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在判断糖尿病进展中的意义

2019-12-25 05:57魏建强牛怀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微血管糖化受试者

魏建强, 牛怀瑛

(1.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中医院 检验科, 陕西 榆林, 719299;2. 陕西省志丹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陕西 延安, 717500)

近年来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因此临床上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极其重要。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临床上监测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其水平为5.7~6.4%时,应将其作为糖尿病筛查的标准之一[1]。一般情况下, HbAlc可在机体内保持2个月左右,因此临床上所检测出的HbAlc水平是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水平。糖尿病微血管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会对患者的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导致血管功能障碍,极易引起血栓。本研究探讨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对判断糖尿病进展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6]。男51例,女47例,年龄44~77岁,平均(59.52±6.21)岁。近期均未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且均无凝血系统疾病史。将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50例纳入观察A组,其余伴随微血管并发症的48例患者为观察B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8.39±6.07)岁。本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学要求,参与人员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3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本次检验由同一组工作人员完成。凝血四项指标检测: 抽取2 mL受试者肘部静脉血,在其中加入0.3 mL的浓度为0.109 mmol/L的枸缘酸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97)混合、摇匀后将其放在全自动血液离心仪上进行离心,将离心仪的转速调整为3 000转/min, 离心15 min, 取血浆备用待检。采用本院Sysmex XT2000i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以及与其配套的试剂对凝血四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bg)]进行检测。血样采集后的2 h内进行检测。HbAlc水平检测: 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状态下3 mL肘部静脉血置入抗凝管中,采用高压液相微柱色谱法及本院全自动HbAlc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对血样中的HbAlc进行测定。空腹血糖(FPG)水平检测: 受试者清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其2 mL肘部静脉血置于干燥的试管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血样中的FPG水平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HbAlc水平、FPG以及凝血四项包括APTT、TT、PT、Fbg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受试者FPG、HbAlc水平对比

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FPG、HbA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B组FPG、HbAlc水平显著高于观察A组(P<0.05)。见表1。

表1 3组受试者FPG、HbAlc水平对比

FPG: 空腹血糖; HbAlc: 糖化血红蛋白。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观察A组比较, #P<0.05。

2.2 3组受试者APTT、TT、PT、Fbg水平

观察B组APTT、TT、PT、Fbg显著低于观察A组、对照组(P<0.05), 但观察A组、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APTT、TT、PT、Fbg水平比较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TT: 凝血酶时间; PT: 凝血酶原时间; Fbg: 纤维蛋白原定量。与观察B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其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过高,引起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等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微血管病变、功能障碍、肝脏损伤、脏器衰竭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7-10],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微血管病变,当微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后,其血小板的活性被激活,患者体内内源性凝血因子和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水平均出现急剧升高,极易形成微血栓[11-12]。

临床主要通过检测空腹血糖、餐前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等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其代表患者某一时刻瞬时血糖,易出现不同程度波动[5]。而HbAl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在进行了非酶促反应之后的产物,水平相对稳定,是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稳定与否的一项指标[13-14]。PT是一项能够有效反映出外源性因子Ⅰ、Ⅱ、Ⅴ、Ⅶ以及Ⅹ水平的敏感性指标[15]。APTT是反应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以及Ⅻ等水平的一个敏感指标[16]。TT是Fbg转变为纤维蛋白原中间所需要的时间,其能够有效反映出血浆中Fbg的情况,还可反映出纤溶现象的发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抗凝物等情况。Fbg测定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一定量凝血酶后,后者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原理计算纤维蛋白原的含量[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FPG、HbA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B组FPG、HbAlc水平显著高于观察A组(P<0.05)。证实FPG、HbAlc均随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同步变化。进一步提示, HbAlc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血糖水平,且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诊断与筛查有重要指导意义。观察B组APTT、TT、PT、Fbg与观察A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A组、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导致其对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抗凝系统造成损害,激活了血小板以及血液凝固系统的活性,使机体正常抗凝以及凝血功能失衡,促进了血栓形成[18]。综上所述,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监测,能够为诊断人员提供准确依据,尤其对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微血管糖化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