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苗苗 丁正军 林振翀(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对教学产生冲击,并最终指向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分析高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思维革新和技术升级两个层面思考当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路径,促进高职体育的发展和完善。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赵大伟关于互联网提出的9大思维,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
“互联网+”概念的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互联网+”首先是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各项工作加上互联网,进而利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样态。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逐渐融合升级,显示出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变革能力。在此基础上,“互联网+”为人类生活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图景:信息生产和存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效率也得到极大提升,社会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更加高效、充分,人类生活的方式和节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
综上所述,“互联网+”在技术和理念两个层面的变革,必然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高职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适应和参与到“互联网+”所引领的时代发展中来。
“中心化”教学思维是一种从“中心—边缘”式思维视角来理解、把握、描述和解释教学世界的思维方式,具有独断、集中、控制等特性。在高职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成为教学环节的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处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边缘地位,学生单向度的接受知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中心,教学内容中学科知识中心,正是在这种各式各样的“中心化”思维约束下,阻碍着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在高职体育的教学中,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较为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然后在固定的场所师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完成知识的传递。在现实性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运动技术的表面形态,忽略技术动作形成的动作原理,这就导致学生只知道动作“是什么”,而不知道动作的“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就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影响高职体育的教学质量。
高职体育的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教学流程的标准化。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体育课的选课,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体育课的学习。学校或相关部门为教师教案的编写以及课堂教学安排了标准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框架中接受知识,培养成拥有同样技能同样技术水平的人。二是考试与评价的标准化,教师采用同样的考核方式,同样的评分标准衡量着每一位学生,使之成为合格的、标准的、同样的人。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仍是以课堂为主,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纠错传授运动技能,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掌握运动技能,如练习排球、投篮,教师在讲解完之后,就让学生练习一整节课,忽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技能的掌握及机体运动的情况,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场地设施与现代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发展显得格格不入。落后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设备将会严重影响高职体育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课堂缺勤率增加。所以,改变现有陈旧落后的场地设施及单一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急需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结合。
(1)“中心化”理念向“去中心化”理念转换。
去中心化是指:在一个有众多节点分布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是一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在“互联网+”背景下,“去中心化”教学理念改变了:一是学校中心,互联网教学改变了学习的空间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样一来,学校就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二是教师中心,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再围绕着教师,改变着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或化身的理念,教师慢慢的成为知识的传递着,引导学生学习。三是改变课堂教学的线性关系,在互联网背景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单向度的接受教师知识的传递,而是主动去获取知识,内化知识。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表演者,学生不再是观众。课堂教学成为“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可发言”、无既定中心的多向交互式活动。
(2)现实思维向虚拟思维延展。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虚拟技术的发展,迅速在教育领域得以推广和应用。虚拟技术的发展要求高职体育的教学理念应由现实思维向虚拟思维转变,模拟、改造或超越现实教学。具体来讲:第一,虚拟化教学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虚拟教学采用数字化教学形式模拟现实场景与事实,学生可以选择任何时间任何场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第二,虚拟化教学可以更好的剖析运动原理。虚拟性教学思维是以构建“如何是”为主要操作思路的教学思维方式。虚拟技术可以模拟运动过程,帮助剖析运动原理,使得学生更加清晰的从多角度、更深入的理解运动技术,帮助师生解决教学问题。虚拟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让体育课堂更加的生动,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标准思维向极致思维转变。
在标准化教学了理念中,体育教学往往关注课堂教学与目标是否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教授的运动项目是否是社会所需要的或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体育课所达到的效果是否满足预期,所有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标准”在进行。而极致化教学理念是一种以追求卓越为思维活动指向,以是否满足或超越学生需求、期望来考量、分析、评判教学活动的卓越化教学思维。具体来将,第一,教学环节极致。在极致化教学理念中要求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达到“无缺陷”,避免出现错误环节,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极致。第二,教学评价的极致化。极致化理念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设定相应的教学评价,要对学生相关需求及时跟进,以期更好的促进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与个性化发展,使学生产生超越预期期望的效果。
(1)建立和完善公共体育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类似于慕课或校内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体育资源,如:体育赛事欣赏,运动技战术分析,竞技规则的解读等。利用平台反馈的大数据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运用电子显示屏、VR眼睛等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发体育教学APP,帮助教学。教师可以在APP教师客户端上传视频、文档、图片等教学课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选择学习,APP的研发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体能进行监测,实时记载和考核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2)建立体育技能教学虚拟仿真中心。
虚拟仿真系统能够构建具有情景化、沉浸式的交互训练空间,具有教学过程三维记录、训练过程智能反馈、讲评过程智能分析、考试过程只能评判等功能,使整个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学生每次进行运动训练后,系统会自动评分,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的体育教学模式。
(3)建立体育微格场馆。
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以及虚拟技术将实验室由室内转向室外运动场,对学生的整个运动过程进行监控,利用实验室反馈数据对学生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在上课时,利用微格实验室对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分析和诊断,帮助学生快速、全面的掌握运动技能。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将“互联网+”与高职体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体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及体育教学技术的进步,提升体育教学的创新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高职体育发展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