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语法的自然灾害新闻语篇及物性对比分析*

2019-12-23 08:44
阴山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命体物性参与者

周 文 娟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80)

不同的语法对及物性有着不同的假定、目标、原则和方法。[1]本文以生态语法为理论依据,结合汉、英、日及物性构成特征,对三篇日本地震报道及物性的过程和参与者角色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目的在于解决如下三个问题:(1)三篇报道在及物性过程表征方式上有何异同点?(2)三篇报道在参与者角色表征方式上有何异同点?(3)这一对比分析对丰富及物性理论和生态语法的内涵有何启示?我们先来简要论述一下本文的两个理论依据,包括汉、英、日及物性概述以及及物性的生态语法视角。

一、理论依据

(一)汉、英、日及物性概述

及物性起源于国外的句法学研究,汉、英、日三种语言的及物性构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三者及物性都是以动词为中心展开的,据此划分出句子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因此,及物性是句子及物动词对主语/施事和宾语/受事的双重要求。日语句子及物性与汉、英单及物动词(monotransitive verb)、双及物动词(ditransitive verb)和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的说法不同的是采取自动词和他动词的说法。

何伟、耿芳以环境保护公益广告语为例,分析了英汉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角色的差异,发现英语广告语主要通过心理过程凸显生态意义,注重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汉语主要通过动作过程表达生态意义,侧重人对自然的趋向意动。[2]何伟、张存玉运用系统功能类型学,考察了英语、法语、日语、韩语、汉语和尼泊尔语六种语言中表达气象意义的小句,探讨了该类小句在跨语言条件下的及物性特征,并揭示了该特征存在的动因。[3]

(二)及物性的生态语法视角

生态语法主要的学术渊源就是功能语法。功能语法有两个版本——悉尼语法和加的夫语法,二者对及物性的描述都集中在小句的意义层,不同主要集中在对过程类型的分类和参与者角色的阐释。[4]生态语法是对功能语法的生态延展和细化,强调语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语言的增长主义、等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等非生态性。建立起二者联系的就是生态语言学的“韩礼德模式”[5]。这些观点都成为生态语法对及物性描述的重要假定和方法。国内生态语法的创建者是何伟团队,已经初步勾画了生态及物性系统等语法描述,对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角色进行了生态拓展和细化。[6]鉴于此,本文从生态语法视角出发,结合汉、英、日及物性基本构成要素,对比分析三篇日本地震报道。接下来我们对本文的分析框架进行说明。

二、分析框架

(一)分析方法

本文进行的对比分析大体上分为如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语篇中小句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角色的标注和统计;第二步是判定三篇报道的及物性多样度,此处的及物性多样度是指某一或者某两个报道在选择过程类型和参与者角色时存在的显著差异性。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下文过程和参与者角色相异性分析中结合实例,展开分析和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角色参照如下分类标准:(1)及物性过程分为动作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交流过程和存在过程,每类过程又根据不同的语义成分配置有不同的子类型;[4][7](2)参与者角色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前者可以细分为人类生命体(个体和群体)和非人类生命体(动物和植物),后者可以细分为物理性非生命体和社会性非生命体。[8]524

(二)语料说明

本文选取三篇日本地震报道:汉语语篇题为《日本宫崎县6.3级地震 专家:该海域每30年一次强震》(“中国新闻网”,2019年5月10日),英语语篇题为“Earthquake jangles nerves across Japan”(“中国日报网”,2018年11月28日),日语语篇题为“北海道で震度6強の地震発生 今後数日は強い地震の可能性”(“人民網日本語版”,2018年9月7日)。三篇报道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对日本近两年发生的震级较大(5级以上)的地震的报道。接下来本文从过程和参与者角色两个方面对上述三篇语料进行了标注。(1)各例句中及物性过程和参与者角色类型由方括号内术语缩略语表示,具体语义依照文中出现前后顺序如下: [Af]Affected受事,[Pro]Process 过程,[Ag]Agent 施事,[PrEx] Process Extension 过程延长成分,[Ca]Carrier 载体,[Pro-At]Process-Attribute 载体-属性,[At] Attribute属性,[Ext]Existent 存在方,[Loc]Location 位置,[Comd]Communicated 交流内容,[Comr]Communicator 交流方,[Ag-Ca] Affected-Carrier受事—载体,[Dir: So] Direction: Source 方向:来源, [Cre]Creature 创造物,[Tk] Token 标记,[Vl]Value 价值,[Ph]Phenomenon 现象,[Perc] Perceiver 感知者。[4]

从表1可以看到,三篇报道的及物性过程分布特征有相似性,也有相异性。总体上看,三种语言都大量使用动作过程。在对各语言的过程总体特征进行纵向对比之后,我们现在从三个语篇的动作过程说起,重点分析各过程和参与者角色在具体类型方面的异同。

表1 汉、英、日语篇过程类型和数量

三、过程:对比分析

(一)相似性

1.均大量使用带受事双参与者角色动作过程

就过程表征而言,三篇报道均大量使用带受事双参与者角色动作过程。作为表征外部事件各种事件和活动的过程类型,动作过程是及物性系统中涉及词汇最多、多样性最强的类别。[3]36三篇报道涉及的动作子类型按照占比大体上又可以分为单参与者角色、双参与者角色和使役动作过程(见表2)。我们接下来结合示例,从数量最多的双参与者角色动作过程说起。

这类动作过程大体分为三小类(见表2):带受事、带创造物和带方向。三篇报道共有的类型是带施事类(如例1)。这类动作过程类型均使用被动语态,强调地震发生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例1

(1)而2016年发生熊本大地震的熊本市及熊本县多个城市[Af],也被观测[Pro]到震度4摇晃。

(2)No abnormalities or problems[Af] werereported[Pro]byany nuclear plants in the affected areas[Ag].

(3)震源周辺で[PrEx]4回にわたって余震[Af]が観測されており[Pro]。

表2 汉、英、日语篇动作过程类型和数量

2.均较少使用归属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反映两个事物的逻辑关系,是关于“什么是什么、像什么、在哪、拥有什么、与什么相关”的一个过程类型[4]95,包括归属关系过程和识记关系过程(见表3)。

表3 汉、英、日关系过程类型和数量

三篇报道都使用归属关系过程,归属关系过程描述某个实体为某个群体的一员或者负载某种特征[4]97。实体被称为载体(Carrier),实体所具有的特点被称为属性(Attibute)(见例2)。

例2

(1)地震深度[Ca]约25公里[Pro-At]。

(2)规模[Ca]推[Pro]估6.3级[At]。

(3)Most people[Ca]were[Pro]awake[At] and able to escape.

(4)The earthquake[Ca]had[Pro]a depth of 50 kilometers[At].

(5)今回の地震による[PrEx]津波の影響[Ca]はない[Pro-At]が、いまだ強い余震が続いている。

(6)そのうちの2回[Ca]はマグニチュード5以上[At]だったという[Pro]。

(7)最新の報道によると[PrEx]、死亡[Ca]2人[Pro-At]、心肺停止[Ca]7人[Pro-At]、安否不明[Ca]33人[Pro-At]となっている。

(8)人々[Ca]は暗闇の中[At](でした[Pro])。

3.均少量使用带位置存在过程

三篇报道都使用带位置存在过程,表达“有某人或某物以动态或静态的方式存在于某处”的基本意义[4]138-139。汉、英语篇各使用3个,日语语篇使用1个(见例3)。

例3

(1)这起地震的震中[Ext]位于[Pro]宫崎县外海的日向滩[Loc]。

(2)出现强烈摇晃的地区[Loc],可能容易[PrEx]发生[Pro]落石及悬崖塌陷等情况[Ext]。

(3)另外在地方铁道部分,鹿儿岛县、日丰线、吉都线[Loc]也发生[Pro]晚点情况[Ext]。

(4)The temblor hit Kutsukake, Bando city, about 50 kilometers northeast of Tokyo, withthe epicenter[Ext]located[Pro] ata latitude of 36.1 degrees north and longitude of 139.9 degrees east[Loc].

(5)Japan[Ext] islocated[Pro] ona major seismic fault known as the Median Tectonic Line[Loc], which begins near Ibaraki prefecture and stretches all the way to Kyushu.

(6)Around 40,000 of them[Ext] still wereliving[Pro] intemporary housing[Loc] as of 2017.

4.均少量使用交流过程

交流过程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换的经验过程,涉及交流方(Communicator)和交流内容(Communicated)两个语义成分。[4]128-129三篇报道都使用交流过程,表达“有某人或某物以动态或静态的方式存在于某处”的基本意义。[4]138-139汉语语篇使用6个,英、日语篇各使用2个(见例4)。

例4

(1)JR九州岛公司[Comr]表示[Pro],九州岛新干线部分区间因为停电,造成新干线列车暂停行驶,之后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过后复驶,让双向列车最多出现约15分钟晚点;另外在地方铁道部分,鹿儿岛县、日丰线、吉都线也发生晚点情况[Comd]。

(2)A magnitude 5.0 earthquake struck Japan’s southern Ibaraki prefecture on Tuesday, with no reports of major damage or injuries[Comd],authorities[Comr]said[Pro].

(3)安倍晋三首相[Comr]は、「人命第一で、政府一丸となって災害応急対応に当たっていく」[Comd]としている[Pro]。

(二)相异性

1.各语篇对动作过程子类型的多样化选择

首先,日语语篇较多使用唯施事单参与者角色动作过程,这类动作过程较为突出动作的发出者或者执行者,[4]38特别是地震作为自然力量具有的突发性以及地震发生后带来的影响(见例5)。汉、英语篇中这类动作过程就较少。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日(9个)>汉(7个)>英(7个)。

例5

(1)北海道で6日未明[PrEx]、マグニチュード6.7の地震[Ag]が発生した[Pro]。

(2)いまだ強い余震[Ag]が続いている[Pro]。

(3)今回の地震の影響で大規模な土砂崩れ[Ag]が発生し[Pro]。

(4)北海道全域で[PrEx]停電[Ag]となった[Pro]。

(5)また室蘭市の三菱製鋼特殊鋼の施設内で[PrEx]は火災[Ag]が発生した[Pro]。

(6)未来一周左右,仍可能出现[Pro]最大震度5弱左右的地震[Ag]。

(7)The quake[Ag]hit[Pro]at 8:33 am local time[PrEx].

其次,汉、英较多使用带方向双参与者角色动作过程,日语语篇未使用这类动作过程(见例6),这类过程中出现了复合参与者角色语义成分“施事-载体”。 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英(3个)>汉(2 个)>日(0个)。

例6

(1)住在大分市内70多岁男性[Ag-Ca]在自家庭院修剪草木时[PrEx],从大约2.5米高处[Dir: So]摔落[Pro]。

(2)Japanese people[Ag-Ca] are stillrecovering[Pro]from the disaster[Dir: So].

第三,汉、英语篇使用使役动作过程,日语语篇未使用这类过程(见例7)。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汉(3个)>英(1个)>日(0个)。

例7

(1)这起地震[Ag]造成[Pro][宫崎市及宫崎县第2大城都城市[Loc]出现[Pro]最大震度5弱摇晃[Ext]]。

(2)The tsunami sparked a cooling system failure at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resulting in a level 7 nuclear meltdown and the release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which[Ag]forced[Pro][about 470,000 people[Ag] toevacuate[Pro]].

第四,汉语语篇使用带创造物双参与者角色动作过程,英、汉语篇均未使用(见例8)。这类过程与其它动作过程子类型相比,较为突出“创造物”(Creature)这个语义成分。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汉(1个)>英=日(0个)。

例8

1996年地震[Ag]也曾引发[Pro]海啸[Cre]。

2.汉语语篇使用识记关系过程

在关系过程的统计中,我们发现只有汉语语篇使用识记关系过程。与归属关系过程不同的是,识记关系过程体现两个参与者之间通过价值(Value)识别标记(Token)[4]104(见例9)。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汉(2个)>英=日(0个)。

例9

(1)这次规模6.3级[Tk]算是[Pro]稍微小一点的地震[Vl]。

(2)在日向滩持续发生地震[Tk]是[Pro]其特征[Vl]。

3.汉、日语篇使用感知心理过程

感知心理过程体现人对感知世界动作、状态和结果的反应[4]80,涉及感知者(Perceiver)和现象(Phenomenon)两个语义成分。在心理过程的标注中,只有汉、日语篇使用感知心理过程,英语语篇未使用这类过程(见例10)。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汉(5个)>日(1个)>英(1个)。

例10

(1)这个海域过去每隔约30年就会发生规模7级地震,1996年地震也曾引发海啸[Ph],住在沿海地区民众[Perc]要多加留意[Pro]。

(2)民众[Perc]要留意[Pro]后续地震活动[Ph]。

(3)特别是未来2到3天,民众[Perc]要多留意[Pro]规模大的地震发生[Ph]。

(4)至少这1到2天要特别留意[Pro]会不会出现规模7级的地震[Ph]。

(5)在1996年10月发生地震时,伴随强烈摇晃也发生过海啸[Ph],住在沿海地区的民众[Perc]要多加留意[Pro]。

(6)まだ住宅に取り残されている人が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Ph]見られている[Pro]。

4.日语语篇使用特殊存在过程

在存在过程统计中,我们发现仅有日语语篇使用“存在方+位置”这种特使存在过程小句,共计3个(见例11)。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日(5个)>汉=英(0个)。

例11

(1)また強い地震が発生する可能性[Ext]がある[Pro]ため、住民は被害防止の対策をしっかりするよう。

(2)震源からほど近い厚真町で[Loc]は土砂崩れ[Ext]が生じ[Pro]。

(3)まだ住宅に取り残されている人[Ext]がいる[Pro]。

我们来看看这三篇报道及物性的总体特征(见表1)。

(三)总体特征概述

从以上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三个语篇过程表征分布有如下显著特征:(1)过程表征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致性:大量使用动作过程,较少使用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这符合地震本身的突发性、震撼性以及灾难新闻报道的客观性;(2)三篇报道在过程表征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总体上汉语语篇的及物性多样度最高,英语语篇最低。

三、参与者角色:对比分析

我们在及物性过程标注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各语篇的参与者角色进行了分类。三篇报道仅涉及个体人类生命体、群体人类生命体、物理性非生命体和群体性非生命体四类,未涉及动物生命体和植物生命体(见表4)。

表4 汉、英、日参与者角色类型和数量

(一)相似性

1.均聚焦社会性非生命体

从比重上看三篇报道均关注社会性非生命体,大体上分为社会性地名、社会机构、生活场所、社会工具四类(见例12)。

例12

(1)社会性地名:“宫崎市”“宫崎县”“熊本市”“熊本县”“鹿儿岛县”“萨摩川内市”“佐贺县”“玄海町”“大分县”“大分市”,“Ibaraki”“Kutsukake”“Bando”“Tokyo”“Tochigi”“Gunma”“Saitama”“Fukushima”“Chiba”“Japan”“the Median Tectonic Line”“Kyushu”,“北海道”“アメリカ”“厚真町”“室蘭市”。

(2)社会机构:“日本气象厅”“JR九州岛公司”“九州岛电力公司”“川内核电厂”“玄海核电厂”“消防局”“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宫崎观测所”,“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nuclear plants”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建物”“学校”“気象庁”“地質調査所”“NHK”“街頭”“政府”。

(3)生活场所:“自家庭院”,“their homes” “temporary housing”,“3百万世帯”“範囲”“家屋”。

(4)社会性工具:“九州岛新干线”“双向列车”“日丰线”“吉都线”,“cooling system”,“鉄道”“三菱製鋼特殊鋼の施設”。

2.均较少关注物理性非生命体

相比之下,三篇报道均较少关注物理性非生命体,大体上分为自然灾害、自然物质和地理性地名三类(见例13)。

例13

(1)自然灾害:“地震”“海啸”“落石”“悬崖陷落”,“earthquake” “temblor” “quake” “tsunami”,“地震”“津波”“余震”“震源”“土砂崩れ”“火災”“災害”。

(2)自然界物质:“radioactive materials”。

(3)地理性地名:“日本九州岛宫崎县外海”“海域”“日向滩”。

(二)相异性

1.汉语语篇突出个体性人类生命体的专业人士

汉语语篇使用大量个体人类生命体进行报道,分为专业人士和受害者两类。日语使用1个,英语没有(见例14)。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汉(4个)>日(1个)>英(0个)。

例14

(1)专业人士:“专家”“中村雅基”(日本气象厅地震海啸监视课长)、“山下裕亮”(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宫崎观测所助教)。

(2)受害者:“70多岁男性”。

2. 英、日突出群体性人类生命体的受害者

日、英语篇使用大量个体群体生命体进行报道,以受害者为主(见例15)。汉语使用“民众”1个群体生命体。这一项多样度就可以标记为日(10个)>英(9个)>汉(1个)。

例15

(1)“多数の死傷者” “数千人”“(死亡)2人”“(心肺停止)7人”“(安否不明)33人”“人々”“10人(救出された)”“人命”。

(2)“injuries” “most people”“residents”“22,000 people”“470,000 people” “Japanese people” “more than 90,000 evacuees” “around 40,000 of them”。

(3)专业人士及其他:“authorities”,“住民”“记者会”。

从以上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三个语篇参与者角色表征分布有如下显著特征:(1)主体参与者角色表征方式的选择上存在一致性:大量社会性非人类生命体,较少关注物理性非生命体,符合地震本身的破坏性;(2)三篇报道在参与者角色表征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性:总体上日语语篇的及物性多样度最高,汉、英语篇具有不确定性。

四、结 语

我们参照功能语法和生态语法的及物性系统理论,对汉、英、日三篇地震新闻报道进行了及物性分析,并引进“及物性多样度”这一概念,对三者及物性的差异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认为这样的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及物性系统理论和生态语法的内涵和外延。相信这些议题对于未来及物性理论的进一步探索(如系统功能类型学视角、生态语言学视角)具有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生命体物性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奇异的生命体
更 进 一 步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