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掌握英语就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增添一份新的机遇。英语是语言类学科,与语文教学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通过点滴的知识积累,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从小学阶段起,就应该开展英语教学,尽早让学生接触英语,积累英语知识,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传递英语知识内容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标准,除此以外,还需要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模型,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就是重点教育内容,它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方案,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批判性思维;策略
【作者简介】杨健,南京市江宁区周岗学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剧,我国对外贸易额显著增加,尤其在党和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下,不同的国家将会发生频繁的贸易关系,我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必然要在政策的推动中扮演中坚力量的角色,因此国家对于英语技术性人才的要求就显得尤为迫切。按照国家的人才战略规划,从小学阶段起,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的重视英语教育工作,不仅要确保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意义
1.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运用诘问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即通过连续性的发文,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发现自己观点的错误,然后苏格拉底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对方解决问题或纠正错误,苏格拉底的诘问策略就体现了批判性的思想,所谓的批判性思想并不是以批判为目的,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即通过辩证的方式,进行反向假设,寻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再运用合理的方式逐一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思维模型,需要在长期的锻炼中才可以形成,它是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利武器”,从小学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具有促进意义。
2.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在信息时代,来自国内外的各类消息,通过各类型渠道输送到移动终端设备,小学生从手机、电脑等各类移动终端接收到这些信息内容。如果缺乏辨别意识,就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由于我国缺乏英语语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英语信息,只能在商场的一些标语、商品的产品说明中见到英文,而商品的英文内容大多是对中文产品说明的英文对照版,并没有任何的英语学习价值,这就限制了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性。在我国,对于英语的考核仍然以笔试为主导,所以从小学阶段起,教师就把英语学习定位在知识类教育范畴中,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应用,如此一来,导致学生的英语知识蕴含中国特色,成为中国式英语。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批判性思维很难得到有效的锻炼。批判性思维需要教师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这是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前提,如果教师始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反复的给学生灌输英语知识内容,就压缩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批判性思维锻炼成为纸上谈兵。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批判性思维锻炼非常有限,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1.英语教师增强批判性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教师首先要增强批判性意识,深入研究教材,把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批判性思维锻炼的效果;其次,教师要主动博览群书,阅读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专题图书,尽管这些图书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枯燥,可是理论性强的图书涵盖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它是对批判性思维的高度概括化,具有普遍性意义,为此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最后,教师之间要相互研究、讨论,定期交流心得体会,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批判性思维教育内容展开探讨,相互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意识。
2.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创建活跃的教学氛围。批判性思维需要在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环境中锻炼,这就需要教师主动的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努力的创建活跃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3.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上,而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尋求解决方案,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强的辩证哲理,是一种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想为主要教学方式,主动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
四、总结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方式,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构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广庶.简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交际, 2018(01):7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