加区域生态环境压力。陕北是我国煤矿开采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研究如何在开采过程中,规避煤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也提出了关于陕北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措施,以期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发展,提高陕北矿区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陕北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陕北作为我国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煤矿开采作业较多。在开采过程中,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包括植被破坏、地表沉降、动物种类减少,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对此,需要针对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给予相应的措施,旨在优化矿区生态环境,为陕北矿区治理提供可参考依据和借鉴。
一、陕北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陕北矿区分布在陕北地区的不同地带,一般而言陕北矿区在地理位置上划分为榆神矿区和神府矿区,地处陕西省北部,整个煤矿区的面积约为7139.7平方千米,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陕北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生态环境也较脆弱,同时因为西风地带的影响,降水量较大,四季气候特征有所差异。其次陕北矿区中榆神矿区和神府矿区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四十多种矿种,明确储存量的也有二十多种,储量为2837亿吨。陕北矿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为草地和耕地,以及林地,水资源包括黄河水系的外流河,几十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内流分布较广泛。此外植物群落主要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部分,而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较为单一,并且部分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因此陕北矿区生态环境由于地处位置、资源情况等多种因素,导致其面临很多考验和压力。
二、陕北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开采过程中,陕北矿区水土流失问题应当得到重视:1.地面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合适季节进行煤矿开采,避免雨季,在施工前期的設计工作应当注重在煤巷中布置井下巷道,规避水土流失情况。2.开采期所产生的废弃物应合理利用到环境保护中,如岩石修路和地面;矸石运至周转场堆存,以便后期的综合利用,以降低固体垃圾所形成的水土流失因素[2-4]。
2.土壤、植被及动物的保护措施
在矿区施工期间首先需要对开采面积进行设计与控制,同时避免临时占地情况,以此规范降低煤矿施工对土壤及植被所造成的影响,在选择工棚、渣场和料场时,要尽可能选择植被不良或无植被的场地。其次,临时道路中要注意植被的保护,同时土地复垦也要规范进行,避免导致车辆和机械施工中,对树木、土地造成破坏,还要注重环保,垃圾分类堆存,及时清理,确保矿区生态环境及时修复[5-7]。此外在破坏的土壤上,进行种树、种草的工作,以实现植被恢复。最后对于动物的保护,应当加强施工人员对矿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明令禁止捕杀,对鸟类、兽类也要避免噪声造成的惊吓,同时还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周围植被、树木、花草等)不被破坏。
3.矿区土地的生态修复和复垦
陕北矿区的土地种类主要分为耕地、草地和林地三种,煤矿开采期间对土地所造成的破坏,要及时的进行补偿,如耕地的补偿措施需要针对农作物产量给予补偿,同时对土地进行修复、复垦,达到原有生产标准。其次林地和草地的补偿,需要设定专项资金进行林草地恢复。对此,在治理中做好土地复垦方案,如扶正、填补裂缝、防治沙化、受损严重土地退耕还林等,对破坏的土地,要及时进行平整和耕地松动,并种植相应植被,确保生态快速恢复。神木市大柳塔镇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治理前后对比见图一和图二。主要治理过程为清渣、平整、覆土、植被恢复。
4.其他方面的防治措施
陕北矿区开采过程中会出现产品煤直接落地、末煤扬尘的情况,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程度的污染,因此需要在施工地的储煤场区域,设计防尘网并实施稳固措施。此外针对煤尘对周围环境的伤害问题,需要加设喷雾装置,如喷洒系统及筛分系统,甚至是烟囱,主要是对煤尘进行落地、吸附处理,以确保矿区环境良性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陕北矿区生态治理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生态环境效益为前提基础,社会、经济效益并重,在煤矿开采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从而达到煤矿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环境治理重点,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实施节约资源、环保、开采安全性、经济效益高的开发措施,实现生态稳定,确保陕北矿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