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以每日优鲜为例

2019-12-25 20:16胡非凡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前置冷链生鲜

□ 胡非凡,张 婷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提高,生鲜农产品需求愈发旺盛,并且逐渐进入电子商务行业。而冷链物流服务的提供是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也相应出台了包括《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意味着冷链物流已经被搬上了国家发展议程上来。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1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以每日优鲜为例

1.1 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报告,2018年全国冷库容量新增488万吨,同比增长10.3%,其中武汉、福州、重庆、大连等城市增幅明显,表明了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崛起。此外,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新增冷藏车2.4万辆,新开通冷链铁路线路近20条,丰富了冷链运输方式。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总体如下:

第一,冷链物流具有广泛且持续增长的需求。2018年上半年全国冷库租赁突破1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来自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最多,超过30%,其次是来自特许经营餐厅和生鲜电商的需求,大约分别占20%和15%。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更便利、健康的生鲜消费方式也更推崇,生鲜电商的市场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城市。

第二,冷链产业价值和地位凸显。冷链物流对于保障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商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等部门出台《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等多个政策文件提及冷链,表明冷链物流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中。

第三,越来越多的法规保证冷链标准化体系建设。2018年中物联冷链委新申报《食品冷链物流温度控制要求》等两项国家标准,参与了《生鲜宅配作业规范》、《冷库能效设施评估指标》、《冷链货物空陆联运通用要求》这些标准制修订。这些标准的出台实施将会从多方面保证冷链物流的规范化、标准化,有助于我国冷链物流更上一个层次。

此外,在冷藏运输方面,我国主要采用公路和铁路两种形式。如今生鲜果蔬的运输量仅占公路运输总量的10~20%,占铁路运输总量的25%。而在水路运输中,果蔬运量更是仅占全年水运总量的1%。每年大约有20%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运输中腐烂损耗。

1.2 每日优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首先,每日优鲜冷链物流主要采取二段式全程冷链。即主要依靠城市间的冷链干线运输,先将生鲜存放在城市冷库,随后根据订单情况把货物分配进入各个宅配网络,随后快速进行配送。从每日优鲜产品流通路径来看,冷链运输几乎贯穿全程:在买手采购时,要从生产环境、口感、外观等方面进行货源品控,完成生鲜直采后产品先存放于产地仓;然后迅速通过冷藏运输运往各个城市的区域仓进行质检与加工;接下来这批生鲜产品就会通过冷藏车运输到社区前置仓,前置仓覆盖区域为3km,产品在此处短存、简装后根据订单由配送员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在最后一步两小时极速达的运输中,配送员只需一辆电动车即可完成配送,且包装也只需泡沫箱、冰袋这些即可。

其次,前置仓的设置提高了物流效率。对于生鲜产品,消费者除了关心产品品质以外,对于配送效率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质量与效率,每日优鲜除了对原产地的精挑细选,还采取总仓与前置仓结合的冷链物流体系,即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方案。前置仓又叫做微仓,微仓一般建立在社区、写字楼等附近,与用户距离缩至最短。前置仓一般覆盖半径3公里,内设冷藏仓、冷冻仓以及常温仓,每日优鲜内部有专门的团队运用大数据算法估算每个微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每日优鲜现在做到了损耗率约1%,相比起传统超市的30%是远远要低的。前置仓方案使得会员一小时达、普通用户两小时达得以实现。

第三,大数据保障冷链全程畅通。首先,大数据使得用户、货品以及场地能够很好地匹配。对于每日优鲜总仓+微仓的设计,其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各地用户的具体情况对各个微仓进行补货。不同的地区与用户类别对于产品的偏好不同,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每日优鲜将用户画像、仓储物流和区域使用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完善的产品配送策略。其次,通过分析各类产品的销售情况,每日优鲜可以清楚得知各个产品之间的互购概率,因此进行组合销售。最后,对于前置仓的选址也离不开大数据的运用。

2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每日优鲜为例

2.1 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总体问题

首先,相对落后的不均衡的冷链物流建设状况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人们对生鲜产品需要。①在冷链设施总供应上,我国人均冷藏容量从2008年的0.01立方米增长至2016年的0.14立方米,但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0.2立方米;2015年整个欧洲市场冷藏车超过80万辆,是我国的十倍。②在冷链设施地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发展最好,冷库容量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37.2%,而西北地区只占了5.7%。尤其当生鲜农产品进入电子商务时代,这种不平衡则更为凸显。生鲜电商在一二线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但是想要渗透进一些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却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③在冷链物流的流程上,我国冷链物流建设仍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甚至会发生“断链”问题,其原因还是在于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对比起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自动温控技术、气调储藏技术、自动化冷库技术等,我国很多冷链物流在温控手段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许多产品在流入市场后往往会出现冷链中断的问题。

其次,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不够清晰。到目前为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还没有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供参考及执行,以致于冷冻食品和冷链运输质量参差不齐。例如生肉运输标准,国外生肉必须以零下18摄氏度进行运输,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还有冷链操作过程中的一些操作不规范现象也并不罕见,这些都加剧了生鲜产品的高损坏率。同样,生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分属不同的监管机构,难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生鲜产品冷链全程监督机制,这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程管理十分不利。

第三,较低的市场集中度造成冷链资源的浪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排名前十的冷链物流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足百分之十,行业主导企业欠缺。冷链物流市场极为分散,集中度较低,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然而由于生鲜冷链的成本过高,若想有所成就,前期必然投入巨大,这也意味着那些规模很小的企业难以长期生存。而且运输量越大则分摊到每一单上的成本越小,较低的市场集中度将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2.2 每日优鲜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从消费者体验角度来看,每日优鲜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生鲜农产品质量难以持续保证。对于每一个产品,每日优鲜的产品界面上都会有“安心指纹”和产品溯源,并且前置仓的高效配送也使得产品的质量不会被配送所影响。但是很多生鲜产品生产无法做到标准化,其品质难以标准化衡量,这就导致消费者收到的产品往往与图片不符,消费体验难以保证,消费者便无法建立信任感与安全感。二是配送效率问题,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最后一公里,因为与消费者最接近,所以变数也往往最多。一方面,即时送达不一定能够实现,因此难以保证产品新鲜,同时消费者体验也会下降;另一方面,用户不一定能即时取走产品,目的地没有冷藏柜保鲜,若是无法在期限内取走产品质量则会难以保证。

从企业盈利角度来看,冷链物流成本和产品损耗居高不下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生鲜产品不耐储存,易损腐,而运输过程更是加剧了这些不确定性。普通商品的物流损耗率一般不会超过1%,而生鲜冷链物流损耗率则大约在7%,甚至有时超过10%。在运输过程中,生鲜农产品很容易受各种影响而串味、变质甚至腐烂。而构建一条高效、高质量的物流链需要投入的成本是难以估量的,这也导致投入过高的话往往难以盈利。这给生鲜电商的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每日优鲜前期的冷链投入也是巨大的,这才有了低于行业平均的损耗率,但是每日优鲜起初也是盈利困难的,对于其他没有资本支持的电商来说,在物流上的烧钱往往更难获得盈利。

3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 加强匹配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

目前,我国冷链设施的落后已经开始制约冷链物流的持续发展,应加强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以政策优惠或资金优惠方式鼓励企业在一些重要物流节点建立一批环保、先进、高效的冷链设施。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冷链物流方面的先进技术并作推广。

相比起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冷链技术在应用与创新方面都较为落后,这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大部分生鲜电商的发展,不仅导致效率低下,甚至产品质量也无法保障。因此,政府加大对发展冷链技术的重视,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冷链技术创新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支持冷链物流方面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及时更新。

3.2 培养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提高冷链设施资源的效率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建设本身就是一项花费巨大的项目,而且只有在一个较大的规模上企业才能获得较多效益。然而如今冷链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下,如此分散的局面不仅使得企业自身难以真正发展起来、在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下甚至难以支撑下去,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的浪费。因此,提高市场集中度迫在眉睫。一些小的企业应被鼓励加入大的平台,不仅可以生存下来,而且还可以利用大平台的流量资源来促进自己的销量;而一些大的企业也应被鼓励通过合资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这对于加强企业竞争力、节省资源是极为有利的。

3.3 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全面制定

应该将自身情况与外国优秀经验相结合,完善业内相关法律法规标准。首先,应制定冷链物流方面的宏观政策作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次,应实施更严格、更专业的市场准入与认证的制度,推动该行业走向专业化、集约化;最后,组织相关的协会与部门制定详细而科学的冷链物流运作规范。虽然这些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也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是一旦完成,将会带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迈出一大步。

3.4 强化生鲜冷链终端企业的自我监管

要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不仅要推进生鲜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而且在冷链全程要定期抽检。关于产品质量的保证,除了采购源头的把控,冷链物流全程也有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在冷链运输的过程中,应当增加产品质检的次数,在各个环节的移动如从采购地进入产地仓前、产地仓进入区域仓前、区域仓进入社区仓前,以及订单配送前都需要根据情况实行抽检或是全检,在冷链全程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降低损耗率。

要提高生鲜产品的配送效率,可以针对最后一公里送达的不确定性,在社区建立具有冷藏功能的自提点。自提点的规模以及覆盖范围应当根据大数据估算的销售状况来决定。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送货上门还是放置在自提点自取。但是这样一来又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一些生鲜电商可以通过合作来共用部分自提点,这样一来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猜你喜欢
前置冷链生鲜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生鲜灯的奥秘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精准的声音还原 Yamaha CX-A5200前置放大器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