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CK价值取向下中职教师专业成长机制的构建

2019-12-23 07:13谢革新李惠芝徐训锋
职教通讯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成长

谢革新 李惠芝 徐训锋

摘    要: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扬州市中职学校数学教师TPACK能力进行了调查,并与南通市中职学校数学教师的TPACK能力进行了比较,发现中职数学教师普遍存在TPACK能力不足问题。为此,研究者提出将中职数学教师TPACK能力建构融入到中职数学教改、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提升教学有效性之中,同时,以中职数学教师的TPACK能力建构为抓手,建立、完善规避教师专业成长倦怠的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TPACK;中职教师;专业成长;机制建构

基金项目: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数学教师TPACK构建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CZ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PISA数学素养理念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B-b/2018/03/24)

作者简介:谢革新,男,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学校数学教育、职业教育课程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李惠芝,女,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育、数学教材教法;徐训锋,男,职教研训员,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4-0073-06

一、TPACK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所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这一阶段,人们的主要关注点是“技术”(强调“基于网络”学习,即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和“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而没有关注“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教师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之后,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简称AACTE)出版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正式提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这一概念。[2]Matthew J. Koehler和Punya Mishra认为,TPACK是一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的框架”[2],该框架建立在20世纪80年代 Shulman L. S.研究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基础之上,并加入了技术知识(TK),它是“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种知识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是整合了这三种知识以后而形成的一种新知识形式。[2]三种知识要素之间的互动如图1所示。

Matthew J. Koehler和Punya Mishra强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同时关注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这三个知识要素,更要关注这三者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将形成四种新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2]教师的TPACK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能力。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中等职业学校162名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中职数学教师TPACK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同一测试卷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和测试题两部分,其中测试题含TPACK框架的3种核心知识,4类复合知识,计7个维度,共计30题。[3]将问卷题项按照 “很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很符合”5级程度进行设计,其中很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一般记3分、符合记4分、很符合记5分。问卷采用自评估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回收有效率100%。

三、研究结果

(一)中职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

经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以年龄在30~40岁、教龄在20年以内、学历为本科、职称为中专讲师的教师为主(详见表1),即扬州市中职数学教师的主干是由年轻教师所构成。

(二)TPACK能力测试各维度总体水平描述

本次调查中,教师的TPACK能力测试各个维度得分均在3分以上,且7个维度的总平均得分为3.77。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水平得分为3.54,均超3.5分,说明样本教师的TPACK能力总体令人满意。在本次TPACK能力测试的7个维度上排在前两位的是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水平和学科教学知识水平,而教育技术知识水平、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水平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水平排在本次测试的后三位。说明中职数学教师的中职数学内容知识水平及中职数学教学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能比较熟练掌握传统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知识,适合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水平普遍低于不含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水平,说明中职数学教师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还不够娴熟,在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上还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三)不同因素下中职数学教师TPACK能力差异诊断

首先,由于本次调查的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因此学历因素不作为差異分析的因素。其次,由于当前中职数学教师基本来源于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年龄与教龄基本相对应,因此本次将两个因素合并为一项,以教龄因素进行差异分析。再次,为有利于排查诊断教师TPACK能力中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并使问题相对简单,本次对教师的教龄、职称、性别三个因素采用二级对比差异性诊断。教龄分为年轻教师(教龄20年以内)和老教师(教龄20年以上)两级;职称分为中初级(讲师及以下)和高级(高级讲师及以上)两级;性别即分为男性教师、女性教师两级。

1.教龄因素下差异诊断。在教龄因素上,中职学校年轻数学教师(教龄20年以内)相较老教师(教龄20年以上)在TPACK能力上存有明显差异,表现为年轻教师在教育技术知识水平及与其相融合关联的维度上强于老教师,特别是在三个知识的融合(TPACK)水平上年轻教师明显强于老教师;而在中职数学内容知识水平和教学法知识水平上,年轻教师弱于或接近老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法知识和中职数学内容知识的融合水平上,年轻教师却强于老教师,详见表3。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