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依据 实践探真知

2019-12-25 01:50吴雅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8期
关键词:诵读韵律阅读

吴雅琴

【摘要】诵读指熟读、背诵,亦指诵读诗文时读出声音来。小学生诵读文章时无法很好地以声音之高低、长短、停顿等形式展现文本的情感。而学生对文本思想感情的把握影响诵读的水平,诵读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理解与诵读相辅相成。

【关键词】诵读  情感  方法  韵律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62-02

《语文课程标准》中四个学段的阅读板块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且建议:“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诵读有助于阅读,辅助文本理解。而目前,小学生的诵读问题诸多,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诵读意识,学习方法不当

今天,我们做了一道课内阅读题,其出示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郑和远航》的片段,提问“这段内容主要介绍了郑和远航时,____、____、____对船队热烈欢迎的场景”,42名学生只有10名学生全部答对,28名学生答非所问。而当我在课上把这道题目读一遍后,学生马上反应出填空里应该填什么内容。为什么独立思考时,错误率高;老师简单读题,未做指导,又明白了题目?因为他们没有读选段,或者没有读题目就想当然地完成了作业。读,对于他们来说真的这么难吗?我的回答是不难,只是他们的内心没有接受一字一句地读文字。

再观察他们日常的诵读行为。每天早上,学生到教室开始早读,你会看到:有的学生诵读,似乎看着书却不知道字在哪里,甚至眼睛是在看“风景”;有的学生诵读声音响亮,眼睛也跟随嘴巴的速度,可是你问他文字内容在讲什么,他不知所措;还有的人,就是不愿意诵读,嘴唇在动,走近没有声音。每次新课前,老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回去把课文读通顺。第二天检查预习情况会发现,从左往右一行行地读,总会漏字、读错字、加字、长句不知停顿处等,可见课后并没有认真诵读课文。

从以上情况分析,学生诵读态度不佳,没有体会到诵读的作用,更不知诵读是要口到、眼到、心到,缺乏诵读的意识。由此,即是读,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诵读缺乏饱满之感。

二、缺少知识奠基

查看学生的作业,“国王”是谁?“君臣”又是谁?“国王、君臣”是病句吗?班级里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对我问出的问题感到困惑。我请一位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我的问题,她以为有些国家叫国王,有些国家叫君臣。每次批作业,一个普遍的现象:基础知识正确率高,一到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正确率骤降。学生的这些状态是什么造成的呢?应该是课外知识的缺少,知识链还未形成。学生的知识量有限,导致他们思考句段时卡在某个节点,以致思想感情浮于表面。而诵读是理解文本的一个途径,亦是文本理解后的一个体现。如未能全面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诵读也是流于声音高低,缺乏情感。

三、欠缺韵律训练

现在,我们多接触白话文,白话文较之于古诗文来说,少了些韵律感。学生自学习说话以来,学习的是白话,阅读的是白话文,很少接触古诗文,也就缺少了韵律的熏陶。日常教学时,如“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指名学生读词语,读的时候,每个字都在拖调,且词语和词语之间没有停顿,一口气读完。之后齐读词语,由于齐读还要跟随他人的步调,拖调更严重了,停顿亦是没有。教师示范读,学生知道了停顿的位置,却不知道诵读应是音断气不断,听来也是停顿得突兀。

从以上情况分析,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少表达、诵读的韵律、节奏的训练,审美能力得不到培养,以致诵读缺乏美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如今的诵读状态呢?

一、开展活动,提高诵读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我们应该如何借用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呢?

目前,我们组织了一场四、五、六年级的朗诵比赛。先是班主任在班内择优选取参赛人员,而后由我们进行诵读训练。整个比赛,主持人是学生,小评委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只是辅助、调整人员。比赛结束,随即计算、公布每位参赛人员的分数,颁发奖状。我们的奖状类型分为最具人气奖、最具创意奖和一、二、三等奖。最具人气奖和最具创意奖由小评委投票得出,每年级一名;一、二、三等奖由教师作为评委打分,根据综合成绩、每年级人数比例得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能听到学生窃窃私语地讨论:“我好紧张啊,手都在抖”“我今天朗诵得不好,声音没有出来”等等,可见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得到了诵读的一些方式。他们拿到奖状后更是兴致勃勃,兴冲冲地回到教室。本次活动无疑是提高了诵读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提高了学生诵读的兴趣。

根据本次活动,我获得几点启发:首先,活动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只有全身心地参与,才能切实地发现问题,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其次,活动评价方式应多样。再者,活动训练难度应渐次提高。如果一直训练一个方面,学生势必会厌倦。如每次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提高难度,便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的最好方式。当学生兴趣提高了,诵读水平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

二、指导方法,改善诵读水平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每位学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应适当指导。

诵读方法呢?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范读等方式训练朗读,学生朗读的机会要多,朗读形式也要多。范读时,教师应情感饱满,读完让学生感受轻重音、高低音、长短音、匀称的间歇或停顿等,最后提问:“在这样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由读至情感的表达,让学生明白如何诵读才能准群表达情感。只是,诵读方法的指导单靠课上的范讀时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晨读时仔细听学生诵读的优缺点,之后点明;需选取合理的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自我理解后尝试朗读,共同讨论;需播放名家朗诵音段,提供文字材料,让学生将音与字结合感受等等。只有学生获得不断地训练,才能领悟诵读的奥秘,以提高诵读水平。

三、陪同阅读,形成系统知识

系统是指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的整理、编排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的整体。系统知识是把学生已有的点、块知识联系起来。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少,且没有系统的阅读指导,往往阅读的课外书也较杂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缺少相应的知识进行连接。陪同阅读就能弥补小学生阅读的漏洞,它能随时了解小学生阅读的内容,在他们感到困惑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以使理解更深入,增强情感色彩,促进诵读的有声有色。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应有科学方法,其认为探索科学方法有五步:一是觉得有困难,二是找出困难之点来,三是想出种种方法来解决,四是试方法,五是用试出的方法来实验。如今,我们发现了诵读的问题,知道了问题之所在,那么就要寻找方法来实验,寻找适合现代学生的诵读方法,以提高现代学生的诵读水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传道受业解惑,便是教师之大任也。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5年。

猜你喜欢
诵读韵律阅读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