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 王 宏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 063004)
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伊始于2017年9月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比赛结束后,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团队保留了下来,并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为指导,不断拓展讲课深度,挖掘大学生潜力,主要形成了主讲理论、退伍军人角度讲述家国情怀、少数民族同学眼中的家乡变化和歌舞形式等四种形式的讲课材料,题目包括《适应人生新阶段》、《家国情怀--我的边防连》、《学青年习近平 做青春逐梦人》、《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新时代合格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军队是准备打仗的》、《布依族人民唱新歌》等。活动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清楚我国历史进程、了解我国现实国情、明确我国新时代任务,有助于他们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活动从遴选讲课学生到组织讲课内容,从选取教学方法到适用教学手段,都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充分结合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主课的特点,融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其中,力求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
确保活动团队的政治过硬,锤炼团队不怕吃苦的精神本色,让团队本身成为思政课的一面旗帜。牢把团队准入制度,把政治素质高,确实想做实事的大学生吸收进团队。牢牢把握出口,把团队形成的每个讲稿都制作成精品。
要想活动取得实效,主导方向一定要正确。这就需要把好讲稿的质量关,教师要有高度的思政工作者责任意识,对讲稿严格把关、严格审查。
活动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力争抓住思政课症结所在,瞄准大学生学思政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定位大学生学思政课的任务,为学生提供靶向服务。
在大一新生入学初,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对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思政课形式进行摸底。在活动实施过程初,共发放问卷210份,其中有效问卷202份。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确保了课前准备的针对性。
例如,《大学生讲思政课调查问卷(听课学生版)》第3题“你觉得之前上过的思政课问题出在哪?”,有45%的同学认为“老师讲,我们听,互动很少”。第5题“你觉得思政课应该怎么上”,有49.5%的同学选择了“实践重于理论”。当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必须要讲出理论深度,不可能如学生所愿的实践重于理论,但是从对两题的分析中,我们还是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传统的单一说教作用已不太明显。
基于此,在活动中,师生尝试整合理论资源和实践资源,让大学生以自己的真人真事为例,充实思政课课本理论内容,深入浅出的讲思政课,让课程内容更有说服力。17口医6班的郭浩同学是驻中蒙边界某边防旅退伍士兵,他所在的边防连条件艰苦,正是艰苦的戍守环境,让他更深刻的体味到了何为国、何为家;正是艰苦的戍守环境,让他所在的连队官兵上下团结,如钢铁般的凝聚在一起,连队还留下了连长为救战士献出生命的“相思树”的感人故事。他结合边防战士戍边的酸甜苦辣和习大大到连队视察的情景,制作的《家国情怀--我的边防连》一课,把爱国情怀、爱家情思、习大大的家国情怀和青年人报效祖国的志愿熔铸为一体,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听课的老师也认为,郭浩同学真人真事的呈现,比社会案例贴近学生,听课学生看到了身边的榜样。
17临床医学4班的杨友亭同学是贵州贞丰布依族姑娘,她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她的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制作的《布依族人民唱新歌》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她的讲课有深深地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有对党的好政策的感恩。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居于灵魂性位置。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杨友亭同学的讲课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布依族浓厚的文化特色,还了解了布依族人民英勇的民族精神。1944年日本侵略者侵入黔南地区时,英勇的布依族人民纷纷组织起来反抗侵略者,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近些年,为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影响下,很多外资企业和海外侨胞来家乡考察,助力家乡发展。现在,她的家乡越来越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杨友亭同学极具民族特色的讲课内容,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多民族特色的热情。
再比如《大学生讲思政课调查问卷(听课学生版)》第2题“你对之前上过的思政课印象是什么”,有56.5%的同学选择了“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指导我的生活”,第6题“什么样的思政课能让你有获得感”,48%的同学选择了“能指导我的生活和实践”,这说明大学生都渴望质量高的思政课,他们并不是不喜欢思政课,而是看重思政课对生活的作用。要想提升学生们整体接受的质量,就要满足他们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只要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和生活的联系,他们还是很喜欢上的。为此,16临床医学7班的巨红霞同学通过QQ和微信朋友圈向大二学生进行了小调查“上大学一年了,你的收获和遗憾是什么”,进而形成了对新入学大学生指导性极强的《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课,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思政第一课时讲给学生听,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听课学生认为,在大学开始的时候,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告诉他们大学应该怎样度过,是极其有意义的一件事。
党的十九大以后,学习和宣讲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高校思政课工作的重点,活动也开始组织进行学习和撰写讲课稿的工作。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又能带给大学生真正的教益,是活动考虑最多的问题。综合师生多方面调研、讨论结果后发现,大学生们关注十九大,关心政治,希望自己融入时代洪流,与祖国一道奋斗,书写人生华章。活动形成了以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新气象为主题的《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做新时代合格青年》、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平凡、肯吃苦的青年时代,逐梦青春,在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中建功人生为主题的《学青年习近平 做青春逐梦人》和以军队改革、增强战斗力,构筑钢铁长城为主题的《军队是准备打仗的》等讲稿,在活动进行中,已成功宣讲近20场。
此时发放的调查问卷分为三类,发放人群分别为听课学生、听课教师和讲课学生,力求全方位掌握讲课效果,并及时调整讲稿内容,做到精益求精。
例如,回答调查问卷中“你对大学生讲师的讲课方法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同学们各抒己见,对郭浩同学的讲课,有的同学写道“特别喜欢你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做案例,让我们了解国家大事。”有的写道“你在军营中经历的锻炼,为我做了很好的励志榜样。”对巨红霞同学的讲课,有的同学提到“感谢师姐在我大学刚开始时就提醒我什么才是大学生活中应该做的。”“师姐讲的大学规划对懵懵懂懂撞进大学校门的我们太有用了!”
面对大学生的热情评价,活动团队的讲课学生却对自己有着更加理性的认识,比如巨红霞同学写的一个课后反思就是“初登讲台,过于拘谨,应该加强与同学们的互动,让课堂气氛更加和谐!”郭浩同学则认为自己刚刚退伍,精神和思想上还带着部队训练的理性和刻板,应该多些情感交流与表达。
听课教师们也参与了问卷调查,他们从专业的角度给与了肯定与指导。
教师全程给予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教师对讲思政课团队的大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对形成的讲稿严格把关,对讲课效果准确评价,让学生在教师强有力的帮扶中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充分按照自己的兴趣点或优势,在教师的帮扶中发挥主动性,形成既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又高唱主旋律的作品。
活动致力于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强化引导,通过大学生群体中先进个人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1 创新教育视角。真正的让大学生从自身的视角设计教学。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传统的说教式思政课不适合他们的发展。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听到自己的心声,看到自己的榜样,感受到与自己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起深思,引起共鸣。
3.2.2 创新教育方法。主讲学生通过做游戏、讲自己的故事、学唱主旋律歌曲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把思政理论课延伸到实践中,使思政课潜移默化的作用得到彰显。
在游戏环节,主讲学生根据课程进度设计了《我就是我》认识自我,达到自我身心和谐的心理探索游戏、《相帮互助共筑梦》要求临时组建的强弱搭配的团队成员迅速形成凝聚力并选出领导、完成任务的闯关游戏,和《马克思是个九零后》的舞蹈。这些活泼又不失深度的游戏,让大学生深深感受到思政课的有益与有趣。
3.2.3 创新教育载体。大学生作为主讲站到思政课教学的讲台上,本身就是对听课学生的一种震撼、一种鼓舞。习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青年人在青年人群体中形成号召力,这种教育载体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语言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让主讲学生把学思政课、讲思政课的收获与感悟,带到课堂、宿舍、家庭和社会,实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思政传承人作用。
现在,活动的每一位主讲学生,都成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讲思政课的小火种,这星星之火,势必形成燎原之势。
理论与实践是互现互助的。活动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学生思政实践的一项标志性活动,调查结果显示,有97.4的同学有意愿登上讲台讲课。作为大学生思政实践活动的标志和引领,我们在探索以此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以求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把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处,搭建起改革的四梁八柱。迄今为止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指导教师根据对大学生讲思政课的整个过程的指导和思考,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撰写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探索》和《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做新时代有为青年》等论文。
推荐巨红霞同学的《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课参加河北省教育厅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
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由开始的1名教师带4名学生发展到现在4名教师参与、共有14名主讲学生的团队。通过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大学生讲思政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大学生欢迎,校园中也掀起了大学生讲思政课的热潮,还有很多同学表示,愿意加入到队伍中来,登上讲台,宣讲思政课。
我院在唐山劳动日报上刊载的《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写进教材融入课堂》一文中,把该活动团队宣讲十九大的情况写入文章。学院把该活动团队的探索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试点进行展开并组织全院的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该活动获得唐山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奖。
活动组织八个月以来,共形成了各种讲稿10余种,成功宣讲20余场。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历练。在实践中,该活动也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不仅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奋进、创造的激情,而且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实践证明,活动效果明显。较之活动前,大学生“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已成为学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助推剂和标志,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目前,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日趋成熟,不断完善。今后,活动仍将蹄疾步稳顺次展开,力争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