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矩“活”起来

2019-12-24 08:55孙民
中小学德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加菲猫铁环泡泡

孙民

学校治理离不开规矩,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校园治理视域下的规矩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因为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生命个体存在。在育人的视角下,学校治理如果充满了生活气息,如果能从儿童的眼光出发,如果能成为孩子成长的伙伴,如此,规矩就会“活起来”,规矩就会“有温度”。

“禁入期”与“竹蜻蜓”:学校理应是“教育场”

学校有一个小花园,后勤的老师怕孩子进去乱踩,建议封闭管理。我却不这样看,学校的小花园就是孩子们的“百草园”,我是主张让孩子到里面去“探秘”的,即便踩出一些脚印乃至形成路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开放不等于不管,孩子们为什么进去呢?该怎么管呢?我也当一回小学生进去“探秘”,发现植物们在春天顽强而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熟悉的葵瓜子,当然是生的,播种到泥土里,芽居然可以突破坚硬的壳和厚重的泥,顽强地来到这个世界,虽然是那么那么嫩;美人蕉是去年秋季移植来的,经过严冬,已经只剩下枯萎的残根,就在昨天,我“探秘”到残根中居然生长出新芽……校园里有好多好多这样的“嫩芽”——在这明媚的春天里。我也看到好些顽强的生命无情地被进入花园的同学不小心踩死在脚下。于是,我想起江河为了鱼苗更好生长可以设置一段“禁渔期”;草原为了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可以设置一段“禁牧期”;森林为了动物们生息繁衍可以设置一段“禁猎期”……为了校园里这些“嫩苗”,可不可以设置一段“禁入期”呢?我建议政教处可以做一个醒目的告示,将“禁入期”广而告之。我想,校园里孩子们生活中那几天一定会把这件事作为热点新闻来议论的。“禁入期”不宜太长,不久后孩子们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就会从“禁入”到“解禁”。经历过这段生活后的孩子们会怎么样呢?答案在或许就那百草园里。

一段时间,学生喜欢玩“竹蜻蜓”,五颜六色的“竹蜻蜓”挂在校园墙壁的爬山虎上,落在屋檐上……值勤老师跑来“告状”,建议取缔“竹蜻蜓”,我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后来,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和老师们分享,文章是这样写的:最近,校园里有了一道新的风景,五颜六色的泡泡在课间弥漫校园,不知道加了什么“高科技”?这次同学们吹出来的泡泡虽然轻灵但是结实,不容易破碎。一阵风来,可以把泡泡吹得很高很高。好几次我站在四楼办公室门口的阳台上时,就有泡泡来与我“打招呼”,即便在四楼,放眼望去,还有更多的泡泡漂在更高的空中。泡泡是一道风景,开心地吹泡泡的同学们更是一道道风景。一群同学在那里比试谁的泡泡吹得多,有同学为吹出一对连体泡泡欢欣鼓舞,还有同学与泡泡展开追逐战,看到同学们开心的笑着、跑着、追着……我也开心极了!回想起上学期,有一阵子大家都喜欢玩“竹蜻蜓”,再到如今的“吹泡泡”,我们校园的“潮流文化”可以说是一潮追着一潮,展望即将举行的六年级篮球比赛,可以预计“篮球风暴”会在我们的校园里掀起。我还在想,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玩“跳房子”“抓子”……从“竹蜻蜓”到吹泡泡,让我们师生一起来创造更多的“潮流”吧!通过分享,老师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不仅如此,我们还一起开发了“玩系列”校本课程,从放飞风筝到滚铁环……我们不仅鼓励学生玩,还致力引导孩子玩得精彩,玩出精神。①

杜威把通过学校生活的所有机构、所有手段和所有材料促进儿童品格发展称作“间接的道德教育”,认为“间接的道德教育”不仅范围更广,而且充满活力。我们在学校治理中不能简单地把学校当作一个管理对象,而是一个“教育场”,学生是能够在这样的校园中自由成长的。过好的生活才会生长出好的德性,学校治理中,孩子的品行通过校园生活养成,并在校园生活中展现。正所谓通过做公正的事,才能成为公正的人;通过做勇敢的事,才能成为勇敢的人;通过节制的生活,才能成为有节制的人……立德树人与生活须臾不能分离,这就赋予校园生活更为质朴的意义。有效的治理建立在孩子们生活基础之上,而这种生活应该是常态的生活、真实的生活。不要小看“琐碎”校园生活,里面隐藏着回归道德的学校管理的意义与真谛。

“花儿感谢你大道”与“铁环之思”:学校治理的“儿童视角”

政教主任向我反映: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爬上教学楼一楼的水泥栏杆,在上面玩“走独木桥”游戏。那栏杆还是有一定高度的,万一摔下来就是事故,是不是开班会进行专门的教育?我没有同意政教主任的做法,而是在栏杆上摆了一排盆栽。后来政教主任反馈,再也没有学生爬上去了——因为没有落脚的地方。故事到这里还没完,我还惦记着那一排月季花。我留意数了数,这一排月季共开了19朵花,另有4个含苞待放的花苞。想象得到同学们在长廊川流不息的情景,我不禁暗暗有些担心。第二天一大早,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长廊边,从左往右一一细数起来,花儿还是19朵,只是4个花苞中的2个明显“膨胀”起来。我悬着的心安稳下来。秋去冬来,我每每走过长廊,都会欣赏这些花儿带来的美景。冰心老人曾说: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实便要在光明里结实。望着这火热校园里“寂静”的花开花落,我利用学校大会代表那些花儿,感谢了全校路过而不去采摘、毁坏的同学们。这个故事在同学间流传,学校后来还专门把这条通道叫做“花儿感谢你大道”。可见我们的校园治理不是搞“规矩立、人性灭”。爬高爬低、踩踩水凼……,都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的校园治理要对孩子们更“友好”。

校园的神奇在于动静的变化在片刻之间,刚才还热闹非常的校园在一阵铃声后立马安静下来,下午的课堂教学如常开展,我从教学大楼巡视到操场,眼前的一片景象让我愕然!偌大的操场一眼望过去,满地铁环、铁钩,这可是我们为了丰富学生的游戏生活,专门花钱定制的啊!我的心头隐隐掠过丝丝不快。“怎么会这样?”我尽可能平静自己的心情,从零零落落的铁环、铁钩摆放的细节中,脑海里还原起這一切发生的原貌——操场上孩子们欢快地玩着滚铁环游戏,突然,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愣了一下,立马蹲下去将手上的玩具放在操场上,然后向各自教室飞奔……想到这里,心头的乌云渐渐被风吹散。原来这一地“铁环”见证了“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的规范。我还知道,同学们是可以随意到学校器械室借玩具玩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是句老话,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啊!怎么办呢?我把我的所思所惑与老师、同学们分享,大家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比如设置预备铃,比如不能光想着玩,还要为归还器具预留出时间……

学校治理需要规章制度,但是规章制度不是一层不变的,新时代我们更要寻求“良法善治”。我们要有这样的新理念,道德是有温度的制度,是最高级的制度,制度是“保底”的道德,制度可能是冷冰冰的,但是制度的执行可以是有道德的温度的。所以,我们的校园治理特别要强调需要有“儿童视角”,毕竟我们校园的主体是儿童。

校长是只“加菲猫”:管理的“伙伴观念”

我是校长,学生却叫我“加菲猫”,这是怎么回事呢?六年级学生的一篇作文“泄了密”:我们的校长,方方的脸,嘴角边有颗黑痣,高高大大的他总是笑眯眯的,对人很亲切,我们暗地里都叫他“加菲猫”……

文章在老师、学生中流传开以后,大家竟然都说写得传神。听到学生给校长起的这个外号,我赶紧借来“加菲猫”的相关影片观看,我特别想知道“加菲猫”是何许人物?看完以后,我长长松了口气,自己也觉得这“加菲猫”校长的外号挺贴切。

“加菲猫”很幽默,是大家的好朋友。作为校长的我时常在校园转悠,看到同学总是笑眯眯的,有同学嘴角没擦干净,我会说“你怎么长胡子了啊”;有同学做危险动作,我会上去向他请教练的什么功夫;早上,我会主动向学生问好问早;即便有同学犯了错被我碰到,我也会先说一句“你运气真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们不再惧怕校长,而是把我当朋友了。

电影里的“加菲猫”很善解人意很聪明,而作为校长的我很有童心,也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记得那天孩子把玩具仿真枪交给我的情景,我们是约定好了的——放学后就还给他。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我一不小心使得枪“走了火”,一颗塑料弹喷射而出,我的食指立马红肿起来。“好大的威力!”我暗暗想。在做操集会上,我将“受枪伤”的消息报告给了孩子们,并向他们表达了一个愿望,提了一个醒。愿望是我希望孩子们多带器具到学校玩,玩也要玩得精彩;提醒是要自己辨别,注意安全。过后几天,不只一个孩子走近我,悄声问:“校长,你的枪伤好了吗?”一个孩子在我面前演示着一种我叫不出名字的玩具,类似空竹的玩法,他边玩边跟我说这东西比较安全,就是飞快转起来时要注意不要碰到旁人。玩滑板的孩子经历了大悲大喜:最初被班主任“没收”了,后来校长特许,滑板失而复得。孩子玩起来不仅有模有样,还很有分寸:尽量玩“花活”,很少快速冲刺,因为他们知道,操场上人多,那样会很不安全。

当然,“加菲猫”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我批评学生时也相当严厉,学校几个有名的“调皮蛋”很怕我。但怕归怕,我能感受到他们更喜欢我。细想下来,作为校长被孩子们叫做“加菲猫”还是蛮荣幸的。我愿意做孩子们喜爱的“加菲猫”。①

学校治理中会有各个层级的管理,人们对管理最直观的感受来自管理者。管理者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还是平易近人、和风细雨,带来的管理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里就涉及到管理者角色定位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我们更应该有一种“伙伴观念”,就如萧伯纳所说:“我们是同路人,你向我问路,我指你方向。”这样的管理既有效度,也有溫度。

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孩子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今天他们所过的学校生活。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演绎成长的故事时,他们的明天就一定是值得期待的。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加菲猫铁环泡泡
奔跑的铁环
巨型泡泡
滚铁环 等
动手做个方泡泡
和鱼一起吐泡泡
加菲猫找工作
加菲猫
1/3加菲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