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焱 曹伏明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展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内涵[1]。前三者属于显性素养,属于职业技能的范畴,可以通过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或专业考试验证;后三者属于隐性素养,不能直接测量,却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发展与竞争力[2]。医卫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医学相关专业是否良性发展和医学生学业能否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2018 年12 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4 所高等职业院校的1300 名医卫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019 年3 月深入访谈调查我院24 名医学生。
根据高职院校医卫类大学生性别、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年级、专业等变量因素分析高职大学生从医意愿、择业选择、就业憧憬以及对职业素养培育的认识等。
随机从大一、大二、大三3 个年级分别抽取8 名学生,涉及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及临床医技专业。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入面对面深入访谈调查。
随机抽取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1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1174 份,回收率为90.31%。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女生869 人(74.02%),男生305 人(25.98%);大一年级331 人(28.19%),大二年级344人(29.30%),大三年级499 人(42.50%)。本调查样本数量、年级分布基本合理,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调查意义。
从调查的整体数据看,1174 名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医务工作的人数占65.93%(774 人),不确定及不会的人数占34.07%(400 人)。就目前国内医务工作者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医学生整体从医的意愿度较低。高职院校医卫类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务工作的意愿在性别、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和专业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性别而言,男性从医意愿度比女性更强烈。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医意愿高于城镇、城市的学生10.64%、19.52%。新生刚入校时,对医学还是充满憧憬,此时从医意愿度最高;大学期间逐渐迷茫,最终毕业时从医意愿度稍低于入校时意愿度(60.17%,67.94%)。高职院校护理、临床医学及临床学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从医意愿度差别不大(68.35%,68.20%,65.84%),但药学专业的学生从医意愿度缺令人担忧,仅45.00%的学生愿意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见表1。
本调查从“医学就业好、待遇好;想从事所学专业,实现自我价值;对医务工作有信心,有耐心;对医学有兴趣”等4 个维度分析大学生乐意从事医务工作的因素。调查发现51.45%(604 人)医学生从事医务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对从事医务工作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又能力胜任的学生仅占19.85%(233 人);对医务工作充满兴趣的学生仅26.24%(308 人)。因为医学好就业、医务工作待遇高而意愿从事医务工作的学生占30.15%(354 人)。就高职医学生从事医务工作意愿度低的原因而言,认为医务工作太辛苦、舆论让自己觉得医务工作太危险是医学生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占40.55%(476 人)。见表2。
表1 湖南省高职院校医卫类大学生从医意愿度
表2 高职医学生毕业不愿意从事医务工作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从高校德育课程设置、职业素养活动及其他类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调研的4 所高职院校中仍有未开设(如礼仪等)提高学生德育及人文素养的课程。开设了此类课程的高校,对此重视度也相对较低,且基本满意度仅为60.90%。大部分高校都未或极少开设专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活动。当遇到职场压力或在处理医患问题时,近4 成学生(79.98%)都认为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的素养能起重要作用。
针对高职院校医学生从医意愿度低及学校职业素养课程满意度低的现状,本研究从“专业技能学习”“职业认知度”“职业规划发展”“职业素养现有的课程及实践活动模式”“学校喜好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等方面,分别从3 个年级及不同专业选取了24 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一些学生对学校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看法和建议。通过总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学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的教育都基本满意,但技能竞赛一般都是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学校应关注差异化培养、形成多样化的培养形式,学生希望学校能够组建类似的兴趣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课外活动、励志教育、提倡奉献、提升服务意识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很多,但注重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实践活动及活动方式有待更新换代。再者,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够成熟和完善,用思政课程代替职业道德教育,然而大多思政课程缺乏与医学人文的结合。最后,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更新及更替速度较缓慢,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自己在校所学跟不上临床实际的更新速度。
职业素养应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三大核心素养。有学者认为职业素养不是一个可以被学习的技能或能力,Wendy 等[3]通过研究证明职业素养是一种能力,它可以被传授、被学习。Birden 等[4]认为医学院校应将职业素养纳入到正式医学教育的课程中,并在总结经验性的学习中不断自我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机构的文化和价值理念。高职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仍存在重视程度较低和培育措施靶向性较差等问题[5-6]。
我院国际护理系培养的护士在国外实习反馈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护士很会操作,但是沟通不够,人文关怀的能力无法令人满意。另有学者[7]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的研究发现,我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与临床医学联系不强、课程间的交叉融合较少、课程实用性较弱、缺乏有医学背景的授课教师等问题。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应从体制机制、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等多方面着手,注重医学实践与医学人文的渗透融合[8]。
首先,构建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指导思想:在授予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方面认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感,锻炼学生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职业意志力,树立学生对职业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信仰及追求的职业信念和态度,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9]。以“立德铸魂,引领美好人生”的思政工作引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文化观念[10]。
其次,建立与时代适应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以社会实践、医学文化引领的校园文化活动、专业课活动、人文素质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医院及医药企业实习、校内实训为基点,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线,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者,高职院校医学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探索: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首先应明确培养的目标和价值体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加大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比重[11];重视医学全方面职业素养在临床实践期间的应用;以体验式教育的方式开展医学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使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职业情感得以升华,敬业精神得到充实[12]。
最后,医学文化、制度文化能支持或颠覆专业人员的行为,医学教育的环境深受经济、文化、组织力量的影响,医学教育文化的渲染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不仅学生要学习职业素养,教学及学校管理人员都应致力于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反馈,如开展筑提升医学生文化自信的系列读书活动。见表3。
表3 筑提升医学生文化自信的系列读书活动
高职院校医学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设计应注重与医学特色的融合[13]。首先,应营造富有医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如医学生入学宣誓、护士节、典型医学事迹播放、名医讲学等,增强学生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14]。其次,建立医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核心素养与课程的融合方式重塑专业课程体[15-16],如聘请具有人文素养素质和临床或医药企业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教育家等,共同开发“医学伦理学”课程。同时注重人文课程的设计与医学知识的融合。见表4。此外,开展校园医学科技文化活动,如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科普活动、专业知识科普站、医学职业化的艺体活动等。再次,搭建师生互动的沟通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打造突出医学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建立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网站、思政专题专业、医学文化自信专栏等。最后,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融合衔接,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规范和标准的同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17]。
表4 高职院校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学内容设计案例
职业素养的教学多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强调奉献、服务精神、爱心意识,强调行为榜样、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榜样示范是医学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向学习者展示知识、态度或技能的过程,是品格塑造的核心,是提升医学生及医务工作者工作态度、职业行为、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通过观察、反思和学习榜样的行为过程,将职业素养的培育无意识融入学生的理念和实践行为中。不仅增强了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18]。
第二,情景教学。如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医务工作的环境,真切的感受到医学工作的情境,角色扮演切实地与真实生活中的经验去匹配并感知行为,在情境中与他人协作学习、行动反思、实践技能运用等,辅助专业知识的提高,反复实践使专业技能知识变得牢固[19-21]。
第三,案例描述及讨论。将临床案例搬入课堂学习,在学生早期还未积累经验时,给学生提供熟悉的学习背景,帮助学生整合应用专业知识、全面学习评估具体的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工作态度和职业理念的探究,了解职业行为及态度在真实经验或想象经历中的应用[22]。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案例叙述教学应强调学生参与评论事件,促进学生认识蕴含在行动中的价值观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充分展示医务工作者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评价、剖析、辨别、反思医学行为,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比较,并做出深思熟虑的选择。同时,开始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影响他人的思想和选择。
最后,图片及视频的运用。媒介能加强对职业素养更深层级的理解,通过艺术的角度对医学视频和图片进行加工剪接处理,使学生直观、简便的认知医学行为过程,感知医学职业中的美德、理想、情感、职业胜任力等因素,对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