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新课程教育观念中,课堂展示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与小组,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形式,直接影响学习目标完成、教师教学信息的反馈。展示是否充分,是教学环节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对于调动高效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效率,巩固基础知识,帮助教师掌握学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堂展示 典型性 差异性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8-0135-01
新课程教育要求,课堂就像一个舞台,是学生的主场,是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预习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探究结果以自己或小组的形式简洁生动的展示出来,从而检验学习的效果,这里老师的作用就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肢体展示,思考完善来展示预习效果,锻炼了学生的勇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课堂展示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和学习的掌握情况。
一、课堂展示的意义和传统课堂提问的差别
作为新的教学环节,课堂展示包含了传统教学提问的检查功能,但提问所反馈出的问题是单向的、片面的,代表性不足。只有通过课堂展示才会发现问题,发现学生掌握程度,需要重点强调和练习的地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才能让学生得以提高。
正确认识课堂展示对提高课前预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掌握学情有重大的意义。
二、课堂展示的类型
课堂展示的基础要依赖于课前预习,老师要协助学生建立好课前预习提纲。
如在学习《倒数的认识》时,建立了如下预习提纲:
①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②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写出几组倒数。
③你能分别的倒数吗?
④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⑤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0有倒数吗?为什么?
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展示的主体和范围予以确定,课堂展示的类型多样,但依据教学实践宜以以下两种类型开展:
1.组内展示
由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展示对学习中的基础问题,已出现的问题和展示中新生成的问题。对于通过组内交流仍然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提交汇报给老师,便于老师归纳总结学情,便于在班内展示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对倒数的认识》时布置的预习作业,其中的第 ③、⑤ 题,就可以让基础稍差的学生来展示,让学生在展示中认识自己,发现不足,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班内展示
展示时,由小组长选配代表展示具有共性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展示汇报具有典型性、有争议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展示时一般由 B 层、C 层同学展示,由 A 层同学负责点评或拓展教师要适时点拨、启发、引导或追问学生,对课堂进行调控。这样学生才有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展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展示内容要有典型性
展示内容必须“精”,必须是学生探究后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无论组内还是班内展示问题是必须有提升,而不是重复性讲解,切忌出现容易的问题抢,难的问题躲的局面。
2.展示的内容既有共性又有层次化
发挥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对学,组内展示,提炼出展示问题的特点,老师在组织班内展示时提炼出问题的共性,归纳出问题的层次化,容许学生在展示时出现层次差别,但切忌对学生展示问题固定化,标签化,在实际教学当中要灵活引导学生通过不同问题,难易程度都进行交替展示。
3.展示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对所学的内容都有独特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学习体验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借助课堂展示活动,展示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并通过不同学习体验的交互与碰撞,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4.积极开展展示评价
老师要对课堂展示给予适当的评价,激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课堂展示积极性和效果。鼓励学生展示时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节奏适宜。学生表述逻辑不清、内容不明时,教师要适度归纳。
点评的过程也是归纳的过程,也是纠错的过程,对整个展示过程,展示成果巩固,提示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结束语
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课堂展示过程是艰辛的,有许多的具体的措施要根据学情,单元特点精心进行设计和引导,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我们的教学目的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沈国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展示效率[J].名师名线,2019(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