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对话,品味经典美韵

2019-12-26 01:55劳鸿燕
职业·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诗文动态笔者

劳鸿燕

为了构建培养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笔者采用“动态合作课堂”的教学方法,以“对话”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师、生、文互动对话。笔者以《桃夭》课例研究为例谈如何通过构建“动态合作课堂”培养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创新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模式。

一、经典不变,解读新见

为了实现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笔者将《桃夭》一课确立为跨越千年的对话,教学目标设为:联系上下文,掌握作品中出现的关键字词,解读其在文章中的意思;理解比兴的表现形式,掌握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学习掌握吟诵的表现技巧;深入剖析文化意义,了解古老文字中的道德文化意义,并赋予新的含义。

其中,掌握关键字词,解读其在文中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桃夭》中的道德文化意义,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赋予桃夭新的含义是本课的难点。

设立这样的教学目标旨在从文字、文学、文章、文化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对话桃夭,感受古老文字淳朴中透露的文化,同时用学生青春的思维去创新传统文化,既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

所以笔者采用动态合作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主要地位,引导学生与古诗文互动,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用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去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本次课所授班级是一个陌生班级,在上课前十分鐘笔者和学生初次见面,并且学生在课前也不知道本次上课的内容是什么,所以在环节设计时笔者将这种陌生转换为了一种神秘,以“跨越千年的对话”为线索,让学生与文字、文学、文化对话,去逐渐感受《桃夭》的美。

二、动态合作,互动课堂

动态合作课堂是戴智敏网络名师工作室团队一直在实践的教学模式,所谓的动态合作课堂,我们把它称为“三次互动,四步课堂”。三次互动是预习时与社会或资料互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延伸阶段与专业或社会发展互动。

四步课堂是预习时要合作探究;导入的时候要创设情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作为主角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在活动阶段进行延展,不仅基于课堂,还要拓展到生活、专业、今后的岗位;在反思阶段要强调过程评价。在“三次互动,四步课堂”的指导下,笔者将课堂分为“且听初吟”“字有道理”“诗有情意”“诵有美意”“吾有心意”五个部分。

1.【预】见,是陌生也是神秘

本次课因为是研讨课,笔者以做客教师的身份前往德清某校,学情把握得比较薄弱,为了化解这种陌生带来的弊端,笔者在初次互动预习时与社会或资料互动中做了一些手脚,将上课内容保密,在课前十分钟下发课文和导学案例,同时将课文部分字词用古汉字的方式书写,如图1所示。

学生因时间紧而更加热烈地互动,同时出于对陌生字的好奇,会互动讨论和思考这些字词。配合教师的注解和导学案例,学生在预习时与资料的互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2.且听初吟吟《诗经》,别样风采进课堂

该环节作为课堂导入,笔者引导学生与《诗经》对话,回忆学过的《诗经》里的课文。笔者选择吟诵的形式导入课堂,为学生吟诵《蒹葭》一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以一种“没听过的诗经”为课堂“没见过的诗经”做出了铺垫。吟诵作为传统的诵读方式,是中国古诗文的活态,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吟诵不仅能够让学生记得牢,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合适的古诗文情境中进入课堂。

3.字有道理析道理,互动表达活课堂

古诗文教学中字词意思的解读是常规教学内容,但也是学生认为最枯燥的教学环节。所以笔者巧设“猜字析字”的环节,让学生作为字词讲解的主体,对“华,家,室,叶,人”五个字的意思和上下文内容进行解读。

在解读过程中会涉及这个字的意思、前后文关系等方面,小组讨论就是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学生在解读时基本将字词“翻译”出来了,猜字、析字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彼此合作,师生、生生互动。以下是学生解读的实录。

第一小组:这是“华”字,因为这个字长得像棵树,我们组最初认为这是叶子的叶,或者大树的树。但是结合注解提到灼灼是鲜明光艳的样子,那么应该不是叶和树,但是我们还是觉得和树有关,所以我们猜测是花。《游褒禅山记》里面学过古代“花”同“华”,所以我们猜测这是一个“华”字。

第二小组:这是“家”字,因为这个字的形状像是一个屋顶下面两个人,这两个人还是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一男一女组成了一个新婚家庭,而且这是新婚祝贺诗,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应该是祝贺他们夫妻和睦,家庭和美。

第三小组:这是“室”字,我们也认为上面的像是个屋顶,代表着房屋,下面我们也觉得是人,但是一男一女已经被他们确定为了家,那么这个应该不只是夫妻二人了,前面有蕡其实,桃树都有果实了,那应该是夫妻有孩子了吧。所以我们觉得下面的是夫妻俩,上面的应该是孩子吧,这样房子底下既有孩子,又有夫妻二人,应该是比家更圆满的状态。教师刚才讨论时提醒我们男子有子谓之室,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刚好符合,应该是家室的室。

第四小组:这是“叶”,起初我们认为这个像火把,但是桃树里不可能出现火把,而且注解说蓁蓁是枝叶茂盛的样子,这个字应该不是枝就是叶,我们又发现前面两句诗歌所用的都是花、果,那么到第三句是叶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五小组:这是“人”,因为这个字很像一个弯腰的人啊,而且室家、家室、家人,在结构上也很符合。

4.诗有情意解诗意,主动思考明章法

在学生顺利猜字、析字以后,笔者就“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三句抛出问题:诗经较多使用重章叠唱,让诗歌朗朗上口,那我们是否可以将三句全部改成“宜其室家”以表达对新娘婚后生活的祝福呢?问题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家、室、人”三者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则是笔者提问的最终目的。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讨论,结合对字词的解读,他们充分考虑了“花、实、叶”与“家、室、人”三者的对应关系,并且主动解读出“比、兴”手法的使用,充分认识《桃夭》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意义和道德文化意义。

5.诵有美意学吟诵,东方旋律进教室

课堂到这里,学生对文言和文学有了充分了解,但是对古诗文的教学不能只落实在文本的解读上,更要落实到文化的传承和思考。所以笔者设计了“诵有美意”环节,还原诗歌最初的模样,引导学生学习吟诵。借助小窍门,将吟诵浅显的技巧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张开口、打开心,用心、用情去感受古诗文的美。在吟诵的过程中,学生也落实了课文的背诵,增强了文化积累。

6.吾有心意表新意,新版《桃夭》说认识

詩文不管是载道还是言志都有着时代的印记,《桃夭》一文作为对新娘的祝福,存在着深深的时代烙印,不适合当下时代,强行灌输千年前的思想也是不现实的。所以结合时代特点,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思考当今社会下女性的价值,让他们在思维导图上写下“当下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以下是学生形成的桃树型思维导图。

五分钟后,学生们对自己眼中的新女性有了新的表达,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做精彩的自己;做负责的家庭成员,做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在学生有了自己思考的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归纳创作《新桃夭》,要求押韵、符合意思,学生最终创作出来的《新桃夭》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佳人。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国。

三、对话千年遇《桃夭》,动态合作育素养

本课从识字、解诗、明手法起,以学生彼此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动态合作的形式解读经典古诗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文字,在活动中发现、体验、鉴赏、吟诵古诗词的美。在对话中从千年前走到了现在,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既传承优秀文化,又思考当代文化,对《桃夭》进行再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又让学生在讨论、评点中联系生活经验记录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见解。

古诗文的动态课堂,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作品内容,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落实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动态合作课堂的教学方法指导下,笔者开展了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研究,充分认识到古诗文的教学应该“耕耘哪里”“如何播种”“如何收割”,最终引导学生克服畏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熠熠闪光和与时俱进,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古诗文动态笔者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