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 绵阳 62101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中出纳、记账、报表等一些传统的重复、简单、机械化的财务工作可由信息化工具替代,基础财务工作逐步智能化。仅拥有基础财务知识的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掌握一定技术的财务系统管理者成为发展方向,这一点从部分高校招收的财会专业方向可以看出端倪。
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紧缺人才,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任务目标。受制于单位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发展程度,基层财务人员长期从事基础、烦琐的财务核算工作,离“善于管理和决策”尚有一定距离。长期来看,这显然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单位管理转型升级的需要。财务人员须立足于单位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自我学习和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管理会计工具,为单位提供专业高效的财务服务,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撑。
大数据时代,全社会都面临怎么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和利用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的难题,财务部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理应掌握单位经济运行的数据全集,并利用数据创造价值。这就需要拓展财务管理的边界,改变传统财务会计仅记录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等账面价值的状况,向管理会计、事项会计①转型。事项会计“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假设上,基于会计人员对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一无所知,但可以基于不同的可能决策模型提供可能相关的经济事项信息”,信息容量大,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事项会计的目标,需要基于单位研制生产、物资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在财务系统中存储相关业务活动多方面的细节信息,将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融为一体,可以灵活地生成各种报告。业财深度融合,财务管理延伸到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将业务活动各环节的相关信息迅速反馈到财务系统,可以及时、全面、高效地进行管控,找出管理薄弱环节,为单位资源配置、成本管控、价值分析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由于事业单位从事行业的公益属性,单位以保证完成国家指令性任务为重点,业务部门更加关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指标,对完成指标所需要的成本费用并不关心。而财务部门作为价值管理部门,在当前国家要求过紧日子,花钱必问效的绩效管理机制下,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必须注重经费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业务目标和财务目标具有显著差异,二者之间须基于单位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达成一致目标,这需要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加强沟通,并得到决策层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受制于单位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发展程度,单位财务部门将更多的人力投入基础财务核算业务上,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思维具有一定局限,欠缺基于财务数据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综合分析和提供科学决策支撑的能力。财务工作人员应凭借专业知识和掌握数据的优势,帮助决策者及时敏锐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将财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战略支持和决策参谋等价值创造性领域。
近些年,单位在财务、人事、生产、采购、资产等业务工作上作了不少信息化应用的尝试。但这些应用系统都只是孤立的管理某一种业务的信息系统,由于没有全面总体规划,没有覆盖业务全流程,信息流被割断,难以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而且由于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各单位的信息化实现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单位虽然应用了很多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但这些关联的系统往往由不同厂家开发,系统集成难度非常大。信息孤岛割断了业务流程,亟待二次转型升级,需要基于一体化设计思路,打通业务链条,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高度集成,以促进业财融合,提高管理效率。
业财融合属于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一环,利用管理会计涵盖的功能体系,将财务管理理念融入业务活动的全流程中,并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财务治理。
管理会计作为促进业财融合的重要手段,跨越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融合,会计人员能够从业务角度,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评估等。利用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结合单位业务实际,在单位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发挥财务部门的价值作用。
在预算管理方面,围绕单位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计划,利用滚动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预算管理方法,协同相关部门做好资源配置,构建预算目标,细化预算指标,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加强过程控制和考核。并将资源配置执行结果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为后续预算安排、改进提供科学合理支撑;对外,基于预算管控形成的项目、产品成本信息库,为产品报价、预算申报提供完整、精准的数据基础。整合预算管理与战略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强化预算对战略执行、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的过程控制。
在成本管理方面,充分利用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管理工具,根据不同经费来源对应上级机关不同的经费管理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成本管控目标,分别采取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加强与业务系统融合,多维度、深度整合与经济运行相关的数据与非数据信息,形成单位集中统一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信息库,满足使用者不同的管理需要。
要解脱日常核算等简单重复工作对财务人员的束缚,实现管理会计工具的深度应用,必须有信息化系统作支撑。既要有效区分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又要认识到后者须基于账务数据,才能透过数据表象分析单位内部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见解,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可以从解决传统基础核算和经济运行管理两个层次来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
1.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是信息化发展催生的产物,它将分散于各会计主体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报销、核算、结算等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集中整合到一个组织统一进行处理,以促进单位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强化集中管控、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近年来逐渐兴起,它的优点是:使会计记录和报告规范化、标准化,结构统一,提升不同单位之间经济运行数据的可比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将内控管理制度内嵌到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流程进行过程控制,财务监管前端化、集中化,提升管控力度;将传统核算从单位财务管理中剥离出来,为管理会计奠定基础,财务人员可以有更多精力开展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等专业增值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单位可基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建立通用报销场景,打造网报系统,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财务共享,以此为抓手促进管理转型。
2.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基于业财一体化设计思路,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等管理会计工具植入信息系统中,延伸成本管理边界,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价值链成本管理协同,支持灵活的、多维度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将单位内部的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合同管理等业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集成,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单位内部通过信息系统畅通流转,为单位在预算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防控、报告分析、外部监管等方面及时、快捷、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单位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和决策参谋的作用。
尽管实现业财融合和管理转型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面临着管理环境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诸多困难,但无论从外部政策环境还是内部管理需求,经济性因素已逐渐成为事业单位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随着财务服务智能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要充分利用、挖掘数据蕴藏的价值,实现管理转型,走基于信息化的管理会计之路是财务行业必然面临的一个战略抉择。财务人员要主动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将单位管理需求内化为自身能力,围绕单位发展战略目标开展工作,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
注释:
① 事项会计由美国乔治·索特在1966年出版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因受制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当初无法实际应用,近年方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