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物流管理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

2019-12-25 20:16董雅丽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模块化物流模块

□ 董雅丽

(广东药科大学 医药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物流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重要产业,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物流管理专业正是适应社会的广泛需要而成长起来的新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又掌握现代物流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也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人才培养目标。而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成了当务之急。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动力机制探讨

根据社会对物流的实际需求层次和岗位性质的不同,物流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可分为管理决策型、理论研究型、理论应用型和实际操作型。物流专业也相应地分为研究生教育(硕士、博士)、本科专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几个层次,分别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需求。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重点满足理论研究或高级管理决策的需求。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满足实际操作岗位的实践需求。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曾是20世纪美国经济的一个普遍现象[1]。美国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动手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实操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所需,并通过与社会转型升级的相互作用,逐步完成了社会转型。放眼21世纪,制造业的持续发展与物流技术的进步,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技术驱动下,物流行业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2-3],技能偏向已无法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物流技术要求。比较而言,本科教学则更具有理论应用型特征,重点是通过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复合型物流高级管理人才,以满足对综合能力要求强的高级物流岗位的要求。复合型人才是综合能力很强的企业战略型高级管理人员,除了精通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物流操作技能外,还应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高度的统筹规划能力、完善的项目执行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但现有的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导致本科大学生毕业生仅仅学习了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或是了解了理论的应用案例,但掌握多少理论,应用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实现应用,是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还是典型案例中的应用,都是无法准确衡量的。而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必要的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缺乏,使其毕业后很难快速适应物流工作的实际要求。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是高校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而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精专业、强能力、复合型”是基本的人才培养思路,是大多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空泛、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依然突出,目标与实现过程之间尚存在巨大差距,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多的实践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是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2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培养要求

2.1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界定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性与行为特征,是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和综合发挥。一个人的能力是他驾驭自身知识以及为社会所能贡献的力量的综合作用。而综合能力则是人在思维和实践过程中把客观对象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认知和处理的技能和本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受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的深度与广度规定着人的能力的发展状况。

关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何龙安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他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探索了三类能力的具体构成,认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从高到低依次是: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身心素质、社会调研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水平[4];郑健提出,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重在“应用”,重点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的够用、学的能用,提高学生的社会岗位匹配度。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开拓能力的培养,也可以概括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5]。王君涛,龚勋等提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是他的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就业时所需具备的相关能力,如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等多重能力素养,即包括执行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6-7]。

虽然目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依旧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混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能力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模糊;第二,综合能力提升片面依赖社会实践等缺乏有效质量控制的第二课堂,似乎实践能力就是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培养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第三,能力培养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综合能力提升的教育方法缺少科学性。

大学生综合能力认识存在的问题,导致中国大学综合能力培养在培养目标层面上有两大误区:第一,将综合能力变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筐”,混淆了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样的结果必然是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模糊;第二,将综合能力变成了就业能力,混淆了职业教育和能力教育,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综合能力培养难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8]。

本文认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是指经过教育和训练,大学生所具备的系统学习和认知及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的本领。具体包括,各类知识的获取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表现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寻找最佳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从最根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整体素质及学习能力;二是专业知识掌握及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是这三者的统一体,具体包括,首先,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理想和道德情操,并具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知识储备;其次,丰富的专业科学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即创新能力。只有理顺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能力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准确确立学科及专业定位。

2.2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其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校物流专业迅猛发展,培养了众多专业领域人才。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部分物流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对学生的预期尚存在一定偏差,即学生的综合能力未能完全满足物流企业的业务所需,以至于就业后企业不得不支付额外的成本,对学生进行再培养,以满足业务所需。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全面分析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就业要求,才能确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指标。

李勇等人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应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和细化[9],陈建华等认为物流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形象职业化、理论专业化、操作手段熟练化、写作水平和外语水平等[10]。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是相关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理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将相关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管理活动的能力。如物流的设计与规划能力、物流活动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11]。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寻找最佳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物流管理领域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尤其对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讲,基本能力加专业能力加创造能力应该是其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基本能力就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其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包括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和持续创新的能力等;而专业能力则是运营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物流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如物流的设计与规划能力、物流活动的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物流运作能力等。创新能力是其在相应的实践领域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只有三者齐头并进,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过程,注重学生每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所学知识只是一门门课程的机械累积,而没有对各门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尽管通过学习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可以提升基本素质和学习专业知识,所学知识是零散杂乱的,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从而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袁开福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体现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将课程设置细化到各项具体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对能力培养的强大支持[12]。比较而言,模块化教学更能体现教学模式对能力培养的贡献。

3 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3.1 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导下为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而根据一定的方法把整个系统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使每一个模块都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然后把所有的模块按照某种体系或方法再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完成这个系统所要求的整体功能的比较稳固系统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模块化教学模式最早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强调以技能培训为核心,围绕一个能力和一个教育专题,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提高的培养目标。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执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的共性都是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目前这种模块化教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领域提出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3.2 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要求

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尚未进入本科教育领域,尤其是物流管理学科的教育过程之中。物流管理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往往由学校根据其性质、理念由学校甚至是国家统一规定,而学科基础课则更多是学院层面根据专业设置及资源状况进行开设,唯有专业课是可以统筹规划的课程。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是以物流活动的职能方式把整体的物流管理过程分为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侧重于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而将能力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分割开了,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也是零散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点整合的难度,也不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对于像物流管理学科,既要涉及物流的职能管理(计划、执行、协调、控制),又要涉及物流的实际运作活动(如采购、运输、配送等),还要具体到每个行业的物流运作技术和实践能力,知识点和知识体系非常复杂。而模块化教学最重要的特点在于,首先,要确立核心知识单元,然后根据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及具体管理过程的要求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嫁接和集成化的整合,这样就可以突破现有教学模式的约束,通过对各类知识的重新整合,培养学生知识再加工和再整合的能力,从而形成集成化现有知识的思维习惯;其次,合理划分知识模块。以整体素质培养、专业知识获取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划分知识模块,让每一个模块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并在总体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具体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再次,模块化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授课教学模式不同,可以通过参与式、探究式或案例式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分别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3.3 物流管理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设计

模块化设计具体包括教学过程整体性设计,所有系统要素的设计,要素组合方式的设计,及教学程序、方法及相应的策略体系等。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模块化教学模式需要结合课程的特点而创立自己的独有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得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具体设计如下:①人文素养模块。此模块主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与知识,通过公共课与通识课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大学生素养与能力;当然,这一模块的很多课程不是学院层面可以规划的,具体应是在教育部及学校整体定位的基础上来制定与选择课程。②物流专业知识模块。此模块主要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也是可以控制和规划的核心课程。重点是让掌握运输、仓储、配送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物流知识与技能,应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③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模块。通过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物流实训、物流金融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通过实系统规划与设计,参与专业大赛及具体的课程实践,把物流管理的知识变成可以应用的能力,进而掌握所有物流运作业务在每个行业及其具体企业的实际操作及具体实现,从而实现对物流运作业务活动形成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④实践与创新能力模块。行业的发展往往会快于理论研究的进展。以行业为单元模块,对各个行业物流运作整体了解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特殊技能与知识点。如交通类、管理类及医药类院校的物流专业学生则应培育各自行业的专业特色,行业物流知识的特殊要求与专业技能。

在将课程设置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同时,应强化课程导入的时间顺序。据此,本文认为,从本科四年的教学目标来看,在大学一年级,应使学生在了解和适应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同时,通过基础课和通识课重点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知识广度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思考,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及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则应重点培育学生的专业适应力,具有更加宽泛的专业基础,如通过管理学科相关的各类职能管理课程,使学生具备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便能够具备作为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各项管理能力;三年级学生则是专业课的集中时期,大学期间所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本上都是在此阶段完成的,此时,通过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大赛,创业大赛,重点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机创新能力;四年级学生通过学习、毕业论文及设计,则进一步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及系统协同能力,提升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等。

4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不仅与交通运输、生产制造相联系,它已经广泛渗入于各行各业,并日益和我们生活相关。物流行业的不断精准化、智能化、人性化,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更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物流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以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为基础,以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目标,试图通过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教学模式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广泛参与,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进而探索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模块化物流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AVL公司新型模块化动力总成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