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锡论评弹表演艺术

2019-12-23 08:26海弦
曲艺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说书人表演艺术唱腔

海弦

吴宗锡是新中国评弹事业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名满江南的评弹实践家和理论家。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他长期担任上海评弾团的掌门人,与许多著名的评弹表演艺术家过从甚密,通过常年的书目演出和相互切磋交流,对评弹表演的主要艺术手段——“说、噱、弹、唱、演”的规律与特色作了深入研究与理论总结,并将之阐发于新近出版的《吴宗锡评弹文集》①中。本文即对此作一具体的归纳与论析,希望有助于评弹表演艺术的提升。

一、评弹是以说唱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吴宗锡曾在多个场合和文章中指出,“评弹是一门以说表为主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或“评弹是以说唱为基本手段的综合性表演艺术”②。两说对评弹表演艺术的基本定位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主要或基本表演手段上,由“说表”延扩至“说唱”。

吴宗锡指出,说表和说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表演形态。他认为,“评弹叙事具有叙事体和代言体两种形式”,但无论是说书人身份的叙事体还是角色身份的代言体,所作的叙述性说唱都需要“运用其形体、五官、声音、语言进行表演”。他说,即使是“以说书人身份叙述,这说书人已不是演員的本色自我了。一上台,演员便进入了艺术创造的心态,进入了一种特殊的说书人‘脚色中 。”

除了说唱外,吴宗锡从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指出,评弹之所以是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还因其有“戏剧性、文学性和音乐性”。

在戏剧性上,他说,“评弹是说书,但不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评弹里有激烈紧张的戏剧矛盾,有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有生动典型的戏剧人物。”“此外,评弹中的戏剧性因素还表现在它从戏剧中吸取了许多表演角色的手法上。”在文学性上,他说,评弾“运用生动、精练、优美的语言,描摹细腻,叙述精到,对人物外形、内心的刻画生动入微,再加上幽美雅驯的唱篇、韵白等等,这些都是评弹的文学性的体现”,其中“包含着小说、散文、诗歌甚至评论的因素”。在音乐性上,他说,“评弹的曲调、唱腔有优美的旋律,富有韵味的唱法以及自成体系的支声式的灵活伴奏”,特别是“有创造性的优秀艺人从各种戏曲、曲艺音乐、民歌、民族乐曲等多方面吸收养料,发展其有显著风格的唱腔。”

吴宗锡在论阐评弹艺术表演的综合性时指出,“综合并不是凑合,更不是搅和。综合是以一种艺术为主,吸收、融化其他艺术的因素,成为加强其表现力的有机组成的成分”,而对评弹而言,这种艺术就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的主要艺术手段是口语和由口语组成的说表,其次才是弹唱、口技、表情、手面等等。”

二、评弹艺术主要表演手段的规律与特征

吴宗锡在论述评弹表演艺术定位的同时,对大量的评弹艺术表演经验现象进行了理性解释,对其规律与特征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解决方案。

1.说(表)

吴宗锡说,“评弹的主要表演手段是说表,其主要特点也体现在说表方面。”他对说表进行了具体分类,认为“说表计有官白与私白两大类。在官方方面,除了用昆曲、京剧等戏曲中的中州韵白、各地方言、苏白、普通话等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之外,还有一种官咕白是角色出声的独白。这些都是属于代言性质的。私白是以说书人口吻表达的,但其中除了叙事之外,也有代言的成分,比如,私白中分表白、私咕白、衬白、托白等等。”除了按照主观与代言将说表分为“六白”外,吴还从说表的体裁考察,将说表区分为“表白”“道白”和“韵白”,并指出,“凡是押韵的说表,通称韵白。其中包括‘挂口(引子)、诗赞、赋赞等,也包括语句字数、形式无一定格式的韵文。”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吴宗锡从内外关系上对说表作了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剖析。一是“内心与外表”的关系,他主张“通过人物流露在外的言语、行动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二是“说书人与角色、说书人与听众三者的关系”,他说,评弹私白可以站在说书人的角度对人物及其处境等进行评议、剖析,并“代听众设想,代听众发言”,“再以说书人身份来代作答复”。三是“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他指出评弹可以“未来先说”“过去重提”,通过“补叙和插表”“把过去、未来和现在连贯起来,鲜明地显示了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噱

“噱乃书中之宝”。吴宗锡认为,对于“演出形式简单,而又经年累月连续说唱的说书艺术,嗢噱确实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剂和补充。”

他说,“噱头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人物性格、书情内容产生的喜剧效果,内行称之为‘肉里噱。”其“形成在于原书创作者的构思和创造,也在于后来演唱者的丰富和加工”,内容上“主要是由从生活中精心提炼、塑造起来的喜剧人物和由此生发出来的许多喜剧情节所提供的。”另一类是由说书人穿插点缀在书中的俏皮话、笑话、戏谑、调侃、俳嘲等逗人发笑的部分,内行称之为“外插花”,其“大抵出自说书人的发挥。他们根据书情中的一点引申出去,插入一些笑料、趣谈,用以衬托、剖析书情,批评书中人物,抒发感情,敷陈故事,或是增加情趣的。”他说,“这类噱头,虽不如‘肉里噱来得重要,但镶嵌得当,却能大大有助于书情的表达,感染力的增强,艺术效果的丰富。”

吴宗锡特别强调,“任何噱头都表达着明确的思想和立场观点”, 倡导“深入情节,深入脚色”,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感情”,反对“猥琐、庸俗、无聊甚至下流”的噱头。他说,要用高“精密度”的“语气、声调、收放、节奏、手势、面风、眼神等”,适时适度抖出“出乎听众意料的‘包袱底”。

3.弹

吴宗锡认为,弹和唱都是评弹主要表演手段。但“弹是服务于唱的”。吴宗锡从考察评弹、特别是弹词史入手,对弹的演进过程作了具体的分期论述。

第一阶段,单乐器伴奏。吴宗锡说,“早期演出,多为单档。一人上台,用三弦自弹自唱。唱腔以吟咏为主,伴奏只弹过门,较为简朴。”“后来,有女弹词单独以唱曲为主”,“以琵琶弹伴奏过门,也是自弹自唱,弹奏过来总不无限制,故伴奏过门仍较简单。”

第二阶段,双乐器伴奏。吴宗锡说,“近百年来,评弹唱腔有了较大的丰富发展。双档演出也逐渐增多,上下手分弹三弦、琵琶,可以互相伴托了。”“尤其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评弹界出现了三大双档,伴奏艺术也出现了飞跃发展。”其中,“薛筱卿创造的支声化的唱腔伴托,是划时代的。异峰突起地开创了琵琶伴奏的新生面。”在这种“加花装饰的支声伴托”影响下,还分别发展出琵琶或三弦伴托的新技法。

第三阶段,多乐器伴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这一伴奏样式,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的三四个档中篇评弹与专场演出中已屡见不鲜,较常见的附加乐器除二胡外,还有月琴等,此外,还相应地设谱“前奏、间奏和尾奏过门”。但就总体而论,还是以三弦、琵琶为主。对于“大乐队伴奏以及与交响乐协奏”,吴宗锡认为是“不宜用”的,在他看来,“对于评弾这一特定艺术来说,精妙的三弦、琵琶伴奏,是远胜于用西洋乐器组成的乐队的。”

4.唱

唱,指依据一定的音律发音。吴宗锡对之总结说,“弹词唱词以上下两句为一联,基本上是七字句,唱调也基本按唱句的平仄音韵行腔,其曲调统称‘书调。”他说,这种“书调”,也被称为“主曲体”,其“并无多种声腔,不讲板式,以上下两句组合为基本单位,节奏平缓,大抵为中速行板。”

同时,吴宗锡指出了评弹“书调”的“一曲百唱”,“‘一曲便是指的其主曲。‘百唱亦即‘多唱,便是指的根据内容感情,运用多变的小转腔、高低音、呼吸收放乃至节拍变化等”,“但其灵活的变化又不脱离其基本曲调(主曲)。”他认为这种 “一曲百唱”,成因于 “评弹的唱,不是定腔定谱的,有很多即兴的成分”, 且“演唱者的个性、嗓音条件、演唱技法的各异”。在此基础上,他进而阐明了评弹流派唱腔的形成机理,即“个别风格性较强、有鲜明特色的腔句和润腔方法的唱腔,在听众中留下了较深印象,受到欢迎。听众便用演唱者的姓氏来标称其所唱的书调。”

吴宗锡对唱腔技法研究的同时指出:“唱曲主要在于唱情。唱法的运用和处理,也是要为表现内容、刻画人物、抒发感情服务的”,否则,就“远离了评弹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

5.演

吴宗锡认为:“演员上台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和言词声调,都属于一种艺术表演,已不同于生活中的本色自我了。”但评弹的表演,“更主要在于‘起脚色”。他认为,“从最初的平说到创造‘起脚色的艺术,是评弹艺术的一大飞跃。”在这里,吳宗锡参鉴了体验派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说,“演员作为脚色的创造者,是其‘第一自我,而他起脚色时所化身的脚色,便是其‘第二自我。在起脚色时,不论时间长短,都要演员进入其规定情景和精神状态。”但同时,他又辩证地指出,“演员作为脚色的创造者又必须监督、驾驭、控制着自己的表演。”他认为,“演员在‘起脚色时这种‘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矛盾统一的关系”处理,正是艺术家表演功力强弱的标志。

吴宗锡在对评弹艺术和民族表演艺术综合考察后指出,“评弹艺术与许多民族表演艺术相同,是虚拟性,程式化,写意性的。”他论析说,评弹演员“不作人物化装,也没有布景、道具,且在书台上活动的空间有限,因此其表演的虚拟性和写意性的成分也更多。”他由之指出了评弹审美的互动机理,即“演员用自己的想象调动和唤起听众的想象和联想,由此产生对书中人物的视觉心像。”他认为,“正是这种‘假象会意,自由时空的虚拟性、写意性表演,使狭小的书台转化成了广袤的空间,塑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了其纷纭复杂的生活内容。”

吴宗锡从戏剧表演理论的高度,对评弹的表演艺术做出了精辟的总结。他说,“评弹借鉴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虚实结合的戏曲表演艺术,更发挥了说唱艺术于‘说法中现身的得天独厚的特长,形成了自己的主客观契合一体的多人称、多角度、多层次的辩证统一的表演体系。这决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学派所能包容得了的。”

总之,吴宗锡关于评弹表演艺术的学术定位与主要表演手段的理论分析,对于评弹艺术的实践运作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研究。

注释:

①吴宗锡 :《吴宗锡评弹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年版。

②参见吴宗锡在 2011 年上海文联举办的《走进评弾》研讨会中的相关发言,及 2012 年一份评弹观《提纲》中的内容。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说书人表演艺术唱腔
说书人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我们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