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璠 李晓希 杨文培
党的十九大强调坚定不移的走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拉动现代经济道路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同时,国家“十三五”科技规划中明确要求“要健全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适合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领域,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此可见,科技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肩负着不断创新的重大使命。
在国家基本发展方针的指引下,中央各部门与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以促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政策,在政策颁布与实施的过程中,不难看出,金融创新被定位为解决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资金需求而提供的多样性的创新性资金服务,这样的定位容易忽略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间协同发展的要求。
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看,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一直不是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历次工业革命的成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未来一个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样离不开金融持续有力的支持;同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也在为金融创新不断赋能,“金融科技”这一新名词伴随着“科技金融”发展热潮,顺势而生,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其核心是帮助金融业提升效率、体验与规模的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之下,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令更多人群和区域获得了包容性增长机会,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科技金融插上新的翅膀,有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由此可见,科技金融的着眼点在于金融,是金融业的一种业态,是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为核心而开展的一系列金融政策与服务的系统的、创新的安排;相反地,金融科技的着眼点在于科技,强调信息技术对金融业务的支持和改进作用,本质上,“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就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的表现形式,而科技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依赖于彼此的高度融合。要实现两者融合发展,一方面需要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系统持续性、针对性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挥科技的力量,将科技创新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与依托。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引领下,在北京、上海、成都、广东、杭州等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带动下,全国各区域结合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工作,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协调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其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方面,近几年均处于浙江省和国家前列。科技创新方面,2018 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948.4 亿元,同比增长10.8%,新产品产值率38.8%,发明专利授权10267 件;3 个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869家,累计11107 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269 家,累计847 家,创历年来新高,居全省第一,产生7 家首批浙江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占全省三分之一。
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走出融资瓶颈,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行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新模式与新方法。杭州在此战役中勇当先锋,在创新基金、信用担保、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模式下先后推出了杭州银行科技分行、杭州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等机构及平台,并因地制宜推出具有杭州特色的“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引导基金+周转资金+上市培育”科技金融“杭州模式”,成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典范;同时,杭州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发源地,拥有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金融科技公司,即世界级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金服,得益于其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杭州已成为我国金融科技企业融资额最高的城市,金融科技中心指数稳居全球第一方阵,金融创新先发优势明显。数据显示,2018 年1 月至9 月,杭州市金融业增加值为926 亿元,同比增长8.0%;各项存款余额3.95 万亿元;贷款余额达3.47 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存贷款余额与贷款增速均居全省首位,金融业已然成为杭州市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2018 年11 月14 日,《2018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颁布,这份报告以指数形式综合考量世界各大城市金融科技发展现状,并指出杭州目前已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一同成为全球七大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正逐步向“国际金融科技中心”迈进。因而,笔者相信,选取杭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其它省市落实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耦合一词来源于物理现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的现象。类似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则是指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磨合,彼此融合的过程。科技创新系统的主体是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企业,主要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征信等前沿技术服务于金融创新,针对科技创新系统,根据时间逻辑顺序,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个阶段;而金融创新的主体主要是传统金融机构等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其中金融创新系统中,根据资金投入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公共金融体系和市场金融体系两个方面,公共金融是以政府财政为主,注重投入的效率及可持续性,往往不以盈利为目的,包括政策性贷款、创新补贴等形式的一种资金支持方式;市场金融则主要涉及银行、担保机构、证券机构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市场化运作主体,本着利润最大化的逐利本质来选择投资项目。
具体到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一方面,金融创新系统通过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来促进科技创新系统的发展,这是彼此最直接最根本的联系;间接地,银行等金融机构,科技资本市场,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等市场金融主体,借助其专业评估技术与规模信息处理功能对科技企业规模信息进行生产处理,极大地降低了投资者之间信息的搜寻与交易成本,实现了信息共享,缓解了融资难题;同时,公共金融体系通过财政科技投入、政策性金融、税收优惠等方式释放创新活动的早期风险,而市场金融体系通过其固有的跨期、组合资产等风险管理功能,分散、转移与管理科技创新活动的中后期发展风险,由此可见,金融创新系统通过信息共享与风险分散机制更好地为科技创新系统提供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金融创新系统各主体本着各自的利益需求通过投资前的审查机制与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对科技创新投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约束与激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投资的安全系数与投资效率。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系统通过完成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并最终产业化的方式来实现金融创新系统资金的回笼。对于公共金融主体,其资金投入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投资效率,重点关注于区域经济发展高质量与可持续性,通常以税收的方式实现资金的回笼;而市场金融主体则通过以分红等投资回报的方式实现收益。值得关注的是,科技创新活动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如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等信息技术兴起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产品也将颠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创新效率。因而,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良性互动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图具体揭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
图1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互动关系图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科技创新产出与金融创新主体投资绩效是实现两个创新系统耦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两者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是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否则将产生彼此制衡的负面结果,最终导致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发展缓慢、停滞不前。
本文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以杭州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分析为目标层,金融创新因素与科技创新因素为准则层,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作为方案层,搭建耦合评价模型,从时间角度对杭州市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现状进行分析。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影响因素包括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两方面,假设这两方面的综合参序量为Uij(i=1,2,…,m;j=1,2,…,n),数值表示为Xij(i=1,2,…,m;j=1,2,…,n)。由本文知,m=2,U1为科技创新总影响因素,U2为金融创新总影响因素。
文章对原始数据运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将数据代入、比较。极值法的公式为:
由公式可知,Uij的值位于0,1 之间,且当Uij越趋近于1 时,对耦合的影响就越大。Max(Xij)表示综合参序量的最大值。
U1科技创新、U2金融创新对两者耦合的总影响,由其分支下的若干个二级指标线性加权而得,公式为:
其中Uij为各因素对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的影响值,wi为各影响因素的权值。权值采用熵值法确定。
1、各影响因素的权值的确定
将第i 个综合参序量的第j 个小影响因素的值依次代入以下几个公式:
第一步求每个小影响因素占其大方面的比重:
第二步计算每个影响因素的信息熵:
熵值越大,该系统的不确定性越大,信息量就越少,该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就越大。
第三步计算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值wi为:
2、耦合度模型
有本文可知m=2,故设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模型为:
C 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指标,U1 指标反映科技创新总影响因素,U2 指标反映金融创新总影响因素。由公式得,C 的取值位于0,1 之间,且当C 越趋近于0 时,对耦合度越小;当C 越趋近于1时,对耦合度越大。当C=0 时,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不存在耦合关系。耦合度的划分标准如下:
表1 耦合度划分
3、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主要反映各系统间相互作用程度大小,是衡量系统间关联程度的指标,但不能反映各系统的发展水平。而耦合协调度指标则较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既可以反映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可以反映各系统的发展水平。所以本文继续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便更加全面地评价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同程度。
模型公式为:
Z 为耦合协调度,Z 的取值为0 到1 之间,a、b为待定权值参数。因为本文探讨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是基于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者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且a+b=1。故这里的a=b=0.5。
耦合协调度的划分标准见下表:
表2 耦合协调度划分
文章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原则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科技投入及科技产出两方面综合评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方面,包括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两部分的科技研发经费与人员投入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科技产出方面,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专利授权合计、专利申请合计两个指标来衡量区域科技产出的水平。针对金融创新水平,主要从金融环境及金融产出两方面进行考量,通过区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业生产总值占GDP 之比来考察区域金融大环境发展现状;通过金融业增加值、全市金融业含规上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全市保费收入进一步衡量区域金融发展成果。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表3 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模型评价指标体系
考虑到数据胡可获得性与完整性,本文选取了2010-2016 年相关耦合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极值化处理。模型中个影响因素对耦合的作用都是正向的,数值越大,越有利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并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权值计算。通过熵值法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权值。
各个影响因素的权值如下表:
表4 各个影响因素的权值
1、趋势分析
将计算好的权值代入公式得,
U1=0.1642X1+0.1662X2+0.1683X3+0.1683X4+0.1 672X5+0.1658X6
U2=0.2003X7+0.2017X8+0.2007X9+0.2007X10+0.1 966X11
科技创新U1与金融创新U2的计算结果如下:
表5 科技创新U1 与金融创新U2 的计算结果
图2 科技创新U1 与金融创新U2 的计算结果折线图
从整体看来,杭州市的科技创新发展与金融创新发展呈相同的上升趋势,且每年的数值均十分接近。这表明,杭州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发展是相辅相成,呈盘旋上升的态势,在2014 年科技创新的序参量下降而金融创新的序参量上升,表明杭州市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反应度相对迟钝,也间接说明杭州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系统尚未达到一个高度耦合的状态。
2、耦合度模型
将处理好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出杭州市2010-2016 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数据,如表6 所示。
由表6 可知,杭州市2010-2016 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并无较大变动,均处于中水平耦合程度。整体上呈现一年上升一年下降的波动趋势,但在2013 年有较大的下降幅度。
表6 杭州市2010-2016 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
3、耦合协调性模型
进一步计算杭州市2010-2016 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并将计算结果整理至表中。如表7 所示。
表7 杭州市2010-2016 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度
由表7 可知,杭州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度在2010-2011 年处于中度协调耦合,2012-2016 步入高度协调耦合,2012 年耦合协调等级由拮抗时期,进入磨合时期,且至2016 年耦合协调度每一年均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图3 杭州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整体趋势折线图
进一步绘制出杭州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整体趋势图,如图3 所示。
由折线图可知,杭州市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之间的差异在逐渐增大。从2010 年的0.0560 增大到2016 年的0.1960;而耦合度在2010 年-2016 年间变化幅度小,基本保持在0.4995-0.4999 之间,说明杭州市科技创新系统与金融创新系统具有一定的关联程度,且2010-2016 年间,两个子系统都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杭州市2010-2016 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度上下波动但这七年来无明显增长,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相对平稳,仍在不断磨合,说明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互动方式与路径,融合质量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杭州市2010-2016 年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协调等级于2012 年由拮抗时期过渡到磨合时期,耦合协调度已从中度耦合协调上升到高度耦合协调,且逐年上升,趋势显著,说明2010-2011 年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系统发展匹配性较低,仍处于摸索阶段,从2012 年开始,伴随着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系统的快速发展,初步显现出耦合协调发展局面,呈现良好的协同发展态势。
结合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机理分析与区域发展现状,本文认为要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产出与金融投资绩效螺旋式持续上升,进一步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协同发展,关键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技与金融政策合力
政策协同性差是各地区未能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原因。各地区应当借鉴发达区域经验,加强顶层设计,对金融、科技、财政、税收等部门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把分散的扶持政策统筹规划,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衔接和联动,由金融、科技部门牵头,建立科技金融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提高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为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协同发展,需要对“三链”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区域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构建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2、建立高效投融资机制,加强财政引导,提高投资效率
有效的资金供给是区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基础,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效率。首先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快,全球金融资源迅速聚集,应借此东风,借助于资本市场这个桥梁,引导社会资本和风险投资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联结科技创新成果和项目,探索适合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的交易品种和融资模式,完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与“新三板”间的转板机制,合作机制,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发挥其引导作用,加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鼓励各区域地方“政银企”等机构互相合作学习,促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最后重视金融组织、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汲取科技支行先进实践经验,总结不足,继续探索尝试,集合科技担保、融资租赁、信托公司等金融组织力量,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有属性以及生命周期特征,“量体裁衣”,构建与之匹配的融资体系
3、高度有效集聚资源,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提高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要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产出能力至关重要,首先借助一定技术或专业手段,结合科技专家咨询建议,准确定位财政科技资金支持重点挖掘的科技创新领域,并给予相当的资金与人才支持,全面落实国家鼓励企业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其次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享科技创新资源;最后伴随着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上升的紧迫要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升级的第一动力,所以各区域需加强区域与国际间的互联互通,重点培育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财政研发投入的同时,重视科技人才引进培养;鼓励像华为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攻关核心技术,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落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创新产出效率。
4、推动与规范“互联网+”科技金融发展,以“众融”促进“众创”
“互联网+”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结合一种重要模式,借助于其特有的低成本、高效率、大范围等优势,推动了大众化投融资的发展,大幅提高融资效率。各区域应重点把握互联网金融企业机动灵活的优势,首先从立法层面,规范经营,控制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合规发展;其次鼓励先发地区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提供创新性,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在互联网时代,以“众融”促进“众创”,是金融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与方向。
5、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助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聚合各地区域性金融市场和产权、技术转让交易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信息资源,搭建科技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降低信息搜寻成本;针对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的“信用缺失”症结,鼓励各区域全方位整合信用平台,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档案;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多以无形资产为主,抵押资产少的现状,一方面需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必须健全知识产权估值体系,构建专业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取得市场金融主体的充分认可,“知识产权必须首先能估值,才能抵押,才能有科技金融,才能有发展,才能创造价值。”需规范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充分发展完善产权交易所,提高科技成果鉴定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准,共同助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