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祖希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根据近年来儿童书籍多样化的现状,以提高儿童感官体验为主,构建立体书,以互动形式丰富儿童的感官认识,有效设计儿童书籍形态,不断丰富儿童的视觉体验、听觉体验、触觉体验,优秀的书籍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更多快乐,以有效的互动式设计,构建立体化书籍,便于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根据儿童书籍设计现状,及时考虑如何完善立体化设计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站在儿童心理需求角度,合理进行立体化设计,积极掌握儿童的心理活动,有助于丰富儿童的阅读感受。
孩子们从婴幼儿开始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成长过程中,思维活动和行为举止也发生一定的改变,在1岁到3岁这个阶段,儿童智力发展迅速,这时候的启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样式更多、种类更全的儿童书籍,书籍市场变化很大,书籍装饰各异,新型书籍形式不断涌现,为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视,利用不同形式的书籍内容来满足孩子们对书籍设计的要求,充分根据孩子的审美和心理需求开展书籍设计活动,尊重孩子们的内心感受 。当前儿童书籍的设计形式已经从当前的纸张印刷发展为立体化书籍,书籍内容与儿童认知需求相吻合,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然而在构建立体化书籍的环节,部分工作人员还是忽略了儿童的心理感受,未及时考虑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儿童书籍设计的更好发展。
互动的关键是:相互沟通与推动,书籍形态设计中,采取让孩子们与书籍交通的形式,促进书籍信息的双向传递,便于孩子们从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接受书籍信息,更好的培养儿童的感官意识。视觉体验:以探寻的方式让孩子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书籍,以立体化形式将不同类型的书籍展示给孩子们,充分利用视觉元素启发孩子们,促进儿童与书籍内容的互动,采取新型的互动模式,激发儿童的阅读欲望,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到集体阅读中。听觉体验: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仅次于视觉,可获取大脑信息总量的12%左右,儿童书籍设计中,考虑儿童的听觉需求,利用先进的技术及时在书籍中增添适量的声音元素,以新型设计强化书籍内容,巩固儿童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启发孩子。通过一系列动作增强触觉体验,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比如不同材质的书籍,让儿童产生不同的阅读感觉,让不同内容配合不同质感的材料,儿童接触到毛、皮等不同质感的材料时,好奇心更为强烈,这有助于扩大儿童的感知范围。嗅觉体验:实践中发现,气味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很大,并与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着内在联系,为增强儿童的嗅觉体验,开展互动设计时,将植物芬芳与书籍内容结合起来,采取气味融合的形式,让儿童在阅读中感受来自书籍内容的植物芬芳,提高孩子们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对不同书籍内容的判断力。运用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形式来启发儿童,从视觉向味觉的方向转移,便于儿童在阅读环节产生另一种感觉,有效丰富儿童的味觉体验。
儿童书籍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目前在立体化儿童书籍构建中,已经出现了不同形态的互动设计,如:苹果、小鸟、房子、兔子等,书籍形式各异,这是吸引广大读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的立体化书籍将其内容与造型紧密结合,更好的呈现出书籍的立体化,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以互动式的设计吸引孩子主动阅读,并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从而将阅读过程变成了一个享受、动脑等全程体验的过程。书籍形式从之前的平面化变为立体化,其形式变化也说明了儿童对读物需求的变化,之前展现书籍内容多以抽拉、旋转等方式进行平面形式变化,目前儿童书籍形式设计中,工作人员注重书籍内容展示方式的改进,常以折叠、弹跳等形式进行,这能够满足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需求,3岁到6岁儿童正处于感官敏感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之心,喜欢动、摸、擅长模仿,因此可充分利用这点,大力发展儿童的立体化书籍形式设计,更好的满足孩子们的探求欲望。立体化的设计,以生动的场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便于儿童将注意力都集中于读物上,便于进行主动阅读,鼓励儿童通过阅读掌握新知识、了解新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同时设计人员将书籍内容与立体化的形态融合起来,由此满足孩子们对书籍的需求。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阅读,学习更多知识,完成探寻知识、学习新事物的任务,这个过程是互动式设计的主要体现 。比如立体书设计中,设计关于《游戏时间》的内容,全书共有5册,每册的主题都不同,为了呈现最佳的立体化设计效果,采用折叠式的设计方式,保证每页主题均为立体。例如掌握大和小这对反义词时,为便于孩子们感受醒和睡这两种状态,设计加入了声音元素和动画元素,当儿童翻开书,一只小狮子眼睛闭上,此时的状态代表了睡,逐渐关闭这页时,小狮子眼睛睁开了,代表醒,一开一合的这个过程中,全面呈现出立体化设计效果,不论是书籍的表面还是功能,都将小狮子醒和睡这两种状态生动展示出来,儿童直观的感受书籍中的趣味性知识,接受知识也变为更主动,儿童能够了解大和小、醒和睡这两对反义词的意思,让立体化设计更具个性化。
书籍结构设计对儿童阅读兴趣有着一定联系,精巧、新颖的结构设计更能引起孩子们注意,便于将书籍材质全面展示出来。儿童处于心理素质和智力发展的特殊时期,对新鲜事物的认识主要靠触摸、手动,注重运用感觉和触觉来增强认识,同时触摸也是儿童获取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设计人员根据儿童好动的这一特征在设计环节增添个性化设计,比如利用不同材质变化促进儿童与书籍内容进行有效互动,为儿童创造更多的触觉体验的机会,比如塑料书、布料书等不同质感提升儿童的阅读感受,以局部质感变化丰富书籍内容。使用琉璃纸半透明形式展示不同的动画效果,在琉璃纸张上印制萤火虫,每翻开一页,眼前都会出现不同景象,萤火虫在眼前飞舞,好像是在跳舞、唱歌,这给儿童阅读增添很多乐趣。眼前景象随着材质变化而变化,以有趣的材料设计,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快感,了解不同工艺在立体化书籍设计中的运用方式,采用防伤害性材质,运用合适的材质避免影响儿童健康,意识到材质设计与书籍内容设计的关系,设计具有趣味性、亲和力的材质,从色彩方面营造温馨的阅读体验环境。
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可以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在儿童书籍设计中,采取立体化形式,从视觉出发,促进儿童们产生另一种感官,将真实的事物展示在面前,大脑接受由大脑提供的味觉信息,看到眼前的事物,仿佛已经闻到了它的香味,这是由视觉出发并引起的味觉体验。将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结合起来,采取融合形式引发儿童对书籍内容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对于能发出声音的书籍,儿童在阅读环节听到书籍中的声音,一边阅读,一边通过个人对声音的理解判断这个事物的名称,帮助儿童增添对新鲜事物的认识和掌握。将情感体验与场景体验相结合,注重对儿童信赖、自豪、愉悦等多种情感体验的分析,从儿童心理活动需求出发,分析儿童情绪波动的主要因素,如环境氛围、个人心理素质等,实时掌握儿童情绪波动幅度,让儿童在阅读中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设计过程中,以感官体验为基础,注重触觉和听觉的协调,有助于丰富儿童情感,增强儿童对书籍内容的信赖程度。设计儿童感兴趣的方式,与儿童喜欢的主题进行设计,运用可爱、卡通等外形,配合舒缓、轻松的背景音乐,儿童听到背景音乐就想深入探求书籍内容,让触觉、听觉、嗅觉等的配合更为协调和自然,便于增强整体的设计效果。比如设计儿童书籍的环节,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巧妙设计,在内容中增加一些卡通头像、幽默的符号,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到翻、拉、折等活动中,更好的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对情感体验的基本需求 。设计多种场景模式,如动手实践、探索等,不仅体现出感官参与的部分,还增加了动手操作的部分,促进感官体验与实际行为的结合,亲身参与的前提下,儿童对书籍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巩固个人的认知基础。场景体验的环节,及时引入拼图、迷宫、猜谜、画画等多种游戏,为儿童提供一个互动阅读的场合,便于营造亲子互动、同伴互动的良好氛围,丰富阅读感受,同时还以赠品的形式为儿童赠送小礼品,如:花的种子,阅读中自己独立栽种或者与家长一起合种树,主动参与到播种、浇水、看花等环节,深刻的感受一粒种子从播种到开花的整个过程。
本文以书籍设计为例,了解儿童书籍设计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明确当前书籍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便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比如了解儿童的感官体验,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丰富书籍内容,合理进行立体化设计,充分站在儿童角度思考问题,便于使得设计的书籍内容可以与孩子们进行有效互动。利用不同形式的书籍内容来满足孩子们对书籍设计的要求,及时考虑儿童的阅读兴趣,利用视觉元素启发孩子们,通过一系列动作增强触觉体验,便于儿童在阅读中收获更多快乐。以互动式的设计吸引孩子主动阅读,以生动的场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将书籍内容与形态融合起来,了解不同工艺在立体化书籍设计中的运用方式,注重情感体验与场景体验的配合使用,采用新型的设计,向儿童展示书籍内容的立体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