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围屋

2019-12-23 07:13肖大庆
寻根 2019年6期
关键词:围屋厢房厅堂

肖大庆

赣南围屋是客家民居的典型建筑,其主要造型为方形,也有少量是在方形基础上变形而来。围屋一般按轴心对称的结构进行设计,大部分为两层建筑,也有三层的,最高的有四层楼。围高近15米的龙南杨村燕翼围是现存唯一的四层建筑的赣南围屋,也是客家围屋中的最高建筑。方正严整、稳重冷峻,是围屋给人以外观上的整体印象。

围屋的形状样式

围屋的形状样式,主要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口字围、国字围和回字围(套围)。

口字围。这是周边只有一圈围屋的封闭式方围,四角设落地方堡,或只在对称两角设堡,还有的在墙角挑出45度设置斜堡。中间为一天井或内院。对于规模较小的围屋来说,开间多为统一的标准尺寸。龙南里仁的沙坝围可视为赣南围屋口字围类型的典型代表,沙坝围呈“口”字形四面围合,中轴对称,四角设置碉楼,中间为禾坪与一层楼高的内围。号称赣南最高围屋的杨村燕翼围,也是“口”字形结构的围屋,房屋依围墙而建,层层以走马楼环通,围内留一空坪,进门后为方形天井。

国字围。所谓国字围,就是在口字围屋内设置一组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多呈王字形平面,整体宛如一个“国”字。国字围是从口字围转型过来的围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后,客家人的人口有所增长,过去的口字围规模偏小,房间偏少,形式设计单调,很难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因此规模更大、功能更齐全的国字围就应运而生。国字围的构造特别重视礼仪制度和尊卑等级,它的主體建筑以祖堂为主,整体建筑左右对称,轴对称特征鲜明,中轴线上的厅堂也是按照尊卑级别来划分的。龙南关西新围是赣南围屋国字围的典范。关西新围内的主体结构为“三进三开”式,围内主体建筑5组并列,中轴线上为三进堂屋,正中置祖祠,两侧为带庭院相对独立的住房。整体分为14个天井18个厅。围屋内曲径通幽,轩廊飞檐,彩画鎏金,金碧辉煌。

回字围。回字围又称“套围”,意为“围中有围”。回字围是在原来口字围的内部或国字形的外部,套建着一至两圈封闭或半封闭的围屋,呈现出固定的形制。围屋中心几乎都建有祖堂。回字围是在口字围和国字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赣南围屋中相对复杂的类型,与口字围和国字围相比,回字围更为自由和注重功能。龙南里仁的渔仔潭围和龙南桃江的龙光围,即为“回”字形围屋。

作为回字围的改造与变形,除方形套围外,还有少数圆形或半圆形套围,如龙南临塘黄竹陂的谢屋圆围、龙南杨村东水半圆形的乌石围等。此外,还存在随地形而建的不规则形状的围屋,如龙南关西的西昌围和龙南渡江的果龙围等。

围屋的建材搭配

赣南围屋多为砖石建筑材料,围屋的四周外立面是高大厚实的封闭墙体,客家人选择用麻条石、青砖、鹅卵石、夯土等材料筑墙承重的方法。墙基部分和底部一、二层通常用麻条石或乱石砌筑。墙体用青砖,也有用鹅卵石的,有的整座围屋用麻条石砌成,如龙南桃江的龙光围。全部采用青砖砌体的外墙较为少见。砌墙常用黄泥、石灰、桐油、糯米、红糖、蛋清等掺和的混合土,其配方及比例颇有讲究。拌料经过垒砌并夯实成形后,墙体的抗压抗拉强度可以与现代水泥混凝土墙壁一决高下。

高大厚重的围屋墙体耗费巨大,为了节约费用,很多墙体改良为用砖石砌墙体外壳、土坯墙内衬的“金包银”复合墙方式,以及围墙基部采用外麻石内土坯砖、上部为外青砖内土坯砖的做法。

客家人常把鹅卵石用作围屋外墙建筑材料。赣南多溪流山石,鹅卵石长期受到溪流的冲刷,石质较好,质地坚硬细密,客家祖先就地取材,既方便了建筑材料的取运,又降低了围屋建筑的造价,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围屋内的承重墙一般为加砖护角、厚30厘米的土坯墙。为了防止火攻,围屋的外檐只采用砖叠涩出挑,绝少采用在传统民居中常见到的大尺度木挑檐,而外立面更是没有显露一点木质材料。

围屋的布局结构

赣南围屋建筑讲究整体布局。围屋大门一般为向南、向东南,或正对远处的高峰大嶂,逆河流方向而设,取“山峦培秀士,世代出人才”之意。围屋大梁是又粗又直的上好杉木,有的还髹上朱色油漆。大梁正中通常写上“世代兴隆”“世代书香”“财丁兴旺”等吉语,有的还绘上八卦图。

围屋民居结构的标准形态是“九栋十八厅”,它是由一栋栋屋和一个个厅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组合单元是“四扇三间”,即一明两暗的三间房,明间为厅,次间为室,厨房、猪圈、厕所等一般傍房搭建或另建。也有建成前后两栋屋的,每栋三间或五间,之间隔一横向天井,通过腋廊将前后两栋连接在一起。两栋屋的明间分前厅和后厅,前后厅合称为“正厅”。前厅次间为厢房,后厅次间为正房。这样便构成了一幢封闭式的由两个单元组合而成的“正屋”,通称为“两堂式”。在此基础上,围屋内房屋需要扩大规模时,就在正屋两侧扩建“横屋”即厢房。这样便以正屋的正厅为中轴式,加上两侧的巷道和厢房,就构成了一幢通称为“两堂两横”式房屋。围内房屋若还需扩建,就可在厢房外侧继续对称增加类似的巷道和厢房,也可在正屋之前隔以天井、腋廊,再建一栋三间或五间式正屋,使原来的前栋和前厅变为中栋和中厅,新建的这栋称为前栋和前厅,同时再将两侧的巷道和厢房向前推齐,成为“三堂两横”式。依此类推,如此外扩,便形成了客家民居建筑的最高追求——“九栋十八厅”。

为显示主次关系,围屋上下厅堂的高低、宽窄都会有所区别。紧靠大门的下厅堂较低些、窄些、浅些,上厅堂则高些、宽些、深些。这样,前低后高,前窄后宽,使得上下厅的布局恰如“昌”字,以兆繁荣昌盛,同时显出围屋的恢宏气势。

厅堂及其两侧厢房,其高低的配置也有规矩:紧靠厅堂的左右第一列厢房,要比厅堂低一些;而第二列厢房,又要略低于第一列厢房,以此类推。同时,由于上厅堂高于下厅堂,所以两侧厢房和天井的后半部也随之高于前半部,与上下厅堂的高低相配套,既显得和谐美观,又利于雨天排水。

围屋内的房屋不管扩建到多大规模,始终是以正厅为中轴,以祠堂为核心,向前渐次延伸,向左右对称发展,各厢房和次厅均不能超过正屋和正厅的体量规模、装饰档次,而且厢房门均朝正厅方向开,以体现客家建筑的核心理念。

猜你喜欢
围屋厢房厅堂
绝 句
秋夜(1)
厅堂与旧居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寿星(外一首)
粤北始兴围楼防御体系研究
一整夜
赣南客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