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摘要: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目前,社区党组织存在全覆盖盲区、工作方式单一、社区干部素质能力不强的现实紧迫性。社区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沟通协调、保障兜底和激励动员作用,需要在增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高社区党组织党务工作者能力水平,加强社区党建方面发力。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 社区党组织 功能作用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253—02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社区党组织是这一社会治理视域中各种社会力量的领导者、协调者和整合者。在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社区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沟通协调作用、保障兜底作用和激励动员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一、现实紧迫性
1.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存在盲区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人口进入城市,流动党员、“两新”组织,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出现,对社区党组织工作全覆盖提出了挑战。流动党员经常缺席组织生活,对社区党组织的归属感偏弱,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在“两新”组织中就业的党员,对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缺乏足够的重视,党性意识不强。“村改居”失地农民党员组织认同迷茫。
2.社区党组织工作方式手段单一
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党员管理方式及党建活动等手段单一。特别是社区的党员管理方式简单,谈管理的多,谈服务的少。党员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党建活动效果不够理想,在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上也不够灵活, 一般只局限于开会读报, 组织参观等活动, 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 对于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大学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军人党员缺少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致使在对其管理中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 管理有效性程度较低。传统的党建活动方式缺乏对党员主体意识的激发,没有将党建活动放到大的格局中,即没有放到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彰显党员的影响力,使得党建活动的效果不够理想。
3.社区党员干部素质和本领不强
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好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治理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但一些党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党支部书记等主要党员干部存在治理理念跟不上社区治理要求的情况。有些社区党员干部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当遇到工作不如意时,消极怠工,应付了事,不作为、不担当,未能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一些社区党员干部缺乏整合资源的能力,不会不善于同各类社区组织沟通协调,习惯在办公室搞党建,甚至用命令的方式开展工作。将党建活动融入社区治理的服务和创新意识不强。比如在大数据的今天,仍然有一些社区的党员干部以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开展党建工作,不会融合使用新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出现了社区治理与社区党建两张皮的现象。
二、功能作用
1.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这种领导核心功能作用是指,社区党组织在凝聚其他治理主体的基础上发挥引领作用,并团结各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社区党组织能发挥引领作用的关键在于要增强社区各治理主体对其领导功能的理解与认同,引领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不断融入现代服务元素。通过柔性服务途径减少“行政化”刚性手段来实现领导。社区党组织在引领社区各主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更关注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研究预防化解矛盾的方法。社区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强化领导核心作用,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确保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还要有效把控社区网络舆情,巩固党在社区的执政地位,增强政治引领与舆论把控的能力,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协调沟通作用
社区党组织的协调沟通功能不是去取代或包办社区具体事务工作,而是按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综合运用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与各社区主体的沟通与协作,协调解决事关社区改革、稳定、发展和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共建共治”过程中实现“共享”。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协调沟通功能的作用,就必须立足社区成员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多样化诉求。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探索解决矛盾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社区党组织要发挥这些组织的积極作用,就要在凝聚这些社区治理主体的过程中发挥沟通协调的作用。
3.保障兜底作用
社区党组织的兜底保障功能作用发挥说到底就是保证执政党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社区党组织在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中的底线。社区党组织的决策水平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效果。社区党组织的保障兜底功能就是实行有效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及时疏导、反馈社区群众的情绪及利益诉求,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激励动员作用
社区党组织如果缺失激励动员各社会治理主体的功能,就会直接影响其实际工作的开展,如与驻区 单位党组织未达成共识以协同治理,党员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党建活动经费及场所缺乏等。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社区党组织就必须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在和各参与主体的共治中,激发他们的社会治理的潜能。发挥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其巨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激励动员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通过激励动员功能的发挥,推进社区党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地凝聚共识,调动多方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对于打造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实践路径
1.增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视域中,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通过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组织模式,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凝聚力。巩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发挥其领导核心、沟通协调、保障兜底和激励动员的功能,将社区治理的多方主体及其资源整合到社区,聚集到网格,用制度倒逼党员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落实下去。针对社区治理,建立社区数据中心,对社区的信息进行数据精准把握,动态监控。整合资源,建立社区管理服务平台,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解决群众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2.提高社区党组织党务工作者能力水平
社区党组织在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过程中,必须具备一支信念坚定、工作得力、相对稳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既要有高度负责、担当有为的党组织书记,也要有具体做党建工作的普通党务工作者。提高社区党组织党务工作者能力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党务工作者队伍是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性作用的内在要求。要加快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发展。所谓的专业化,即要系统掌握基层党务工作理论,具有高水平党务工作实践水平,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可从选聘任用、培训学习、聘用管理、资质认证、考核激励等方面着手。
3.提高社区党组织党建水平
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中,城市社区党组织要实现其领导核心功能、沟通协调功能、兜底保障功能和动员激励功能,就必须将服务寓于党组织建设的方方面面,创新党建方式,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融入现代社会治理的元素。“项目制也被视为是一种能够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关系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理模式。”[1]在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中,这种项目制更多地体现在如何解决群众需求,为群众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使党内政治生活始终充满活力”。搭建网上服务平台,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党员群众。
参考文献:
[1]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5).
责任编辑:张正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