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酒两种

2019-12-23 01:24刘早生
牡丹 2019年34期
关键词:糯米饭野菊花祖母

刘早生,1983年生于江西宁都,作品见《三联生活周刊》《散文选刊》《中国新闻出版报》《重庆日报》《羊城晚报》《大河报》《扬子晚报》《解放日报》《东莞文艺》等报刊。

一、关生酒

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喝醉酒时的样子,那时我才六七岁。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和伙伴们在外面游戏玩闹,累得小脸通红,汗水吧嗒吧嗒往下滴,原本沾满泥巴的脸给汗水一冲,成了个大花脸,口渴得紧,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找水喝。回到家,直奔厨房,茶水平时都搁在厨房的条凳上,一个大钵头盛着。揭开盖子拿起瓢正要舀来喝,发现钵头里面空了,只剩几片粗茶葉躺在那儿。眼下正是双抢时节,茶水都让下田割稻的大人带去田里喝了。正当我焦渴难耐之际,我闻到了一股隐隐的酒香飘来,循着香味找过去,发现香味来自灶下那个用稻草捆遮住的酒缸。我想起来了,前几天母亲才蒸了一缸米酒,为了让糯米饭早日出酒,母亲把酒缸搬到了灶下,灶下温度高,出酒快。我把稻草捆挪开,酒香味越发浓烈,直逼我的喉舌,缸口用绳子还扎了一层薄膜,为了不让母亲发现,我细细解开绳索,最后把薄膜揭开,甜香沁鼻的酒味直扑过来,喉间一阵咕咕作响。缸面噗噗冒着小泡,清冽的酒水聚集在酒缸中间的一个小窝里,这是母亲封口之前就挖好的。抄起长瓢,舀满一瓢,扬起脖子,连酒带糟往嘴里送。过瘾,甜美甘洌,喉舌间那串火苗顷刻熄灭。吃滑了嘴,接连灌下五六瓢,脸耳不觉一阵憨热,昏昏懵懵,想睡觉,起身挪步往卧房去,脚下变得轻飘飘的,使不上力,走得东倒西歪,好不容易爬上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烦躁不安,睡不着。天快黑的时候,提前从田里回家来收谷子的母亲,见我四仰八叉躺在床上,嘴里嘟嘟囔囔说个不停,双手反复比划着什么,着实吓了一跳,前来摸了摸我的额头,滚烫得紧,又见我脸耳通红,以为我发高烧打诳语,赶紧走去厨房水缸里打冷水,拿毛巾要给我冷敷,到了厨房,满厨房的酒香味,见灶下的酒缸揭开了,才知道我是偷吃酒喝醉了。于是又从腌菜坛子里抓了把酸菜,给我煮了碗酸菜汤,让我喝下去后,一阵激灵,我才安静下来。

这次醉酒的经历,让我有一段时间不敢沾酒。但母亲蒸的米酒又实在甜美,不久后我又喝了起来,不过喝的都是冲了水的酒娘,浓度不高,也不醉人,喝蜂蜜水似的,只是解渴。大人们喝的米酒后劲可大了,那是不能沾的。

故乡赣南宁都固村出的水酒是出了名的,当地人叫“关生酒”,也称三甲酒,是借用旧时科考制“三鼎甲”之名,意为酒中上品。许多人家蒸得一缸好酒。我祖母是蒸酒的好手,村里找不出第二个能酿出她那么好的酒。

好酒饼(酒药)是蒸出好水酒的关键。祖母做的酒饼色白料足,出酒多,酒骨好,醇厚香浓,十里八乡的人家慕名前来讨要酒饼。祖母常常是连买带送,收点成本费,并不靠此赚钱。

每年农历八月辣蓼花开时节,祖母就要做上几谷箩水酒饼。此时,天地清朗,山明水秀,草木经过春生夏长,材质已十分充实,气味浓郁饱满。做水酒饼要用到好几味草药,辣蓼是用量比例最大的一味。辣蓼房前屋后,田坎地畔,溪沟河岸处处可见。开紫色小花的辣蓼气味最是辛辣浓烈,并有一股异香,直接影响着水酒的口感。除了辣蓼,祖母还要割几把铁骨马鞭草,外加少量的艾草、水薄荷、野菊花、肉桂等。祖母把采回的辣蓼、野菊花、马鞭草、水薄荷等一一剁碎。剁碎的酒饼草倒入簸箕里,再加入适量磨好的米粉、米糠。做米粉的稻米要用早稻。早稻历经春夏,阳气足,后劲大。用锅铲不断翻倒拌匀,然后加烧滚的沸水,再度反复搅拌均匀,沸水一冲,各种野草气味逼了出来,气味更浓烈。水要适量,拌出的饼料不干不湿,捏成团不松散、不出水方好。加入米粉谷糠以及水的多少,影响着酒饼的效力以及酒味的浓郁寡淡。祖母多年来的经验对它们之间的配比早已了然于胸,但依然每次谨慎对待,一定亲力亲为。料拌好后,家里人围坐在簸箕旁,搓成一个个鱼丸大小的酒饼,再一个挨一个排布在扁筐内。酒饼晒上三四天,就会出霉,长出白色浓密的绒毛,说明酒饼制作成功。如果不长毛,所有酒饼就废了。酒饼长毛后继续晒干,蛇皮袋装了,放谷仓里贮藏待用。

故乡山多田少,群山绵延,许多田地处于南北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山谷地带,常年冷泉水浸泡,日照时间短,只能种一季水稻,通常种的就是糯稻。糯稻春末播种,仲夏栽植,秋天生养,初冬时候收获,生育期横贯四季,吸四季之水,得天地之养,米质上好。但产量却比种在家门前的早稻和晚稻低得多,一亩地大概只收一两百斤。不过也因其稀少,反而显得珍贵。种田采山的农人流汗下苦力,都好口酒。酒可壮力解乏提神,俗话说一碗酒百斤力,于是山里收割的这点不多的糯稻,大多用来蒸酒,剩下的用来做汤圆粉、蒸肉粉什么的。

儿时最盼的是蒸酒的日子,可以放开喉咙吃碗香喷喷的糯米饭。逢上特殊的日子,父亲从蒸酒用的糯米饭里,匀出半筲箕,打上一团麻糍,给孩子们解馋。蒸酒前一天夜里,用井水泡下糯米,第二天泡透后,上木甑搁土灶大锅里蒸熟。蒸米有技巧,刚开始不能将甑盖上,先用大火猛攻,待热气升腾至甑口时,方可盖上甑盖。糯米蒸至九成熟,即可起锅。蒸熟的糯饭疏松透亮,粒粒饱满,色润如玉,清香四溢,吃起来松软却不乏嚼劲。在物质贫乏的少年时代,吃上两碗这样松软温香的糯米饭,是天下最美不过的事了。家境好点的人家,白莹莹香喷喷的糯米饭上淋上两匙漏水糖(土法制糖中品质最次的糖),那是再好不过的美味。听祖母讲,邻村有个木匠,活做得漂亮,而且人也厚道,十里八村的人家有木匠活都请他来做。但他有一个怪要求,就是做完木匠活,要吃一顿有白砂糖拌的糯米饭。那时觉得这个木匠是条馋虫,比我都馋。现在想来这个木匠很有意思,我猜他是穷孩子,白砂糖拌糯米饭,你想啊,香甜软糯又充饥的一碗糯米饭对饥肠辘辘的穷孩子来说,是多么美好的东西。可是这样的一碗糯米饭对穷孩子来说是很遥远的事,最后是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记忆里。现在,他终于可以吃上一碗白砂糖拌糯米饭了,但我知道他肯定不是在吃糯米饭,是在咀嚼儿时的往事。糯米饭开始很上口,吃下一大碗后,你就不大想吃了,腻人呢,吃不下啊。

糯饭蒸熟后,用沁凉的井水反复浇淋降温,待饭温凉透,将酒饼碾碎,冷水调匀,一并淋撒到糯饭上,用铲子倒腾拌匀后倾入一个大酒缸。酒缸事前洗净控干,并烟熏杀菌过。缸中将酒饭挖出一拳头大小酒窝,最后用一层细布或塑料薄膜密封缸口。视天气寒温,为使尽早发酵,可在缸外覆盖数捆稻草或包扎棉絮保温。

老话说“三日酒娘四日酒”。三四天后,揭开酒封,酒窝里溢出了清冽的酒液,俗称酒娘,而糯饭在酵力的作用下化成了酒糟。喝酒的人看不上酒娘的,因为实在太甜腻了,但孩子们大都喜欢,当蜂糖水喝,解馋。不过这酒娘和醪糟补人,也有很大用途,女人生完孩子,为了多下奶,每天都要吃一碗酒酿煮荷包蛋。我们那风俗,客人上门,主人热情,客人还未拂尘落座,就端出了一碗酒娘荷包蛋伺候着。小时候,去山里姑姑家做人客,每次都是煮好的一大碗黄亮的酒娘,里面磕了五六个荷包蛋,做足了人客,记忆尤深。

女大十八变,陈酒酒劲烈,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家乡人好酒,自然有办法让甜腻腻的酒娘华丽转身。这种凤凰涅槃般重生的酒我们老家叫关生酒。所谓关生,就是生酒去糟后不对水装坛,放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发酵,不煴熟,经三两个月的酵制,酒色不再是一清见底,有点浑浊,带点沧桑,老辣回甘,后劲十足。家乡人用一个字概括了这酒的品质,那就是“霸”,霸既是酒气,也是酒力,霸道而带点侵略性,但不是蛮汉胡来,是女中豪杰,柔中带刚。关生酒相当于原浆酒,根据发酵时间长短及加水量多少,可兑制成浓淡老嫩不一的各类关生酒。

吃关生酒我见过最壮观的场面,要数腊月间娶亲嫁女的主人家做东道。娶亲嫁女的东道是大东道,杂务尤其是多。早在几个月前,主人就跟平常走得近的亲戚老俵打了招呼,请他们务必提前过来帮忙理事。准备东道的各项杂事由做先生的一一安排妥帖,拟好花名册,张贴在厅屋大门上。前来帮忙的依照安排,各司其职:有殺鸡鸭的,有打肉丸的,有下塘放水捉鱼的,有借饭桌板凳碗筷的,有杀猪的,有洗菜切菜的,有焙关生酒的……各式人等热闹忙碌着,喜气的氛围渐渐浓起来,一浪一浪推向高潮。当地,把所有的吃宴席都叫吃酒,可见酒在宴席上的分量。酒要喝温热的酒,这不仅我们乡下人懂得,就连《红楼梦》里的贵族小姐薛宝钗也知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关生酒喝前也要焙热温熟。焙,即文火煨烤。焙关生酒的多由邻里年纪偏大的能干妇娘帮忙,她们经验丰富,对酒品的把握老道。焙酒的地方多选在宽阔的晒坪上。事先兑好的关生酒倒入大肚窄口的酒坛,再一坛坛扛到晒坪上,成组挨个排成列。焙酒的燃料由油茶壳和秕谷组成。故乡盛产油茶,每家每户都有一片油茶林子,所产茶油自给自足。副产品油茶壳和茶枯都是上好的燃料,尤其是油茶壳材质坚硬、耐燃、供热持久,有一股茶油香味。秕谷是风车车稻谷时的下脚料,特点是易燃,多用作火引。油茶壳和秕谷混杂倒在酒坛间,用明炭引燃秕谷,秕谷再慢慢引燃油茶壳,始终不见明火。火点燃后,浅盘状的酒坛盖子里要倒满清水,通过水的温度来获知酒的温度,随时调整火候的大小,这样不用揭开盖子,以防走漏酒气,同时也是防止酒气蒸发。

吃酒那天, 迎亲的唢呐吹得天价响。关生酒经过三四天的焙制,变得温热顺口。众亲朋携幼带老陆续到来,晒坪快坐不下了,整整坐了四五十桌。放过一串长长的爆竹,开席上酒了。焙酒的师傅一一开启酒坛,坛口冒着浓香的酒气,长长的竹酒提子伸进酒坛,流沿满满舀起往锡酒壶里灌,灌满一壶就往酒席上送。能喝的人面前都筛满一大碗酒。筛酒的劝酒的一拨一拨上来,先是新娘新郎,再是新郎父母,新郎大舅姑姑伯叔等。酒过数巡,喝酒的人喝得红光满面,有了醉意,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只是听起来含糊断续,都在说这关生酒的好。酒坛里的酒有的是,主人早已备足备够,一直温在那里,不散席,火是不会熄灭的。客人们越喝越兴奋,有的席面传来了划拳声:独占鳌头,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啊,喊声不断。渐渐的有的凳子也坐不稳了,滑到了八仙桌底下。席面开始冷清下来,焙酒的火也快熄了,喝醉的客人被搀扶着逐渐散去,临走的时候还不忘给主人说,明年回来吃满月酒。主人也是满脸通红,说照你吉人吉语,一定要来,我这井水近。意思是酒有得喝。

喝关生酒喝得热闹亲切的时候,要数大年初一那天,堂族里几十号男丁去祠堂里点过香火,拜祭归来。当家的女人在厅屋早已拼凑好几张八仙桌,铺满花生、瓜子、橘子、糖果,手里各自提了自家的锡酒壶,壶里的关生酒温得滚烫。族里大人小孩不分辈份团团坐下来,喝酒吃果子。各家女人一圈一圈给族人筛酒,也给自己筛酒。筛的时候都说自家的酒没关老,甜腻得像蜂糖,喝不醉。我们小孩面前的碗里此时也筛上了酒,不过大都只是抿一小口,湿一下嘴,表示喝过,关生酒的味道毕竟太老辣了,我们孩子都不大喜欢。大人们越喝话越多,脑酣耳热之际,那平时彼此结下嫌隙过节,甚或发生过口角的,几碗酒下肚,所有前嫌尽释,有说有笑,正是四世同堂,一派融融。

壶中日月长,山村多寂寞。大山深处的人守着一份平时的日子,山间地头,下苦力流大汗,困了累了回到家,锅里温着一壶关生酒,微微烫,刚刚好,喝下两碗,酒的魔力发作,所有疲劳困乏忘却,直接坠入黑甜乡,明天又是好日子。

关生酒,融入了乡人的血液,它关乎生活,也关乎生存。

二、烧酒

我现在还记得的一首歌谣,是祖母教给我的。每逢落雨天,祖母搬了簸箩坐在天井旁,借着天光做针线、纳布鞋。我依偎在祖母膝下,呆呆地看天井里的绿头鸭用嘴梳理羽毛。祖母见我百无聊赖,就掰着我的手指教我认螺,嘴里一边哼唱着“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蒸酒做豆腐,五螺满咚咚,六螺做相公,七螺骑白马,八螺凉伞遮,九螺吹喇叭,十螺做叫花”的歌谣。祖母所谓的螺是指指端为同心椭圆的指纹。听到“三螺四螺蒸酒做豆腐”,于是我捉过祖母粗糙皲裂的手指,挨个统计祖母的螺纹,最后看出共有三个螺,还真准,我的祖母是个蒸酒的手艺人。祖母一生与酒结缘,早年只身一人,挑着酒器,走南闯北,足迹遍布瑞金、石城、广昌等县,十里八乡无人不识蒸谷烧的杨婆婆。

祖母的身上始终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谷烧味,里面掺杂有马鞭草的辛辣味,有水薄荷的清香味,也有野菊花的微微苦涩味,是我儿时再熟悉不过的味道。我打小跟祖母睡一张床,许多个夜晚,我就在这样熟悉的谷烧味里进入梦乡。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叫王坊的赣南客家小山村,村里人平常吃的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水酒,一种是谷烧。糯米酿出来的叫水酒,而谷烧是谷子蒸馏出的。我们山村把酿谷烧称之为“蒸谷烧”。村里女人能干的多,十个里面有三个是蒸谷烧的,她们帮传带教,形成了王坊谷烧帮,王坊谷烧帮土法酿制的谷烧味道醇厚,香味浓郁,出酒多,名声远播赣南十八县。祖母在王坊谷烧帮里的地位处于元老级别,她带出的小媳妇有十来个。

祖父早年不幸得脊椎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没有及时医治,落下终身驼背的残疾。祖母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农忙时节料理完十几亩的田地,农闲时又挑起蒸谷烧的木甑外出给人家蒸谷烧。

祖母认字不多,对酒却有极深的感受。她形象地说过,水是酒中之血,谷是酒中之肉,酒饼是酒中之骨(酒饼有的地方也叫酒曲、酒藥)。清冽的井水、深山里产的早籼稻和秘制的酒饼是蒸出上品谷烧的关键。谷烧是故乡山川草木粮食之精魂,酒性淳厚浓烈爽口。乡人善饮,受其影响,性格多朴直淳厚,浓烈多情,血性良善。

每年八月末,野菊花开满深山里的向阳坡面时,祖母、祖父,还有我的父亲母亲,以及我们这些能上山的孩子,统统上山去割野菊花。野菊花虽然田间地坎上也有,但祖母说,只有长在大山里的野菊花品质才纯正,才适合用来制作谷烧饼(酒曲)。我们每年都是去同一个地方割野菊花,那是一个叫天缘山的大山谷,得爬过十来个山头才到。小小的野菊花一簇簇开在林下溪涧边,金黄耀目,野菊花的苦涩味直冲鼻子,溪水叮咚作响,土蜂嗡嗡嘤嘤,似乎在抗议我们的到来。

秋天时节,山林里的野果也熟了。大人们忙着割野菊花,我们小孩割不了一会儿就喊累,撂下镰刀,不割了,溜进山林采摘野果。野葡萄黑中带紫,汁多味甜。自然开裂的野板栗,落满树下,果实比市面上卖的小,炒熟后香糯可口。山柿子小红灯笼似的挂在枝丫间,熟透的不少被山雀啄食后,留下半个空壳。我们采摘那种七成熟的,回去埋在谷糠里,过两三天就能熟透。毛茸茸的野猕猴桃,挑那摸上变软的才能吃,酸甜可口。黄灿灿的八月果,拣个个头顶大又软的,剥开金黄的果皮,蜜汁般的瓤肉一口吸进半个,连籽都没来得及吐,就全落肚子里了,香甜满口……采摘野果,忘记了时间,不知什么时候祖母满山谷喊我们回家去了。几大蛇皮袋全部装满野菊花,大家在溪里掬捧水抹把脸就收拾好往回走。

天缘山的一个平谷里有一座道观,道观是几间泥瓦屋,有一个瘸脚的老人看顾香火,大堂里只供奉一尊菩萨,我们村里人叫它祖师爷,专管六畜,谁家鸡鸭发瘟,猪儿生病,就朝着道观的方向点几根线香,两根蜡烛,拜几拜,心里暗暗许愿,求祖师爷赶走瘟神病魔,保畜生兴旺健康。说是很灵验,时常见有人提了煮熟的整只鸡鸭或一块猪尾巴肉,去道观里敬神还愿。道观里面有大桶泡好的茵陈茶供路人解渴,我们经过时通常要进去歇歇,喝口茶。瘸脚的爷爷会给我们小孩抓把花生或豆子,这都是他自己种的。道观前有几块旱地种了菜,屋后是一大片竹林,旁边有十来棵橘子树,结的一种青橘子又小又酸,简直能酸掉牙。

做谷烧饼除了要用到野菊花,还有水薄荷,马鞭草,辣蓼。水薄荷长在小溪里,气味清香沁鼻。辣蓼和马鞭草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做酒饼一般在中秋前后,祖母把采回的野菊花、马鞭草、水薄荷等一一剁碎,那几天屋子里充盈着这些野草混杂的味道。剁碎的酒饼草倒入一个大簸箕里,再加入适量磨好的米粉和谷糠,用锅铲不断翻倒拌匀,然后倒入烧开的沸水,再度反复搅拌均匀。沸水一冲,各种草药气味逼了出来,气味更浓烈。水要适量,拌出的饼料不干不湿,捏成团不松散、不出水方好。加入米粉谷糠以及水的多少,影响着酒饼的效力以及酒味的浓郁寡淡。祖母多年来的经验对它们之间的配比早已了然于胸,但依然每次谨慎对待,一定亲手亲为,因为这关系到王坊谷烧帮的声誉。

料拌好,大家围坐在簸箕旁捏酒饼,左邻右舍的姆姆婶婶也过来帮忙,谈天说笑,也是热闹。捏好的谷烧饼鸡蛋大小,在米粉里滚几下,再由我们小孩一一排布在用来晒酒饼的长条形木板上。做好的酒饼晒上三四天,就会出霉,长出白色浓密的绒毛,说明酒饼制作成功。如果不长毛,所有酒饼就废了。

收割完晚稻,田里的活就少了,祖母这时候就要去散谷烧饼了。散谷烧饼就是把谷烧饼先秤给家里需要蒸谷烧的,因为蒸谷烧事先有项重要的准备工作,那就是谷子发酵。谷子选用早籼稻,头天用井水浸泡,第二天倒锅里加水大火煮透,煮到谷壳开花后起锅,摊在笪上晾凉,待温度降到室温时再拌入碾碎的酒饼,继续在笪上摊晾一天,然后入大瓦缸酵藏。谷子在缸里完成发酵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所以祖母得先把酒饼散发下去。印象里,祖母一条扁担挑着两大蛇皮袋谷烧饼,扁担头上挂杆小秤就出门去了。那时我跟祖母睡,舍不得她走,一直要跟到出了村口,才让父亲死拖活拽拉回家来。

祖母娘家在瑞金大柏地乡,杨姓,是当地的望族,祖母说她的祖父是文化人,为人正派,思想开明,不让家里的女性裹小脚,所以祖母得以保存了一双自然的大脚,得以不囿于三尺灶台。这样的家风也成就了祖母温厚良善、坚韧自尊的性格。瑞金的各个乡镇,祖母没有不熟悉的,很多人也知道她是杨姓族里出来的女子,都愿意请她来家里蒸谷烧。祖母走的第一站就是她的娘家,一担酒饼散发下去,有那才分家的,年轻媳妇不懂怎么煮谷子发酵的,祖母一一教授方法;有那秤了酒饼没有钱付的,祖母就让赊账;有那鳏寡老者,没有气力煮谷子的,祖母帮着起锅拌料。

等到所有酒饼发完,祖母回家来,担子还没搁下,我们几个孩子就围着祖母乱掏她的布口袋,嚷着,婆婆我要果子,婆婆我要果子。祖母总未曾让我们失望过,不是一布袋马蹄,就是一包米糖(麦芽糖),或是几块油炸鬼。在家休息几天,祖母洗刷干净蒸酒用具,一个大的木酒甑,和搁在木甑顶上冷却用的一只木盆,锡制酒漏一个,引酒的竹筒。

进入腊月,祖母挑了酒甑走村串乡蒸酒去了。我们那家家都是烧柴火的土灶,灶台通常搁一口大锅,三口或两口小锅,蒸谷烧是在大锅上进行,锅里加适量的井水,放入酒甑。井水是手摇井抽上了的,清冽甘甜,蒸出的酒异常清冽,与此水质不无关系。酒甑里装入发酵好的谷子,安置好酒漏、引酒管、酒瓮,顶上搁好加冷却水的木盆,木盆连接一根竹槽。大火猛攻,水汽升腾,与发酵后的谷子作用,产生酒蒸汽,酒蒸汽上升到盛满清凉井水的木盆底,遇冷凝成液体(谷烧),这些液体顺着甑器壁流到中间的引酒槽,然后从酒漏流入引酒管内,最后缓缓地流入酒瓮里。冷却木盆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就会变热,要通过竹槽慢慢放了,再加冷水。这非常重要,如果控制不好,影响出酒质量。

家乡谷烧酒色清澈透明、醇烈浓香。家家都要在年底前蒸上几甑谷烧,年里祭祀祖先、招待亲朋处处用到。村里女人能干,善饮,有男子气概。记得小时候,过年时节,族里婶婶姆姆端出自家的拿手菜和果盘,聚在一起,聊天吃酒,人人面前土碗筛满谷烧,吃到红光满面,杯盘狼藉,无人醉倒。有时,我们小孩过去凑热闹,也给我们筛酒,不过只许喝甜腻腻的米酒。谷烧含有草药成分,可解疲劳,祛风去痛,活络筋骨。村里人常年田间地头劳作,回家饮一杯谷烧,浑身通泰。村里万保公公有个习惯,晚上睡前一碗谷烧,天天如此,身子硬朗到八十岁还能下地犁田。

祖母自从瘫痪后,再没吃酒,那些伴随她多年的蒸酒器具,搁置老屋的木楼上,空置多年,村里的女人也多出外打工,蒸谷烧这一手艺几近绝传,年里家家喝的是店里买的,勾兑过的瓶装白酒。去年老家连日暴雨,老屋倾塌,那些蒸酒器具也一并给埋没了。

责任编辑   杨   枥

猜你喜欢
糯米饭野菊花祖母
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可以吃吗?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糯米饭
祖母家的夏天
祖母
跟踪导练(一)2
祖母家的夏天
野菊花
野菊花(外一首)
风中的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