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9-12-24 00:37郝乐高晶晋中学院体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课内外一体化普通高校乒乓球

□ 郝乐 高晶(晋中学院体育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前言

在我国,乒乓球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被称为中国国球运动,在我国各年龄段群体之中都普遍受到大众的喜爱。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乒乓球也是一项较为常见的运动,并且这一运动的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国家乒乓球运动人才、提高我国体育水平、推动乒乓球的科学发展等重要作用。然而,就当前来说,高校在乒乓球运动方面的教学方式大多仍旧较为循规蹈矩,只是一味指导技能,而没有结合实际,且由于高校教学主要以文化课程为主,体育课程的设置较少,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也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应当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现有的问题去进一步思考这一模式构建的多种可能性,不断提高乒乓球运动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繁荣发展。

1、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1.1、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对于高校乒乓球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心理状况,以及其立足社会的自我需要,去综合体育健康宗旨,将课程设置及课外比赛活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完善弥补传统乒乓球教学的不足,实现学生课内外理论实践综合发展的教学目的。

1.2、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的原因

就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来说,体育课程并非最受重视的课程。然而,现存许多对乒乓球感兴趣的学生以及具有乒乓球竞技天赋的学生想要在体育课程上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这种学生教育需求的缺失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为了改善当前体育课程设置较少且主要以选修课为主的现状,高校在综合考虑学生文化课学习质量的情况下开始推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2、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与作用

现如今,普通高校对与教学目标的设置高度普遍侧重于文化课程,这必然会带来教学工作的倾向性,乒乓球教学在内容和课程安排上相对就会比较欠缺,其学识的设置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学生真正掌握乒乓球技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校体育课程的安排与初高中不同,并非统一授课的方式,而是根据许多不同的运动种类设置了不同的体育选修课,因此,高校面临着体育设施建设的工作,而只针对乒乓球运动一项来说其设施可能就不会那么完善,师资力量也有可能存在欠缺。与此同时,现有的较为完善的乒乓球教学设施的学校也面临着课外实践设施闲置、资源浪费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构建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且能够有效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创新性地开拓乒乓球教学的更多发展道路。

首先,“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于乒乓球教学来说具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乒乓球课程学时短缺的现状,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的学习和技能掌握,切实提高了普通高校的乒乓球教学质量;其次,“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利用高校设施资源及公共单位体育设施资源,实现课堂技能传授和课外活动实践的有机结合,也为学生的课外活动需求提供了场所和设施支持,为学生的课外练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再者,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在乒乓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方面起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的作用,保证了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的连贯性,实现了课堂学习与课外检验的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了学生乒乓球技术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着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的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更为科学性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全面开发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更多可能性,扩大教学途径,实现课内外训练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从另一方面来说,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拓宽学生的实践空间,不仅帮助学生拥有课外自主练习、自我拓展的实践,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一些课外竞赛及其他活动中获得竞技与个人发展的认知,有利于创造理想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这一教学模式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了一片较为自由自主的乒乓球运动天地,学生可以在这一环境中完成对自我的独立思考,积极寻找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发现自我水平,按照自身需求去完成其运动项目,这也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3、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

3.1、适应性原则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每所学校在乒乓球教学方面的实际情况都各有不同,因此,“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适应性的原则,保证高校在这一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和变革是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和基础建设之上的,以帮助学生提高乒乓球学习质量为根本目的,在真实基础上逐步拓展更具学校特色的课内外教学,打破固有思维,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全面整合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乒乓球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参与拓展更多的途径。与此同时,适应性的构建原则还能够有效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保障教学资源的完善性。

3.2、整体、连贯性原则

对于一门课程的课时安排及内容安排来说,高校或教师用当对其连贯性和整体性的需要做出保障。现如今,“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在乒乓球的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高校更应当完善该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加强课程和课外活动之间的连贯性,保证在二者有机结合的期间不会出现知识的遗漏和过度重复,实现学生知识及技能运用的良性循环,为真正实现学生的整体乒乓球水平提升做出重要保障。

3.3、实效性原则

对于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实效性。古往今来,任何一种教学形式的变革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乒乓球的教学模式构建离不开实效性的原则,这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应当审时度势,认真思考当前乒乓接球教学的具体困境,针对性地再该教学模式下融入解决方案,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后续提高。

4、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

4.1、加大对师生的鼓励动员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大多数人普遍以文化课程学业为重,很少参加体育类的活动和课程,在一些乒乓球课程中,学生往往呈现一种较为被动的状态,很多学生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基于这种状况,高校应当极大对于乒乓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从乒乓球运动的历史传统性、强健体魄的功能等方面入手,运用校园报、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以及乒乓球运动普及讲座等方式加强乒乓球运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寻到自己在乒乓球运动上的爱好以及天赋,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人生指导和启示,这样更加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此外,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一些采用较为传统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师往往很难一时之间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只是机械性地向学生传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存在着一定的课堂封闭性,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水平,这类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还应当加大在教师群体中的思想工作力度,定期组织座谈会和教学研讨会,充分听取所有教师的意见及建议,帮助一些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教师对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发展的共同重视,帮助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4.2、积极组建乒乓球社团及俱乐部

对于爱好乒乓球运动的学生们来说,有限的课堂学时显然不够满足于学生的额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可能会自发组织练习。然而,在这种方式下,许多学生的乒乓球技能都不够完善和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不妨积极组建一些具有相对规模的乒乓球社团和乒乓球俱乐部,定期邀请教师或者专业运动员前来授课,并组织社员进行联系,吸引乒乓球爱好者参与进来。在社团内部,要完善自身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建立相应科学的内部规章制度,实现社团内部的合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在这种规范化的社团活动模式下,社员的整体乒乓球技能水平将会在课外有一个大幅度地提升,并且能够与课程内容建立起相互支撑的作用关系,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有效巩固自身所学知识技能,充分推动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蓬勃发展。

4.3、积极开展乒乓球运动相关的课外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上取得很大的进步。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开展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活动,如乒乓球简史研读会、乒乓球相关电影观赏、乒乓球周边产品设计等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于乒乓球运动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从一些本身就对乒乓球运动十分喜爱的学生群体来说,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积极为其创造有利的环境与条件,如开展乒乓球竞技比赛、乒乓球之星选举等等,在帮助学生检验自身实际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相应的鼓励,也为学校发现及培养我国乒乓球运动人才创造了有利途径。

5、总结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乒乓球“课内外一体化”的构建能够成功实施离不开高校对于该课程的不断探索,只有充分研究乒乓球运动在这一教学模式下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困境,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为我国高校乒乓球教学质量的发展贡献具有实际意义的力量。

猜你喜欢
课内外一体化普通高校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迷你乒乓球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