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学古诗学习之门

2019-12-23 07:13施灵亚
教师·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积累体验

施灵亚

摘 要: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学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的丰富资源。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学段就编入了古诗15首,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低,兴趣不高。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认识特征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结合时代特征,拓展并利用有益的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对小学古诗的课题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古诗教学;积累;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44-02

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较低,兴趣不高。如果像中高年级一样就文字教文字地组织古诗教学,那学生们肯定觉得枯燥而乏味。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遵循这一阶段学生们的认识特征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第一学段编入古诗15首,其中第一册有《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第二册有《春晓》《村居》《所见》《小池》;第三册有《赠刘景文》《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第四册有《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绝句》。这些古诗的内容读之朗朗上口。因此,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题目,释题入诗

在小学教材中,有的古诗题目与内容联系紧密,称之为“题眼”。如《画》《静夜思》《春晓》《村居》《小池》《山行》《回乡偶书》《赠汪伦》《草》《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等。这类古诗在教学中,可以将题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回乡偶书》为例。

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他叫贺知章。他小时候离开家乡,八十多岁才回来,这时他已是一位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老爷爷了,但是,他家乡的口音却没有改变。不过,家乡的小朋友们都不认识他,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回乡偶书》(师板书课题)。

师: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偶”,谁会读?(指名读)你会给它组词吗?

生:偶然、偶尔、偶遇。

师:你能把课题读一遍吗?(生读课题)你们知道他的意思吗?

生:诗人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诗。

师:你说得非常好。其实呀,“偶书”,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透露了作者写这首诗的情感来自生活、发自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初读古诗,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整体感知古诗;二是唤起学生们预习之后留在记忆中的痕迹。这一环节是一个初步整体感知的环节,对诗歌的节奏、韵律的感知会影响到学生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对诗歌的诵读和积累。因此,笔者建议,这一环节最好安排课件演示,或者教师范读。范读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评价,有助于学生自读时的模仿。

三、教学生字,扫清障碍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古诗中的生字在字义上有很多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字义不同。因此,在这个环节,笔者建议将音形义分开来教。首先,古诗语言含蓄凝练,在自读古诗的环节先把字音读准确,特别要注意古今读音不同字的正确读音,扫清读的障碍;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在理解诗意的时候再把字义弄懂,理解诗句的大意;再次,指导学生在写字的环节把字形掌握好,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识记。

还是以《回乡偶书》为例:

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细读古诗:诗中“客”既是一个生字,又是牵动全诗的诗魂。

师:(出示“客”字)谁认识这个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学生说识记的方法。)

师:能给这个字组词吗?

生:请客、客人、做客。

师:能用你组的词说说句子吗?

生:星期天,我到阿姨家做客。

师:平常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生自由发言)

师:古诗中哪一句带有这个字?

生: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这个“客”是“客人”吗?不急着回答,请大家仔细读诗、观察插图,去寻找答案。

生:不是客人。因为诗人并不是客,他只是小时候离开了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家乡口音没变。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师:你真会读书。既然是主人不是客人,那为什么别人以为他是“客”呢?

生: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很老了才回来。小朋友们都不认识他了。所以才会把他当作客人的。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学习这首诗时,教师要抓住“客”字展开教学,请学生用“客”组词并说句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做客、客人”等词有一定的认识,并趁机记一记“客”字。再引导学生回到诗句,在诗中找到带有“客”的句子。再说说“这个‘客是‘客人吗?那又是谁呢?”请学生认真朗读诗句,从诗中去寻找答案。学生们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发现诗人其实并不是客,他只是小时候离开了家鄉,过了几十年才回来。“那为什么家乡的小孩子以为他是‘客呢?”学生再次回到诗歌中寻找答案。这样就把字义理解了。

接下来,学生再在写字环节中学习字形的书写。

四、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一)以插图贯穿全诗

很多古诗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体”。教材中的诗大部分配有插图,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中的字词认识与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们都具备很强的“读图”能力,课本中的插图直观生动,一看就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意境,借图解诗,由诗读图。下面以执教《画》为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起初,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进行描述,允许学生看到一处说一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如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近及远,由整体到局部等,把整幅图完整地描绘出来。)

师:请大家找找,《画》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学生能找到诗句中“山、水、花、鸟”这四种景物。)

师:你们见过这几种景物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鸟?(请学生从颜色、声音、形状等方面进行表达。)

师:诗中的这四种景物跟你们见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学生找到“有色、无声、还在、不惊”。)

师:你们觉得这画怎么样?老师看看能否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

(二)以想象激活全诗

白居易的《草》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结合本诗,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通过他们的视角,让学生画出小草生长的环境、画出小草的枯荣四季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面对野火焚烧时小草会怎么想、怎么说?又一年春天,小草在春风的轻拂中探出头来,此时的小草又会怎么想、怎么说?最终通过教师的范读,以及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学生的情感逐步升华。这样,让学生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在一系列的想象与诵读中,理解了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创新诵读,积累语言

在对全诗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诵读积累就是最主要的任务了。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样的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语言美、音律美和意境美,做到久读能背,完成对古诗的积累。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积极尝试拓展和借助有益的课外资源,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一)学习同一诗人的不同题材作品

例如,教学白居易的《 草 》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忆江南》; 教学杜牧的《山行》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清明》;教学杨万里的《小池》之后可以推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学习同一诗人的相同题材作品

例如,教学杜甫的《春晓》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春夜喜雨》; 教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之后,可以推荐杜甫的另外一首《绝句》(迟日江山丽); 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之后可以推荐李白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学习不同诗人的同题材作品

例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之后可以推荐学生学习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之后可以推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杜牧的《江南春》;教学高鼎的《村居》之后可以推荐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翁卷的《乡村四月》。

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相关要求,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重在积累、情感体验,而非透彻地领会。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生们开启一扇通往古典诗歌的大门吧。

參考文献:

[1]戴慧萍.紧扣课程标准,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5(3):99.

[2]许淑颖.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32):73.

[3]宋晓霞.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8(15):50.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积累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