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家长“参与路径”寻绎

2019-12-24 08:55陈秋兰
中小学德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涯家校职业

陈秋兰

摘    要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家长参与学校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成为时代与学生发展的需求。学校应积极改革体制机制,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创设“通道”;挖掘家长资源,组建导师团队,并建立家长课程资源库;创新课程实施方式,通过家长讲师、职业咨询会、模拟招聘会等,引领家长“浸入”课程实施过程,深化家校共育理念的落实,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关 键 词  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生涯规划课程;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12-00-02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家校共育。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这表明,国家将家长视为教育治理变革的重要参与力量,越来越强化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多元、深度参与。而课程建设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必将成为家校合作新的关键领域。促进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家长参与质量,理应成为普通高中深化家校合作,实现现代学校制度转型的应有之义。

一、创设制度“通道”,激发家长课程参与自觉

实践中,学生家长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其对教育的关注度和学校教育质量的诉求在不断提高,为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学校理应主动创设“通道”,不断激发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建立多主体课程决策机制

多年来,许多高中学校已然进行了丰富的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实践。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课程决策机制,引导家长深度参与课程目标制定与课程内容选择,有利于实现课程决策的科学性。

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尝试。例如,由学校主管副校长作为生涯规划课程的策划人,牵头成立“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家校联席委员会”,成员由课程开发的相关专家、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以此为基础,在学期末或开学初召开联席会会议,共同讨论、审议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方案等,从而实现社会、家庭资源调配和统筹安排。其中,学校要明确“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家校联席委员会”处于课程建设的核心位置,要站在更高的视角,不断审视课程教育教学措施,并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囊决策。

2.试行积分制建立家校合作长效机制

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要求学校必须建立可持续的多方长效合作机制。在实践中,为激发家长参与生涯规划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学校尝试在广泛征集家长服务意愿的基础上,建立生涯规划课程服务档案和积分卡,推行课程参与“积分制”。家长每参加一次活动,则登记若干积分;高中三年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积分满一定额度,学校将颁发优秀家长证书;条件成熟的,学校可聘为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专家。

二、创建联动导师团队,提升家长参与“质量”

家长所具备的文化背景、职业专长是生涯规划课程的宝贵资源。组建家长深度参与的课程实施团队,能增强课程活动实效。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填写《家长课程资源库入库申请表》,以此逐渐建立起家长课程资源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匹配课程需求与家长专长,进而组建由外聘专家、学校教师和家长组成的联动课程实施团队。

专家团队负责为生涯规划课程提供理论和方向指导,一般由长期从事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教学的高校专家或教研机构生涯发展师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为高中生涯教育做基础调研和专题调研,及时发现热点、难点问题,从而为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提供依据并提出建议;进而指导学校实施生涯课程教学工作,并进行督导评估和考核。

学校导师团队则负责协调课程实施,团队以专职教师为骨干,鼓励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他们是学校生涯教育的主力军,负责学校生涯课程的具体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另外,学校导师团队将负责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档案,设计开展生涯辅导等个性化活动。

导师级家长团队主要担任课程实施任务,主要由优秀学生家长组成,其重要职责是与学校导师团队合作,立足自身资源,共同探索生涯规划教育策略和方式。例如,通过策划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职业体验、职场人物访谈等活动,开展体验式生涯教育。助教级家长团队由热心生涯规划教育的家长自发组成,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后勤服务,如场地布置、出行安排、人员接待等,他们的热情支持是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保障。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家长课程资源库的建立,让家长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提供者和课程实施的重要参与者。由此,学校可实现家长教育资源的系统整合,推动家长主动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同时,也使得生涯教育更有针对性地向外延展,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平台。

三、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引领家长“浸入”课程

当前,生涯发展课程以生涯测评、学业与生涯咨询、学科教学渗透,以及多样化的生涯体验活动为主。学校可引领家长深度“浸入”课程,以其多元优势创新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方式,从而推动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培养生涯发展意识,走向美好未来。

学校可依托家长资源库制定系列学习主题,邀请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家长走进生涯课堂,担任讲师。例如,学校可设置“职场面对面”“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以“职场生涯人物”的角色走进课堂,向学生介绍自己所在行业的特点、发展前景和能力需求等;之后,开展互动访谈,让家长回应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借此,为学生揭开职场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生涯发展理念,提升成长自觉。

在了解相关职业知识的基础上,学校可开展职业咨询会和模拟职业招聘会等活动,加深学生的职业体验。例如,学校以“职业导航,成就梦想”为主题,开设职业咨询会,邀请家长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好参谋。咨询会前期,学校通过调查问卷选定学生感兴趣的职业组别;经由生涯发展课程建设家校联席委员会讨论后,从家长课程资源库中选择对应的企业或单位,邀请其走进校园,设置职业生涯咨询摊位。咨询会上,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驻足不同的摊位,向工作人员了解企业架构、企业定位与文化、企业发展及岗位知识需求等。

学校还可借助家长力量,开展主题为“走进企业、走近梦想——企业行”等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领域组合编队,由家长联系走访企业,并承担活动的具体实施。活动中,学生走进企业,参观生产流程、了解员工培训,聆听企业发展讲座,并在互动答疑等环节与企业人积极对话。借此,让学生切实体会各行各业对岗位的招聘要求,反思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以指导今后的学习方向。

家长深度参与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实践,使家长成为课程的决策者、实施者、评价者。家長逐渐理解和认可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进而成为理念的践行者和合作者。由此,学校课程建设从封闭走向开放,真正使家校共育理念落到实处,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共助学生生涯发展。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生涯家校职业
我的教书生涯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