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竑琳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当前,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对学生的影响日益深入,也深刻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移动终端给大学英语教学既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教学的学习效应,降低了英语教师的教学权威。既往大学英语教育界对移动终端的教学研究涌现出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移动终端对学习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吕英娜认为移动终端可以在词汇、听力以及口语教学中进行积极应用。[1]赵海芳认为要将移动终端学习嵌入课前和课后学习中。[2]马继敏分析移动终端对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冲击并提出应对策略。[3]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界利用移动终端采取恰当教学策略的认识。然而移动终端学习对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必要加以继续深化研究,并为重构移动终端学习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移动终端是指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即时通讯工具。通过移动终端信息可以实现实时和点对点的信息推送。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网站和APP软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学习大学英语,涵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如词汇学习、英语听力、英语阅读以及英语写作等。比较著名的网站或客户端有:微信里BBC英语学习小程序,口袋单词APP等。这些开放存取的阅读和学习内容便利,为学生自主灵活学习英语创造极好的条件,突破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坐车、排队、睡前等均可以见缝插针进行英语学习。[4]
传统方式上英语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学生需要集中精力参与课堂学习并与教师现场互动,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有些新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以及备课不充实,课堂教学不能引起学生重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学生如果不专心参与课堂教学,也不能学到应有的内容知识。而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或没有学好的内容,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查询补充学习。随着网上慕课的开设和开放,慕课理念的深入人心,慕课教学评价手段的完善,学生既可以通过优质公开课加强学习,弥补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又可以通过慕课再学习,对课堂学习遗漏的内容进行补充,从而提升学习的效能和质量。
传统教学方式上师生互动需要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教师和学生都有时间,而且双方愿意互动,尤其是学生要主动咨询,不懂就问。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空间上有距离,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只能通过笔记记录下来,下次遇到老师时再请教。这种交流互动还存在时间的迟滞,学生容易隔夜忘记,而且不是在当时语境下的指导,学生可能一知半解。而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联系老师。不仅可以通过微信好友、qq好友等方式直接交流,还可以通过打字留言、拍照圈红等方式向老师进行讨教咨询。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即时聊天工具,适时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繁多,听说读写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需要学生积累词汇、学会快速阅读、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提升翻译实践能力等。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各方面兼顾,只能选择重点进行教学讲授。而移动终端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进一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正如有研究者提到的将移动终端嵌入课堂教学的前前后后。实际上,在移动终端学习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划归学生自主学习领域,让学生借助移动终端自主学习;而课堂教学主要聚焦学生自主学习无法充分掌握到的深层次的教学内容,比如翻译素养的提升与翻译能力培养等等。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的权威,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均需要向教师咨询。随着移动终端的出现,教师的教学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解。首先,对于英语词汇学习,随着口袋单词等APP软件的出现,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词语学习比较和查询,方便快捷,还能举一反三,比教师的课堂讲解更加精细和准确。其次,在进行英语阅读时,移动终端提供的短语阅读、中长篇文章阅读,不仅阅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还能够提供阅读内容的语音播报、英汉对照等,非常方便,易于学生理解。再次,诸如谷歌翻译、爱词霸等在线翻译软件,提供的双语翻译,在部分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虽然学生通过在线软件来进行翻译对比,容易忽视翻译的文化因素,但整体而言,随着移动终端的出现,对传统教学教师的权威产生了一定的消解,学生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忽略传统教师教学的存在感。
移动终端学习虽然灵活便利,能够帮助学生多维度学习,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自觉性学习的基础上。现在不少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后,学习自觉性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移动终端的普及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灵活多样地学习,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娱乐消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有的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图文视频和网络娱乐消遣等活动,不同程度影响了学习的兴趣。从这个层面上看,移动终端的普及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双刃剑,在为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助长了不自觉学习、不自主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惰性。
根据前文分析,移动终端学习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积极充分利用好移动终端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效用,主动干预并避免其消极影响。因此,移动终端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守以下几个应用原则: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涉及的内容众多,尤其是在新时代,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往来日益扩大,更需要众多复合型高层次的英语人才。这样的英语人才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从传统的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外贸英语等,扩展到财经、法律、交通、企业、教育、科学、人文交往的方方面面,英语人才需要掌握的新词汇、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越来越多。而这些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内容,仅通过课堂教学显然无法实现全覆盖,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移动终端学习所提供的丰富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以及方式的便利性,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育既需要教师的主观引导,也可以借助客观条件激发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学习的兴趣。
移动终端学习的教师引导不能仅仅靠单纯的课堂教学说教,还应该将移动终端学习嵌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要将移动终端学习嵌入课前教学的预习、课中教学的辅助和课后学习的补充丰富。具体而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内容任务,让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预习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借助移动终端辅助教学内容的多维度补充;在课后学习中,引导学生借助移动终端进行巩固性学习。预习性学习侧重基础知识的储备,比如词汇学习、文化背景、科学背景等方面的内容;而巩固性学习则要进行后续拔高性学习,增加学习的丰富度,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国文化翻译教学时,可布置中国文化翻译训练任务,布置一定的文化翻译阅读任务等,并要求学生畅谈文化翻译的见解,提升翻译教学的学习效果。
随着移动终端学习方式的不断完善,移动终端提供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和多元,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许多未知问题和未解问题。大学英语教学要创造性地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借助移动终端提高学生自觉解决未解学习问题的能力。如涉及文化翻译时,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翻译的目的语不一样,怎么翻译才能够更加准确。学生可借助移动终端的翻译客户端,对其翻译结果进行比较和解读,再结合自己的翻译理解,选择最优翻译策略。又如随着我国与不同国家建立外贸合作,涉及的翻译内容日益众多,也可以借助移动终端来辅助参照翻译。对此,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将移动终端学习作为一项技能,嵌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内和课外的全过程。
在新时代,移动终端学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将移动终端学习充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衔接移动终端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有重点地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可多采用专题教学,讲究与学生英语应用息息相关的实务英语。这些专题可包括:英语书信应用文专题、跨文化交际专题、英美文学专题、科技翻译专题、文化翻译专题等。而移动终端学习则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巩固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二是基于扩大视野或者兴趣而开展的自主学习,可以是词汇学习、听力学习,还可以是文化学习等。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随着我国扩大与世界的交流,英语人才需要掌握的词汇日益丰富,除传统的四级词汇、六级词汇、考研词汇外,词汇教学还应拓展到科技词汇、法律词汇、财经词汇、文化词汇等。为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要将词汇教学放到移动终端学习上,要求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日积月累地进行词汇学习和积累。听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要能够提升听力技巧,准确识别听力内容。而听力的提升离不开多次训练。教师应当将听力教学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程序以及APP软件等进行听力训练,如微信里的BBC小程序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感悟能力。
移动终端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自由,内容不受限制,很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重点,集中度不强,同时也会增加学习考评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应用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增强学生移动终端学习的内驱力。[5]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也要创新移动终端学习的考评方式。为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教师可以随堂不定期地开展词汇测试和听力测试,并计入平时英语学习成绩,给学生以警示和督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事先布置限定范围的词汇学习、听力学习、阅读学习或写作翻译等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外参与学习和小组讨论,并提交一定的作业。
移动终端学习既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学习获取英语知识,但也会遇到各种学习难题,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教师要创造教与学的耦合机制,打通移动终端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衔接。首先,可以采用对分课堂的方式,留一半的课堂时间,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疑惑,教师给予解答,以帮助类似困惑的其他学生。其次,探索“一对一”个性化的课外移动终端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可以“一师一生”开展教学互动,也可以“一师一组”开展教学互动,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对一”的互动教学和辅导,丰富传统课堂教学的外延。对于学生的兴趣偏好和能力上的一些短板,教师可以针对性的给予重点学习建议,指导搜集学习资料,实现师生积极参与、精准学习的优化教学目的。
移动终端视域下的教学改革,要鼓励大学英语教师重视加强专业能力发展,重树教师教学权威,既要有纵向的时代观念引领,又要有横向的比较优势发挥。首先,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形成英语知识的系统性,给予学生尽可能宏大的专业视野,引导学生克服移动学习游离化、碎片化的弊端。其次,教师要努力发展成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前沿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还能熟练掌握移动终端的技术运用,并将内容教学与技术手段充分结合,在发挥移动终端学习的最大效应的同时,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渊博的教学知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方法,彰显教师教学的权威形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前,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们国家尤其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培养更多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注重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大潮下,移动终端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凸显。随着移动终端英语学习资源的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更加便利,但也面临着学习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的困惑。[6]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教学优势,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移动终端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积极引导角色和认真参与角色,最大限度发挥移动终端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