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明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
我国港口的发展对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主要包括物流项目开发人才、教学科研人才、物流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等。战略人才储备是港口快速发展的智力保障,要在港口发展方向领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软件开发和设备研究,要配备高级管理人才和科研团队,创新管理体制,将高层次战略人才储备作为盘活全局的核心。高层次物流人才思维具备前瞻性,掌握行业发展模式基本特征,了解物流理论及实践应用常识,可以从战略角度为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准确把握其脉搏。
从工作内容的角度分析,物流人才的概念相对广泛,主要涉及物流管理领域和物流工程领域,涵盖了配送人员、仓储管理人员、运输管理人员、客户关系管理人员、报关员等多类型、多功能岗位操作人员。上述人员类型熟知物流行业的运作特点,是物流行业的主力军和关键参与者,将自身掌握的装卸、仓储、包装和运输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物流实践中。物流研究人才和物流规划咨询人才则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满足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具备物流科技创新能力,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拥有渊博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现代物流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而现代物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设备研究与开发、物流发展方向研究和管理体制研究领域的知识,还要具备管理软件开发和系统化物流管理理念,同时,需要掌握电子商务技能和进出口贸易能力,具备成本核算知识、掌握物流操作方法、了解商品配送与资金周转等综合领域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物流领域人才发展的必然方向。复合型人才往往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精通物流技术知识的同时掌握现代物流商务活动的基本特征,能为现代化物流活动的发展出谋划策或提供可行性方案。
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港口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特征。从岗位层次上分析,现阶段我国港口企业的人才需求可以分为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初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和高级物流人才等不同层次,尤其是中高级物流人才是港口物流企业最急缺的,一般要求相关人员拥有本科或以上的学历,甚至要求研究生或博士学历,同时还对人员的实践能力、英语水平、管理技巧等也有严格的要求,而这些能力不能简单的凭借证书来体现,高水平人才的缺口较大。
从客观上讲,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港口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增大,尤其是中高层次人才的缺口巨大,而现阶段国内物流教育培养的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需求。首先,政府部门在物流人才培养规划与引导方面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指导和建议;其次,企业领导也不够重视,企业领导本身对物流认识的匮乏,从而导致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一般原则就是招来就直接被雇用,也可能是在资金方面,物流人员的培养需要投资很高的成本,慢慢的使物流人员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加上物流从业人员系统规范的学习,但短时间内也无法得到企业对其的高标准的要求,所以,企业选择不培训物流从业人员以节省港口企业一部分的开支。
目前我国港口建设中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现代物流技术人才尤为缺乏。现代物流其中一重要标志就是信息化,而且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批懂得理论和实践,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物流管理的信息技术人才必将会成为港口的抢手资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在我国港口物流中,真正懂物流并且能够熟练掌握物流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运用的人才还是寥寥无几。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多数港口在对人力资源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使得我国在高端人才方面的匮乏现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而其负面影响是,人员匮乏必会成为我国物流业长远发展的绊脚石。
人才结构不合理且文化水平偏低,企业后期培养力度不足是目前我国港口人才建设方面的重要问题,我国在物流人才方面存在的弊端是,学历、职称、技术等级三低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在物流技术人才的结构配置极不合理,而其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发展史还较短,现代物流技术处于低谷状态,缺乏长远战略眼光,都希望找到合适的人才直接利用,而却不愿意出资金对人才进行培训,即使有的港口企业对物流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对培训人员是否学到真正的技能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致使被培训过的员工在素质和技能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也造成了我国港口在现代物流技术人才方面的匮乏。
一方面,我国港口企业的高层定位就缺乏战略规划,对物流人才的管理理念仍处在旧思想旧层面上,忽略了人才在自身方面的需求,比如人才的主动性,成就感等。这一系列的缺陷使得物流人才的数量和技术质量根本无法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物流港口在对员工培养的手段单一,在潜意识里并没有觉察到员工的需要和激励的多样性,只是一味的使用单一手段。因此,当今物流高技能人才的迅速流失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比如在利益的趋使之下,港口企业不肯培训人才,港口现有人才的收入待遇以及在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也都对港口的未来发展形成制约。
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导致物流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这也是影响港口物流企业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物流人才的匮乏,承担我国物流教育事业领域的许多教师都是从其它专业转型而来,教师对物流知识方面的匮乏导致了学生不能更好的学习物流知识,无法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需求;其二,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善,比如,没有成熟的物流实验室,使得学生们无法切身的领会物流最基本内涵,而且也没有现代化物流所需要的先进设备,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无法得到合理的应用;其三,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旧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很多高校的物流学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分割严重,并且很多相关专业课重复设置,加上其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教育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不力,从而影响了物流行业前进的步伐。
现代化物流不仅要求设备、技术和资金达到特定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知识储备和管理理念的更新,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在物流领域内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缺乏对现代化物流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导致物流水平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脚步。因此,必须加强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重要性的引导,逐步深化现代物流理念。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各个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引导,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关于专业物流人才的培训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要完善各地的人才政策,尤其是对于紧缺人才的培养和招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帮助各地港口物流企业招聘专业物流人才,为当地的港口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助力。
物流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高素质人员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对在职人员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切实提升从业人员的现代物流意识和水平。作为人员能力提升的重要措施,职业培训类型多样,形式多元化,包括讲课、研讨、座谈交流等,满足了不同阶段人员的需求,而现实中参加职业培训的往往是高起点人员如项目经理等,针对普通物流人员的培训数量不足。短期培训应当突出实用性,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基础,在短时间内起到成效。而相比之下,长期培训则要突出长期利益,也要兼顾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物流领域在职人员的培训应当突出重点,要围绕竞争能力突出的国际性物流集团为核心,以现代化、国际化、职业化为培养目标,努力将物流管理人员打造成为行业翘楚。具体工作开展环节,要以提升物流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创新水平提升、创新意识改善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为契机,切实改善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提高整体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还要针对交通运输、包装、仓储、配送、海关等不同物流专业人员加强管理培训,提升不同物流信息平台专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性。
要积极与国内外权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考评,鼓励物流从业人员获得国际资格认证,充分借鉴国外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的推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物流培训体系,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对培训内容适度调整,形成中国特色物流行业资格认证体系,在满足国际标准的同时提升行业专业化层次。港口物流人才的专业化评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港口物流与一般的物流还有一定的区别,要根据港口的特殊性和海关仓储运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从政府引导的层面建立一套完善的港口物流人才资格认证体系。
组织专业能力突出和管理经验丰富的物流人才前往国外考察学习,定期开展培训进修,提升人员的专业化层次,帮助相关人员在专业领域内提升才能,扩展视野,提高管理技术,丰富从业经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加强与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高水平人员改善物流管理方面的不足,缓解高水平人员短缺现状,委派优秀人员前往国外培训,提高从业人才专业修养。
港口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投入,要积极开展物流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吸收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物流教育专题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要突出重点,应重点探索物流人才成长规律,探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物流教育制度发展状况,同时,明确物流人才在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要采取港口企业与高校物流及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建立物流研究所,共同致力于物流应用技术研发。与此同时,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则要发挥出行业领头作用,撰写培训教材,为物流教育规范化做出贡献,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展开专题研究。
我国港口在物流人才的资源管理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引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提升我国港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智力保障。与此同时,在港口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港口集团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保障港口企业的人才培养与引进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