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根,赵 炜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江苏 南京 210046)
肩周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慢性炎症疾病,包括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和滑囊等组织,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肩关节日常活动功能发生障碍,并且周围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肩周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并且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2]。肩周炎是一种无菌性慢性炎症,能够导致广泛性粘连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和疼痛。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封闭注射、康复理疗、针刀松解等,小针刀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并且具有长期疗效[3]。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6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63例,年龄在39~71岁,平均年龄为(53.56±7.48)岁,病程10天~20个月,平均病程 (10.58±3.29)个月,其中左肩57例,右肩99例,双肩4例。将所有肩周炎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①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并且伴有疼痛;③患者为首次发作或处于慢性肩周炎的急性发作期;④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②患者有肩部手术病史;③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参与研究。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用拇指按压左右阴陵泉穴,压痛较大的一侧给予针灸治疗,采用0.3 mm×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缓慢刺入,当出现沉重感或者患者出现酸麻胀感时,停止进针, 用右手持针,然后反复提插数次,动作幅度尽量小, 并且持针速度尽量快,从而加强针感,然后将针柄松开,以患者耐受为度,同时让患者大幅度活动,留针20 min,1次/天,持续治疗30天。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治疗,选取肩胛冈外下缘、结节间沟、大结节、小结节、喙突等肩关节压痛点,每次标记好进行治疗的位点,保持患者处于端坐位状态下,使其裸露患肩,采用络合碘对其前臂进行局部消毒,采用小针刀直刺患处皮肤达骨面,切开剥离条状物、硬结等发紧处,采用无菌纱布将创口进行敷盖,每个穴位1次,每处1次,1次/7天,21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1 临床疗效 治愈:经过治疗后,患部疼痛基本消失,并且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好转:经过治疗后,患部疼痛明显减轻,并且肩关节功能明显得到改善;无效:经过治疗后,没能达到好转标准,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2 VAS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价患者肩周炎疼痛,0~10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无痛为0分,最剧烈的疼痛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度越高。
1.5.3 肩关节活动度(ROM) 参照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通过量角器测量患肩的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的功能情况[6]。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VAS评分和ROM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临床疗效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进行比较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经过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对比分)
经过治疗后,两组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肩关节ROM对比
肩周炎的中医发病机制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为患者肝肾、气血出现虚亏;外因是由于风寒湿邪导致,病邪侵入肩部经络。中医认为人体经脉通过全身的各个部位,有“气”在经脉中运行,如果“气”在经络中受阻就会产生疾病,针灸治疗是通过针灸针在穴位上以适当手法进行施针治疗,使得受阻之经络通畅,疼痛进而得到缓解。自古以来,针灸在肩痛病疾中的应用颇广,在多部中医著作中均有详细记录;《针灸资生经》记载:“天井、主肩痛,痿痹不仁,不可屈伸……要之、掌心抚摩之,方免此患”[7]。《会元针灸学》中记载阴陵是阴筋陵结甘泉,所以名为阴陵泉。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穴位,是脾经合穴。该穴可针、灸,可补、泄。施泄法能行湿利水、温化水湿;施补法能益气健脾、温补脾阳[8]。因肌肉和四肢由脾所主,所以针刺阴陵泉穴能够起到调和气血和经络疏通功效,除湿散寒[9-10]。近年来,小针刀成为了一种可以在无痛条件下介入病灶的新型医疗器具,介入组织后可发挥松解该组织、疏通或剥离经络等功效,对疼痛性疾病疗效显著,适用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11]。小针刀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通过剥离痉挛的肌膜韧带等组织降低其静水压,促进微动脉循环,加快炎性刺激物质的代谢,减轻瘀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进一步促进损伤病灶组织的稳态平衡[12]。肩部分为腋区、三角区和肩胛区,三角肌在前、中、后包绕着肩关节,肩部的骨性标志,如肩峰、肩胛冈、肩峰角、肩胛下角、肩胛骨脊柱缘和外侧缘等,这些肩部能够有助于定位寻找压痛点,本研究选取肩胛冈外下缘、结节间沟、大结节、小结节、喙突等肩关节压痛点进行治疗,用于减轻瘀积、缓解疼痛、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用小针刀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由于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独特优势,对患处具有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提示联用小针刀治疗能够降低疼痛度,可能由于小针刀治疗能够有效地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顽固性粘连进行解离,从而缓解患者痛苦。两组患者后伸、前屈、内收、外展和外旋RO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提示联用小针刀治疗能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本研究在常规针刺阴陵泉穴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小针刀治疗,能够有效地将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顽固性粘连进行解离,从而缓解患者痛苦,有助于患侧肩部活动功能恢复。本研究创新点在于采用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能够获得疏经通络的治疗效果,能够活化肩部气血,从而使关节得利,消除肩部疼痛。
综上所述,采用小针刀配合针刺阴陵泉穴治疗肩周炎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疼痛度、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