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的信息化教学在职业学校电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6 01:55施亚南
职业·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信息化教学以人为本

施亚南

摘 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育人观,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以混合式教学组织形式,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策略,重构学习者学习流程,从而变革职业学校电类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以人为本 信息化教学 电类课程 职业能力

课 题:本文系无锡市人社局2018年度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立项课题《信息化背景下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研究》研究成果。

职业院校的电类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特征,人们把电看做机器的灵魂,也正因为如此,职业院校电类课程的教与学能与信息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高度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1.以人为本的育人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内涵就是为了师生、尊重师生、依靠师生,并将其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内诎,积累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生身份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树立学生终生发展的思想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充分认识每一位学生具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有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职业教育性质和就业岗位需求,教师在教學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手段、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学习资源,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和动力,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综合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形成教学目标,高度重视学生持续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要将“岗位能力本位”转变为“综合职业能力本位”,二是要将“适应就业岗位需要”转变为“参与技术创造、技术创新需要”。综合职业能力是国际上普遍注重培养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学会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学会学习与创新)、社会能力(学会工作与做事)。

4.尊重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充分认识不同年龄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成长规律,依据KOMET三维职业能力模型从能力要求维度(职业发展规律)来确定培养目标、能力内容维度(能力成长规律)来构建课程体系、行动维度(工作过程规律)来设计课程教学。

二、打破传统学科式结构,构建工作任务特征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1.打破传统学科结构,按技能成长规律构建课程体系

传统学科式课程结构更多关注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忽视了人的职业能力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关联性,关注“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和积累,而作为就业教育的职业教育更应关注“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过程,必须经历“从新手(初学者)→生手→熟手→能手→专家”的五个发展阶段。因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特征,按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来设计序列课程。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零散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聚合

传统学科式课程结构的专业理论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点是分散的、孤立的,特别是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是低下的。美国远程教育技术专家柯瑟林(Kearsley)和施内德曼(Shneiderman)提出的投入学习理论基本思想是“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布置基于项目的学习任务和真实的关注。”对于学生来讲,一个真实有效的项目或任务,比枯燥的书本知识要有趣得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从而获得满足感,更适合职业教育。因此,通过企业生产现场提炼凸显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能有效地将专业理论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有机融合起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学习,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3.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同时,体验性学习理论认为:最有效率的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工作环境或工作氛围中,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习者的刺激最为强烈,它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及时做出自我调整,使学习的目标和针对性更明确,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将企业生产过程、服务流程与学校教学过程进行紧密对接,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组织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知识、技能的传授形式上有很大区别,也是人社部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三、以混合式教学为抓手,加快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

第一,根据KOMET三维职业能力模型,技能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行动导向,典型的方法就是按工作过程开展教与学,学习者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

第二,为了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要开发符合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特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一是从学习者学习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个方面分析,构建以学习特征为主的学习者模型;二是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合理推送或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三是对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对学习的需求、习惯和结果进行分析,对学习者模型和自适应学习系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调整优化。

第三,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一体化课程,重设课程标准,课堂内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

第四,依据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开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满足线上和线下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将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与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利用两个特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线上有资源满足学习者课前、课中、課后学习,拓展学习的空间,线下有活动满足学习者在课堂以典型工作任务实施为主线,围绕实训设备与器材开展技能训练。对学习过程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把控,从而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促进学习者投入学习。

四、以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策略,重构学习者学习流程

第一,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不同,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在课前利用线上数字化学习资源带着任务、带着问题进行主动学习,与传统的预习不一样,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的内容就是传统课堂需要教授的内容(或50%以上的内容)。根据专业技能课程的特点,线上学习的内容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要进行虚拟仿真学习,学习者通过虚拟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学习。

第二,学习者课前线上学习结束后进行线上测试,用线上软件“如雨课堂”等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大数据采集、分析和评价,使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情况、学习难点和学习重点有所了解。教师由此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

第三,教师要为学习者营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学习。课中学习者分组在教学现场围绕实训设备开展技能学习,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进行任务分析、制订工作计划→每组对制意思的工作计划进行展示→师生对各组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分析、点评和完善→各组按不同的角色分工实施计划→各组对工作任务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对各组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评价。按此流程,学生进行投入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教师全程起到引导、指导作用,现代课堂双主体作用发挥明显。

五、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如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有所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新的挑战。同时,职业学校电类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与信息技术进行更为紧密结合的可能,如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基于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自适应系统等,都对电类课程课堂教学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F.劳耐尔等.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F.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顾宏亮.“工学结合”特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无锡技师学院博世项目[J].天工,2018(9).

(作者单位:无锡宏源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信息化教学以人为本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