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ESP生态化教学的融合性研究

2019-12-25 01:23杨柳马霞
关键词:自媒体信息技术

杨柳 马霞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拓展,传统的以“通用英语”(EGP)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目前大学英语ESP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失衡现象,尝试借用自媒体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生态化难题,构建大学英语ESP生态化教学模式,营造生态化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过硬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自媒体;信息技术;ESP;生态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1-0113-04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明,中国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显然,经英语专业教学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由于缺乏专业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并不能完全肩負起社会给予各种专业技术领域国际化人才的重任。全球化时代,开放包容的中国需要大批精通英语的、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的国际人才来承担起发展经济、对外交流的使命。因此,如何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就成了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学生毕业时能够用英语进行与专业内容相关的沟通与交流,过去以“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为主流的大学英语教学开始默默向“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转型。

21世纪,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大学英语ESP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拓展空间。随着信息技术进入大学英语ESP课堂,既是课堂教学改革各个环节的巨大推动力,也打破了传统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生态平衡,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2010年,陈坚林教授在《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创建“教学理念国际化、多媒体教学正常化、课程管理三级化和教学环境生态化”的生态化教学体系。鉴于此,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目前大学英语ESP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失衡现象,尝试借用自媒体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生态化难题,构建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营造生态化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过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育生态学的发展

教育生态学开创性地融合了教育学和生态学两大领域的知识成果,是一门典型的交叉边缘学科,可是它却为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研究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20世纪30年代,“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这一概念在美国教育学家Willard Waller的《教学社会学》一书中首次被提及,随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教育学家E·Ashby进一步阐明了“高等教育生态学”的理念。1976年在Lawrence Cremin的《公共教育》一书中,这位前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分享了他对于教育生态学的理解,并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这一术语。教育生态学创造性地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例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应用于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的研究,揭示了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一步拓展、深化,其间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例如,C·A·Browers在1990年至1993年间对教育生态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宽泛而深入的研究,既包括课堂生态等微观层面,更涉及教育、文化和生态危机等宏观层面。2001年Tudor撰写了《语言课堂之动态性》一书,自此,学界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而国内学者们对教育生态学的关注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吴鼎福、诸文蔚、范国睿等陆续出版了各类专著,从宏观层面上深入探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教育资源与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但纵观教育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宏观层面,而对微观层面的研究,诸如课堂生态的系统、生态因子等却不够深入具体。

教育生态学将教育中涉及的问题纳入生态学的范畴考量,把教育视为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借助教育生态学的观点探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各生态因子之间不可避免的失衡现象,为大学英语ESP教学的研究打开新的维度,提供值得借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传统大学英语ESP教学中的生态失衡现象

“课堂生态”被Doyle & Ponder定义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大学英语ESP课堂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事件等生态因子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动态发展的微观生态系统。各生态因子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与其他的生态系统一样,它同样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共生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师生是该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ESP教学中,该生态系统内部各生态因子之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失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英语ESP教学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失衡

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管是曾经以“通用英语”(EGP)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向“专门用途英语”(ESP)转型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似乎都逃不过大班授课的命运。因此,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看,“学生密度”过大,课堂生态空间“超负荷”,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教学资源极其有限。此外,语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频繁互动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大班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过多,师生互动困难,故学生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往往得不到及时反馈,因而不利于其语言能力的提高。这显然违反了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对语言的教学十分不利。

(二)大学英语ESP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失衡

随着ESP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陆续出版了各种各样的ESP教材。但正如蔡基刚教授分析的那样,现阶段看来,国内学界对专门用途英语,尤其是其理论发展缺乏深入研究,仅仅只是把专门用途英语范畴中的商务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科技英语等名称照搬过来,而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实质进行系统分析,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其目的、内容和教学法与真正的ESP教材完全不同,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ESP教材。纵观目前国内出版的ESP教材,大部分确实存在上述问题,将ESP教材和全英语专业教材混为一谈。这些教材的编写者大多过分强调ESP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大量生僻的行业用语随处可见,不仅让学生望而生畏,对于只通晓基本行业知识的ESP教师也是极大的挑战。事实上,ESP教材并不等同于全英语专业教材,“语言”才是ESP教材的重点,而“学科内容”只是媒介。ESP教学的目标应该是“训练学生特定学科里的语言能力而非传授学科内容和知识”。通过学习这些主题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章,帮助学生掌握特定领域里的语言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显然,目前国内大部分ESP教材的编写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掌握,偏离了ESP教学的初衷。

(三)大学英语ESP教学评价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失衡

长期以来,社会大环境迫使我国大多数高校至今仍以四、六级通过率来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社会对高等教育中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早已是过去以“通用英语”(EGP)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所不能满足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和MOOC时代的来临迫使大学生如果想要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具备能听懂英语专业讲座、能读懂英语专业文献,和能用英语撰写研究论文的能力。如果大学生仅有一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具备专门领域或特定行业的英语工作能力,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很难适应社会对各行各业国际人才的要求。显然,现阶段大学英语ESP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学评价机制远远跟不上当今社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应从片面强调词汇、词组、句法等语言知识和技巧训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重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重视学生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师生主体地位的失衡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无疑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生态主体。在传统大学英语ESP课堂上,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还是由教师指向学生这种传统地单向式传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被迫接受。学生“人口密度”过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无法保证。当今社会英语的应用性特征越发明显,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社会发展需要多元化、专业化的英语人才。在这种大环境下,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的学生必然经受不住社会的考验。

四、借力信息技术,构建大学英语ESP生态化教学模式

在今天的高等教育中,ESP教学日趋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薄弱环节。事实上,ESP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个更为微观的教育生态子系统。在大学英语ESP教学活动中,师生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如前所述,和其他任何生态系统一样,其内部也存在种种不可避免的失衡现象。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借助自媒体时代现代信息技术解决ESP教学中的生态化难题,构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良性生态系统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营造生态化学习环境,提供支持性学习资源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健康和谐、有利交际的氛围中进行。在大学英语ESP教学微观生态系统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关键的生态因子。语言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技能的训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双方高效的交流与互动。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紧张的心理状态不利于语言的表达,教师如此,学生亦是如此。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在毫无负担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保证语言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地开展。

事实上,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教师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氛围,可是相当部分的学生还是由于害怕丢面子而不敢参与互动,使得教师不得不“一言堂”。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将课堂无限延伸,搭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第二课堂语言学习平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学生往往不会再有丢面子的负担,进而勇敢地交流、表达。

此外,自媒体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海量的可供参考的素材。以微信为例,目前国内有不少针对英语学习爱好者而創建的微信公众号,例如“专门用途英语”“蔡雷英语”等,定期推送内容丰富的资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关注这些微信公众号,掌握最为前沿的英语知识。再有选择性地将这些知识与教材有机融合,利用优质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深度参与。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关注这些微信公众号,较之枯燥的课文,这些有趣的知识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而自媒体时代这些来自自四面八方的不同的声音,使得学生不再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他们会渐渐学会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可见,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营造了相对安全的心理环境和适度的空间环境,避免了课堂生态空间的“超负荷”,兼顾到了生态主体的耐受度。这样一来,可以将每个学生教学资源的占有率最大化,而作为课堂生态主体之一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得以充分释放,进而促进他们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生态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ESP教学中,生僻的、冷门的专业词汇随处可见,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专业词汇的用法,教师往往需要不断地解释、举例,一节课下来留给师生互动的时间着实不多。教师被迫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获取知识。而在海量资讯唾手可得的自媒体时代,教师早已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我们不能再固守落后的传统教学理念,应该变完全掌控的“一言堂”为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都具有“自主-依存”的双重属性,因此,无论是在人类还是动物世界中,“自主-合作”的关系随处可见。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自主-合作”的生态化教学模式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言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接触的语言的量和内容,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对于语言技能训练至关重要。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因子的导入将会使大学英语ESP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开放的生态系统中寻求“教”与“学”的平衡发展。在“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在课前布置若干教学任务,抛出本堂课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再利用自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学习、讨论,最终汇报与展示学习成果。例如:生僻的、冷门的英语专业词汇可以布置成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搜索,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他们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进而学习、理解、掌握英语专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效果往往比老师在课堂上扯着嗓子反复强调要好得多。在传统大学英语ESP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花整节课去讲解的语言知识完全可以录制成通俗易懂的微视频或电子课件,发给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课前自学。同时,自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分享学习心得,教师亦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解答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学生前期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他们会对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进而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课前抛出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汇报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这一过程中,同为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间互相尊重,彼此配合,协同发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大学英语ESP生态化课堂得以实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学习更为个性化、自主化、专业化。

(三)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度测评体系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维度测评体系是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大学英语ESP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智能化的评价和测试方式应得到更多的重视。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建立多维度测评体系,基于多元层级共时历时的数据分析,提供适合时代发展的智能化评价和测试方式,将日常教学、自主学习和测试评估有效结合。学生可随时自测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能通过自媒体平台、信息技术实时跟踪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效,师生间可及时沟通、反馈,教师则可据此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与节奏。

(四)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及移动学习平台资源建设

自媒体时代,大学英语ESP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网络教学平台及移动学习平台资源建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平台的发展、支付方式的改革,使得人们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的“95后”更是从一出生就浸润在电脑、手机、互联网的世界里。他们的学习方式与习惯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呼唤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王守仁教授也曾指出,大学英语要大力推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事实上,各大高校普遍十分重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基本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它们大多具备强大的功能、完善的配套、且可实现多终端支持,教师可通过平台展示和共享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互动。然而,现阶段的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大多还停留在“通用英语”(EGP)的阶段,针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资源少之又少。在高校纷纷从“通用英语”(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转型的今天,如何完善ESP网络教学平台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如何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学习讨论、辅导答疑等),如何完善教学平台所支持的移动学习平台资源,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专业需求和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源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五、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当今社会英语学习的目的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过去支撑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动机往往只是单纯的兴趣使然,这其实是一种“无目的的英语学习”,他们只是为了“从懂英语中找到乐趣”。而今天的英语学习者,他们的学习目的已越来越明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为了通过语言的学习“找到了解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商业的钥匙”。罗选民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中国铁道部下属的翻译中“百分之五十以上毕业于非英语专业”。如果毕业生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具備扎实的专业知识往往还不够,良好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无疑能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因此,如何在教育生态学理论视阈下,利用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索更多切实可行的生态化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12).

〔2〕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01).

〔3〕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5〕蔡基剛.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6).

〔6〕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06).

〔7〕蔡基刚.英语专业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2).

〔8〕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04).

〔10〕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1〕王守仁.发展中国ESP教学,推进中国ESP研究[J].中国ESP研究,2010,(01).

〔12〕Cremin,L.A.Public Educa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1976.

〔13〕Doyle, W. & Ponder, G. Classroom Ecology: Some Concerns About a Neglected Dimens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J]. Contemporary Education, 1975, (46).

〔14〕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 – 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foreign exchange,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mode based on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 can hardly demand of the current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ecological factors in the ESP teaching eco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and tries to employ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We- media era to solve the current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to build an ESP ecological teaching mode, to create an ecologica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academic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words: We-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 Ecological Teaching

猜你喜欢
自媒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