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梅
(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高层次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快的学生,脱离研究型高校发展模式,努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是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面临的迫切问题。教师的成长是学院发展过程中最直接、最核心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实现自我反省,全面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专业教师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圣人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是一种自我审查的认识思维活动,拥有很高的哲学与心理学价值。特别是从本世纪开始,“反思”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并极大地影响了很多的人类活动。
当“反思”进入教育学领域,尤其是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紧密联系时,为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助推专业教师成长都起到积极作用。国外的教学反思,早期就有美国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在1933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他提到,反思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倡导教师应积极主动思考自身教学行为。国内,近些年“教学反思”的研究文献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教学反思的内涵虽然表述不一,但归纳一下,大致理解为教学反思即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教学效果,思考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教育理念,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情况,是否真实有效地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教学目标。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地进行深入分析,追问和解决。如《礼记·中庸》中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拥有广博的学识与胸怀,知道“教什么”。真正做到开展“自我批评”,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教学事件”背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学会教学”与“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将更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在较短的事件接收更多的知识,探索科学的秘密,有效解决实践问题,提升专业能力。使教师由“胜任型、业务精干型”向“专家型”靠拢。
搜索中国知网上2018年至2019年期间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到发表“教学反思”共计849篇,以“高校”、“教学反思”为关键字检索共39篇,以“教学反思”和“本科院校”为关键字检索到2篇。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需要大量掌握本学科与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备成熟的教学理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工匠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联系,教学效果显著的,有高超教学艺术的“专家型”教师。在本实践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中,结合我院转型中的实际情况,统计分析后得出:
(1)专业教师对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的重要性作用,其中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各占50%。
(2)对教学反思在专业教师成长中为主要影响因素有共同的认同感,占有比例16.9%;在问卷调查中认为教学经验起主要影响的占20%,居于第一;教师培训的占17.3%;向他人学习的占15%;实践锻炼的占16.5%;教科研的占14.2%为比例偏低。
(3)多数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经常进行修改,比例占到78.9%。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有过涉猎,但没有深入研究比例偏多占58.6%,只有10.4%的教师专门研究过,而31%的没有研究过。
(4)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中,认为重要,却也只是简单书写,比例占48.8%为多数。
(5)教学反思活动能够课堂教学活动后或当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的占78.6%,在一周后或当月工作结束后再来进行的占到21.4%。
(6)教学反思中会经常或一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复思考的80.7%,为大多数。
(7)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需要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100%,全部同意。
(8)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或一直会随时注意学生的状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的教师占86.2%,为大多数。
(9)偶尔会把教育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并把教学体会撰写成科研论文的占55.2%,为大多数;经常或一直这么做的只占到34.5%。
通过文献查阅,很多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我院情况类似,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教师对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的重要性作用,持肯定态度,有足够的思想认识。
(2)虽然多数教师会经常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但是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有关理论与内涵,认识不到位,主要集中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反思,其他方面的反思明显不足。
(3)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制约下,教学过程中虽然会随时注意学生的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但教学中也只是沿袭、临摹学术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思路,教学中只顾讲课,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讲授偏重,缺乏实践教学设计,增加学生动手能力,未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反思的途径主要还是停留在大脑中,仍有部分教师不能及时地记录,将反思凝练、内化形成论文,无法与学生、同行和专家准确沟通。
(5)没有一个良好的反思环境,促动专业教师积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美国的著名学者博纳斯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发展的浪潮中,开展教学反思应从社会环境、行业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以“应用型”为“着力点”,审视社会、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丰富课堂教学,增加教师专业智慧,助推成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虽然专业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起到的重要性作用。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也只是在积累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教学,并未将其凝练,时间久了容易禁锢在自己的惯性思维和经验中,很难有突破与成长。这种以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解决教学问题,只能成为我们成长的锁链。没有反思意识的教学反思只能是经验的反问。因此,教师的反思意识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更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观念武装我们的实践头脑,形成反思型经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发展也由传统的师徒,或阅读书籍,或经验累积这些传统的模式逐步走向现代教育技术。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门户网站,了解当今行业发展动态与前沿,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聆听世界顶尖的教育专家讲座等等,实现开拓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反思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实录进行反思。我院现已配备了齐全的同屏互动设备,随时录制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视频拍摄方式来检查教学活动,通过第三者的角度客观全面了解课堂活动,评价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教学反思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教龄、职称合理的教学队伍,为帮助教师与教师间的成长,教学能力优势互补,交流教学经验与心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反思环境。课程组的组建是为教学活动营造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团体,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课、评课、一对一帮扶、教改研讨,教研申报等活动,在团队中树立反思意识,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潜移默化中改进教师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抓好课程组建设,成为助推专业教师成长,促进教师成长成为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我院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成立以课程或学科为活动小组,是教师间的“合作共进”最有效的组织。利用教研组这一载体,建造同行间、专家间的载体,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互相听课,课下共同反思课堂活动,老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研讨教材内容,年轻教师则帮助老教师批改作业,答疑,操作先进的软件制作图形并茂的课件辅助教学,听老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等工作,培养反思与团队协作、合作研究的习惯,提升专业教师能力。同时通过这一平台开展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研究,是打造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学习型团队,助推专业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面对新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不能再以现成的知识体系去要求学生,如何引导他们自主地探索成为了当代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微课、慕课、混合式课堂应运而生,为实施课程改革,改变传统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师在与同行、专家相互交流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将停留在大脑中的反思想法,及时地记录,学习用科研的方法提炼为论文或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完成学院要求的教科研任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还能通过公共平台将个人想法与更广范围的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当前教学、科研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利于避免长期的闭门造车,脱离社会需求。
知识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获取知识时所学会的思索与批判。而教学活动的不断改进,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教学效果能否有效,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反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持续进行课程改革,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与进步。“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在教学中学会反思”是教师的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保证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科学有序、积极健康地开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