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华 纪文静
摘要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扶贫要求出发,聚焦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为例,重点探究了旅游产品体系创新在推动旅游规划、支撑扶贫工程中的作用,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设计路径,以期为乡村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旅游规划;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23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作为实施乡村振兴、反哺扶贫的重要抓手,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区域的景观、环境、产业和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开展农村休闲、农业体验、会务度假、观光娱乐等旅游项目的旅游方式[1]。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农村扶贫脱贫的主力军[2]。
休闲农业规划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之一,对实施乡村精准扶贫起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近年来,伴随着乡村建设的大潮,各类型旅游规划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其间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定位不精确、旅游资源开发欠科学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产品结构单一,创意性不足[3]。而旅游产品创新性不足也带来了后期精准扶贫路径粗放、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扶贫效应较差、生态破坏较严重等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乡村扶贫的有效开展。
南京浦口区盘城街道休闲农业旅游规划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精准定位,重点对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品序列进行了创新研究,可为后期旅游扶贫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1 项目地概况
盘城街道休闲农业区既是江北新区的核心区域,也是新区的“南京田园北客厅”,又是特色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的示范区。近年来,区域旅游投资环境愈加优越,旅游发展成效愈加显著,盘城葡萄庄园、王家渡及许家大营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已初步建成。盘城葡萄节已经连续举办7届,每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盘城葡萄拥有60多个品种,曾获得全市优质葡萄金银奖、“绿色食品A级产品”“江苏名牌产品”等多项荣誉。
2 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2.1 规划目标
通过合理规划运营,达成目标游客群体年游客接待量15万~20万人次,人均游客消费额增长1倍。构建“瓜果飘香、紫色田园”CIS形象识别系统,形成“农业+食、住、行、游、购、娱”“农业+二产+三产”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有效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2.2 规划定位
将盘城街道农业社区打造“生态、现代、文化、亲水、田园、园林、科普、宜居及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后期营建,逐步达成“现代农业之窗、城乡统筹新区、生态观光之示范区”的终极目标。
3 功能分区
3.1 空间布局
总体布局以“一轴一带,双心四区”为核心。“一轴”:结合规划中的汤盘公路,着重打造紫色田园农业体验轴。“一带”:沿现有水系滁河+马汊河堤,建设紫色田园户外运动带。“双心”:两级田园门户中心,发挥旅游服务与集散功能,田园核心主要门户位于汤盘路西侧近盘城葡萄园;次要门户2个,分别位于双城许家大营和渡桥王家渡社区。
3.2 功能分区
根据规划定位及布局,在满足功能性前提下,结合现状特征,将区域划分为休闲娱乐体验区、高效园艺体验区、农俗文化养生区、葡韵休闲娱乐区4个区域。4个区域各有特色、互为关联,彰显了主题定位的特色,也是构建功能区下特色旅游产品的基础。
4 分区主题及产品序列
4.1 休闲娱乐体验区
该区域以生态休闲农业打造为切入点,将种植业、畜牧业等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生态农业产业系统。主要项目有安闲马场娱乐项目、浦浩生态体验园、南京国际宠物基地等。
4.1.1 安閑马场。打造以马文化为代表、融地域多样性文化体验为主,集民族风情、竞技娱乐、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为一体、极具特色的马术俱乐部。主要包括观马阁、骏马广场、马文化博物馆、马术俱乐部、骑士俱乐部等。在运营模式上,实行多元化旅游经营方针,住宿、游乐、培训、竞赛、展览、商贸等并重,创造多元化的旅游收入模式。
4.1.2 浦浩生态体验园。该项目结合原有浦浩农家乐产品进行创新优化,围绕“田园休闲”观光、“生态养殖”体验、“绿色无公害”食物、“主题精品餐饮”四大产品主题开展。主要面向南京市居民、盘城半小时都市圈及城郊游客。发展循环农业产业,将蔬菜种植、鸡鸭养殖、呆萌宠物养殖相结合,形成“鸡(动物)—沼—菜”生态种菜模式和养殖模式。通过餐饮、外卖、游乐及有机蔬菜、特色土特产销售等项目盈利,创造多元化的收入模式。
4.1.3 南京国际宠物基地。定位中高端宠物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性的宠物基地娱乐项目,融合宠物驯养,宠物用品加工、展示、销售、制作体验、展览、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打造华东地区一流的宠物体验中心。主要建设有宠物训练基地、宠物娱乐表演秀、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学院、宠物寄养中心等。经营模式融合宠物繁殖、驯养、医疗、表演、美容、寄养,宠物用品加工、展示、销售、制作体验、展览、主题公园、休闲餐饮等盈利项目,着力打造宠物休闲衍生产品。
4.2 高效园艺体验区
高效园艺体验区以生态循环农业链条打造为切入点,将种植业等与旅游业有机联通,打造新型的多层次循环生态农业产业系统。主要项目包括多氧世界、多肉世界、中草药种植园等。
4.2.1 多氧世界。针对当地居民、游客、家庭、酒店、民宿等群体,打造园艺版宜家居住空间。提供家居园艺策划、设计、售卖、参观、制作体验等多种活动。融合场所经营、室外园艺装饰设计、家居园艺装饰售卖、租赁、园艺商品等多项目经营,利用居家园艺的多重体验价值,延长植物休闲体验产业链条,有效反哺当地种植户及农民,达到提升扶贫效果的重要目标。
4.2.2 多肉世界。设立多肉展示自选区和多肉创意休闲区,结合“互联网+农业”战略,围绕新兴绿植花卉多肉植物的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具备生产种植、线上线下批发销售、休闲观光、研发为一体的大型多肉植物主题园。可以与南京当地农林院校合作建立研发平台,定期提供一系列园艺相关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家庭园艺方面,包含多肉DIY创意组盆、微景观DIY创意盆栽等。
4.2.3 中草药种植园。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把该项目开发建设成为以中医文化体验为重点,集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科普体验、教育科研、主题度假于一体的中医药主题养生度假区。在运营设计角度,通过文化馆门票、租赁、中药养生美食、药材售卖、药材种植等多项目经营,扩大中医药旅游体验维度,开展健康旅游休闲活动。
4.3 农俗文化体验区
旅游物质空间的有机更新、农俗文化内涵的继承发展、功能的活化利用应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课题[4]。该区域以农俗文化创意为切入点,结合马汊河、老滁河水文化、农耕文明,将“农业文化+文创+旅游”有机联系,创建农业旅游文化综合体。主要项目有蒋刘民俗文化街、滁河湾智慧博物馆等。
4.3.1 蒋刘民俗文化街。该项目以餐饮休闲、商业服务、民宿居住、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导,以葡萄产业和水乡风貌为特色的旅游综合配套核心,配套建设养生十二坊、最农公社等。
在最农公社项目中,通过创意农产品加工,增加其无形价值,成为精致伴手礼。与旅游院校合作开发以五谷杂粮、葡萄为主的特色软饮和餐饮,同时在名称、用具、包装、故事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文创中心重在销售文创成果,形成集聚效应及销售规模,并通过电商在线销售。运营设计融合“农民合作社+实体销售+在线新销售”,从而有效扩大了旅游扶贫的辐射面。
养生十二坊紧紧围绕生态饮食、生态环境、葡萄养生、休闲娱乐来设置。满足城市居民、乡村居民的健康需求,结合“体验+销售”;以亲身感受、亲身参与获得体验过程,通过满意体验带来销售盈利。主要设计五谷坊、睡眠坊、康养微厨坊等特色场所。
4.3.2 滁河湾智慧博物馆。该项目打造集展览、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农耕、集市、渡口文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结合现代声光电、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的参与度和体验度。通过文化展示、历史传承,满足游客对区域文化的认知,项目运营以政府投资为主,设计河湾传说、农耕情愫、渡口集市、葡萄文化4个主题,彰显地域文化价值。
4.4 葡韵养生体验区
该区域定位以特色农业(葡萄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融合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而形成的集葡萄生产—销售—旅游为一体的葡萄康养度假旅游模式。主要项目包括有趣的葡萄(栽培与生产基地)、快乐的葡萄(葡萄主题乐园)、健康的葡萄(康养中心)。
4.4.1 有趣的葡萄。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发展要横向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纵向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适度集聚发展,以融合发展助推乡村脱贫[5]。该项目聚焦盘城街道传统葡萄产业优势,将葡萄栽培与生产基地、葡萄种植观光、葡萄种植认养、葡萄采摘体验有机融合,主要针对当地居民、游客、家庭、水果批发商、果品加工商等,设计葡萄售卖、葡萄种植技术培训、葡萄认养、其他农产品销售等消费活动。在葡萄种植方式上,创造性使用葡萄—畜禽养殖模式、葡萄—蔬菜套种模式、葡萄—水果套种模式、葡萄—中药材套种模式,带领当地农民尝试葡萄复合生态种植,科技兴农,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
4.4.2 快乐的葡萄。建设葡萄主题公园,内含葡萄亲子乐园、葡萄游戏乐园、葡萄冒险乐园、葡萄工艺品DIY乐园等子项目,通过门票、商品销售、葡萄趣味体验等方式变更经营渠道,创新性输出葡萄IP讯息。
4.4.3 健康的葡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养生旅游业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步发展,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6]。该项目面向当地居民、游客、家庭、患者、医院,将“医养一体”的理念植入休闲业态,依托葡萄主题,打造特色葡萄主题住宿、葡萄主题餐饮、葡萄主题美容馆、葡萄主题康疗馆等,发挥“农业+康养+休闲”多维价值,丰富主题旅游产品序列。
5 结语
乡村旅游扶贫,是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生态风光和人文民俗特色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带动乡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旅游扶贫形式[7]。旅游扶贫规划应该重视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要打破产业界限,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和关联产业延伸农业旅游产品链条,从系统的角度解决乡村旅游结构中存在的问题[8-9]。南京盘城休闲农业规划聚焦主题产业、创新旅游产品,充分发挥了旅游产品转型设计在乡村扶贫工程中的价值,提高了当地农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发挥了旅游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同类地区乡村旅游扶贫的创新发展。
6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125-128.
[2] 黃文胜.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研究可视化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7,37(6):63-67.
[3] 谢赛有,陈扬乐.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3):98-111.
[4] 顾至欣,张青萍.近20年国内苏州古典园林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园林,2018(12):73-77.
[5] 王雨村,李月月,潘斌.精准扶贫视域下河南乡村产业韧性化发展策略[J].规划师,2018,34(12):39-45.
[6] 罗铭珍,张鑫.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150-153.
[7] 黄渊基.国外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3):100-106.
[8] 张岚.供给侧改革下的乡村旅游产品转型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9(1):22-24.
[9] 胡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