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及强化措施探讨

2019-12-23 07:13胡应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胡应汉

摘 要:我国新课程改革之后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如今人民物质生活逐渐提高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做好精神文明的教育工作。宪法教育不仅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学生清楚身为中国公民的必须肩负起的责任,正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于律己,成为建设美好、文明社会的接班人。因此,本文将从宪法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意义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教学强化工作。

关键词:宪法教育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引言

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宪法教育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文明修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治建设工作,帮助初中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思想与正确的三观。然而现阶段,面对升学的压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视度不高,其中宪法教育更是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对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造成严重阻滞的影响。所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应当建立健全教学体系,把握宪法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接班人为指导方针,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宪法教育的有

效性[1]。

一、宪法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能够集中体现我们党与人民的意志,更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核心内容,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其有突出的地位与作用。而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宪法教育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教学价值可以体现在以下为四个方面:

1.提高学生道德文明修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其根本教学目标在于借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道德文明修养,而该课程也紧紧依托于宪法教育展开。初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人格,情感、意识开始趋于成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宪法思想与宪法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逐渐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道德思想观念,提高学生思想的觉悟性,陶冶情操,形成法治意识,并塑造其崇尚宪法的心灵。

2.避免危险意识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

初中学生的身心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危险的想法。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事件层出不穷,对青少年的保护并非严格杜绝外界信息,而是要让青少年明辨是非,在心中垒砌一座自我防护的高墙。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宪法教育能够端正学生的道德思想,自修法律意识,增强对事物是非的判断能力,从而降低青少年犯罪率,维护学生在校园中的健康,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3.学会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

文明法治国家的建设需要当代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捍卫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法纪秩序。另一方面,宪法教育本身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感受到本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度,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拥护法律的自觉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宪法知识,保证我国社会文明且有序的朝前发展。

4.有利于创建特色教学课堂

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开办有特色的学校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增强宪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率,并将这一行为体现在校园中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与维护法律法规的意识,提高校园文化的深度,形成法治校园环境,并由学生将这一良好思想和行为带入到社会,上升至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知名度,并以这些学生为中心辐射周围的公民,推动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2]。

二、宪法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强化措施

1.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发挥榜样力量

作为学生学习路上思想道德的引导者,教师必须表率态度,以身作则,加强个人专业素养,深入学习宪法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端正行风,拥护党和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贯彻到底,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从效仿教师行为和思想到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观念,逐渐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另外,提高个人素养也有利于把握宪法教学的核心,从而提炼出教学重点,设计出高效的教学课堂。

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宪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自觉形成公民意识,在社会当中用课堂所学的知識指导生活问题,用实践总结的经验来完善理论体系。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知识记忆的熟练度,尽管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教材知识,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宪法精神,更无法实现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的延伸性,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也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启发学生在生活当中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到宪法知识,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强公民意识,践行宪法精神[3]。

例如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这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网购作为话题引入,“同学们都有网购的经验,那么当你发现网购来的食品过期了该怎么做呢?”同学们纷纷表示退货,接着引导学生“我们之所以能够退货,这正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提到的: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学生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宪法对中国公民的保护,以及学习宪法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近期的新闻事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极具现实意义的事件热点,促进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

3.渗透式宪法教育,逐渐提高宪法意识

宪法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十分基本且重要的内容,实质上贯穿了整个中学的政治教学体系,所以教师不应该将宪法作为一块重点单独提炼出来,而是应该渗入到每一章节的学习当中,强调宪法无时不在,法律与我们同行,用宪法教育规范学生的法律认识,发展成为有思想有素质的公民形象。因此,教师应当摒弃过去的教学方法,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上渗透宪法教学,充实教学内容,逐渐提高学生们的宪法意识。

举例来说,在学习《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时,教师可以播放几段战争视频,接着引到“维护世界的和平”话题上。宪法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民的权益和人身安全,“依赖于宪法的社会才能让我们放心穿喜欢的衣服,吃喜欢的食品。”并且,即使是在个人层面上如《学习做情绪的主人》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宪法意识,“宪法有力地维护了道德与思想平衡发展,让我们知道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做了会得到惩罚,也使得我们意识到并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不仅是在课程设计上,在教室当中以及校园当中都应该要渗入宪法教育,例如可以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宪法主题板报等,在校园中具象表现出宪法的存在,警示学生培养宪法意识,

加强学生对宪法内容的认识,为现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完善提供支持。

4.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宪法教学效益

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大多是教材案例分析,知识点重点划线等单一的模式,加之该课程在中考扮演的角色对中考成绩影响不大,学生在听课时容易表现出倦怠、不耐烦的状态。当然创新教学不仅是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更是新时代新课程改革后对所有学科的创新呼吁。

创新教学模式应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教材仍是第一标准,课本上不太符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案例可以适当结合时事热点替换。教学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教学工具,创建教学情境,丰富课堂内容,或者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自由探讨,改善教学氛围,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第二,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以及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定期安排主题调研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群众,培养学生宪法分析实例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第三,追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可采用故事情节讲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引导,充分展现道德与法治的可读性。按照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法律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展現宪法教学的价值。

如学习《我国基本制度》时,学生总是混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教师可以借助两个短视频分别讲解二者的基本概念后,让各个学习小组罗列出二者的共同和区别,最后在周末,让学生们走访社区,切身感受人民大会代表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两者所管辖的范围和内容。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宪法知识,并体现在调研报告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宪法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加强宪法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学习法律法规,提高道德法治意识,用法律约束个人行为素质。也正是因为它表现出的人文性和实践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注意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运用宪法知识处理现实问题,保护自己,在宪法教育中成长为社会主义发展下的建设型人才[4]。

参考文献

[1]范丽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方式与价值探究.考试周刊,2019,(15).

[2]刘晓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8.

[3]杨再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宪法教育的价值[J].教育观察,2019,802:130-131.

[4]刘晓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迁移的探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