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彩红, 马仕财
(陕西省榆林市中心血站, 1. 机采科; 2. 业务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单采血小板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献血者的血小板,含有的血小板数量至少在2.5×1011以上,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具有血小板纯度高、临床输血针对性强、副作用少等优点。目前,单采血小板献血方式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部分发达地区推广应用[1]。皮下淤血是单采血小板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可见沿血管走行方向有较大面积皮下淤血,呈红色或紫黑色,淤血部位皮温略高,按压时疼痛明显[2]。虽然皮下淤血多在7~10 d内自行消退,会给献血者带来持续疼痛感和生理不适,增加下次静脉穿刺的困难甚至针眼感染,因此积极处理献血者皮下淤血具有重要意义。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新型敷料,以往常用于皮肤外伤尤其是烧伤的创面护理,对促进创面愈合、预防感染和减轻患者疼痛有良好效果[3], 但在采血输血皮肤相关不良反应防治领域的运用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水胶体敷料对单采血小板皮下淤血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中心血站自愿捐献血小板的84例健康志愿者,单采后均发生皮下淤血。纳入标准: ① 所有志愿者均严格按照血站《献血者健康征询和体检操作规程》进行体检,体检合格; 男性体质量≥50 kg, 女性≥45 kg; 手臂上静脉明显; 血常规检测达到单采血小板质量要求,红细胞压积(HCT) 0.36~0.45, 无其他血液异常情况。② 均由本中心血站经过岗位培训合格的医护人员负责采集血小板,采用17号采集器针头,一次性进针成功率100%。③ 志愿者知晓本研究方法、流程及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标准: ① 距离上次单采血小板间隔时间<2周; ② 淤血消退前主动退出研究、失访或发生采血部位外伤者; ③ 采集前5 d服用过阿司匹林药物。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志愿者分为常规组(n=42)和研究组(n=42)。常规组男25例,女17例; 年龄25~56岁,平均(38.45±9.15)岁; 静脉穿刺血管: 贵要静脉23例,正中静脉19例; 左臂穿刺24例,右臂18例。研究组男23例,女19例; 年龄23~57岁,平均(38.38±8.27)岁; 静脉穿刺血管: 贵要静脉21例,正中静脉21例; 左臂穿刺20例,右臂22例。2组单采血小板志愿者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均衡性和可比性较好。
2组均给予单采血小板皮下淤血的健康知识讲解、心理情绪安抚和生活注意事项指导等基础护理。常规组给予医用胶贴覆盖针眼, 24 h后采用热水袋对采血针眼进行部位局部热敷,水温度以50~60 ℃为宜,每日2~3次,每次热敷时间20~30 min。研究组根据皮下淤血面积和形状,选择面积略大于淤血部位的水胶体敷料(美国施贵宝公司生产)并进行形状裁剪,将敷料黏性的一面覆盖在淤血部位皮肤处,敷料边缘超出淤血部位边缘至少1.0~1.5 cm, 覆盖后用手轻轻按压敷料,确保敷料和皮肤充分接触,维持7 d, 若覆盖期间出现意外脱落则及时更换。
志愿者献血离开时教会皮下淤血最大直径的测量方法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的评分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微信、QQ、电话、志愿者来血站进行皮下淤血检查等途径了解2组护理后1、3、5、7 d皮下淤青最大直径和VAS变化。以皮下淤血完全消失吸收为消退标准,记录2组皮下淤血消退时间。以穿刺针眼部位出现红肿、渗液为感染标准,记录2组针眼感染发生率。
护理前, 2组皮下淤血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1、3、5、7 d最大直径较护理前显著缩短(P<0.05); 研究组护理后3、5、7 d皮下淤血最大直径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2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后3、5、7 d 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 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皮下淤血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出现0例、2例针眼轻微感染, 2组针眼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皮下淤血及VAS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表2 2组皮下淤血愈合时间和针眼感染率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 *P<0.05。
单采血小板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适量采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4-5], 与浓缩血小板相比,单采血小板最大的优点是输血疗效好、安全性好,受血者只需接受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即可达到治疗量,且可显著降低人类淋巴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发生风险[6-7]。此外,单采血小板对医护采血人员的技术资质要求更高,献血过程中献血者血液在无菌封闭的管路中循环分离,采用一次性无菌专用耗材进行血液采集,杜绝交叉感染,安全系数高于全血采集[8]。采用单采血小板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针对性输血需要和缓解血液资源紧张现状,已成为国内普遍的无偿献血项目[9]。
单采血小板过程中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下淤血较为常见,发生原因与采集单份或双份血小板关系不大,但与献血者肘部静脉暴露充盈度欠佳、献血小板次数、穿刺进针位置不佳和针眼按压方法不当等因素有关,且女性献血者皮下淤血发生率略高于男性[10-11]。此外,单采血小板的穿刺针眼较大,加上献血者采血后血小板计数短时间内减少,造成针眼处止血较慢,也是造成皮下淤血和疼痛的重要原因,若不积极处理可导致针眼感染[12]。热敷是目前处理皮下淤血的常见手段,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淤血消散和减轻疼痛有一定效果[13]。但热水袋热敷比较繁琐、耗时,献血者需要每天脱下衣物热敷2~3次,每次热敷时间约30 min,且热敷时难以从事其他工作,献血者往往难以做到坚持热敷,导致热敷依从性不高,皮下淤青消退较慢。
水胶体透明敷料是由弹性的聚合水凝胶与合成橡胶和黏性物混合加工而成的敷料主要成分为聚异丁烯和羧基纤维素钠,具有吸收创面渗液、黏性强、密闭性好等优点,临床主要用于慢性伤口如压疮、静脉溃疡伤口的治疗,与传统纱布敷料相比,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敷料更换次数和减轻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感等作用[14-15]。本研究采用水胶体透明敷料治疗单采血小板皮下淤青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3、5、7 d皮下淤血最大直径较常规组缩短,VAS评分降低,皮下淤血消退时间显著缩短,与文献结论相吻合。分析原因可能为水胶体透明敷料覆盖具有良好的密闭特性,可避免针眼被外界细菌感染,同时提供良好的湿性环境为针眼愈合提供有力条件,改善局部毒物代谢和吸收,促进淤血消散,减轻疼痛。同时,水胶体透明敷料覆盖于淤血皮肤部位后与皮肤紧密接触,对献血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极小,且水胶体透明敷料黏性强,不易发生脱落或卷曲,具有使用方便、效果肯定等优点。
综上所述,水胶体透明敷料能有效促进单采血小板皮下淤血消退,减轻献血者疼痛和不适感,具有使用方便、经济实惠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