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健康中国”看“健康校园”
——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9-12-23 14:31朱传健刘姗姗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500鄞州区东南小学浙江宁波3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社团校园

□ 朱传健 刘姗姗(.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500;.鄞州区东南小学 浙江 宁波 3500)

1、引言

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纲领》首次提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明确目标。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做法表明了国家对学生体质和国民素质的深刻关注,也表明了实现“健康中国”的决心。校园体育文化在高校学生教育中承担高效的育人功能,是塑造体育精神、培养体育意识,锻炼体育技能,成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加速器”。

2、校园体育文化的制约因素

2.1、体育工作缺支持

1999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省优势专业、骨干校、特色专业等各种院校评比,学校将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人才引进、专业建设、实训设备等方面,对体育物质文化的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学校体育设施陈旧、篮球场地开裂、室内场地不能满足上课的需要等等问题都严重制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2.2、体育活动缺创新

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体育部门、团委的走访得知,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的大型体育活动基本上是运动会、体育文化节,部分学校将团委开展的“三走”活动与体育文化节融合在一起,融入篮球、足球、羽毛球、荧光夜跑等活动。学校和学院举办的活动覆盖面小,学生动员难度大,活动缺乏指导,活动内容不够新颖最终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缺了“人气”。

2.3、体育育人缺重视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观念的转变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基础,体育育人的成效是显性的,而这种显性效果往往被人忽视。一些大学生,从小到大在家长的错误引导下只重视学习成绩,很少把精力投在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上面。面对让人头疼的“熊孩子”、“坏孩子”许多家长都有些束手无措,但当他们走进体育,仿佛成为了守规矩、共进退的“好孩子”。让体育实现育人,获得健康习惯、健康生活、健康身体的正向转变,才能营造出“健康校园”。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实施路径

3.1、体育物质文化

加强对体育经费的支持和对体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对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硬件尽快改造和完善,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到“门常开”、“灯常亮”。围绕学校专业特色、土地风貌、人文特征进行特色的体育资源开发,把学校荒废的不常用的体育场地利用起来。学校职能部门可以“体育工作室”为载体进行体育健康工作普及,开展体育康复、体育裁判、赛事志愿者、健身课程等专项工作,加大体育工作室的投入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一专多能体育人才。

3.2、体育制度文化

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职能部门的任务,分工明确,不要因事开会,开会做事,无会无事,要把事情落在实处而不是落在形式上。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校园“戒严令”“戒酒令”要有效落实,就要从教师抓起,从公共场所抓起,从课间抓起,从制度上的严要求引领更高的生活方式。

现在高职院校基本达到了“万人高校”,但是“万人高校”中开设体育专业的少之又少。所以,高职院校也不会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流,高职院校应出台与学校专业相适应的职业体能课程,将学生职业所需要的职业体能与健康学习方式相结合,将体育课程建设写进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此外,建议学校设置体育类的专项奖学金,除体育竞赛获奖者以外,体质测试TOP10可以获得学校体育专项奖学金,从奖励制度上激励学生主动运动。

3.3、体育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体育精神的塑造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1968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进程中受伤,他缠着绷带、拖着流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索性退出比赛时,艾哈瓦里回答到:“我的祖国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不是派我来听发令枪声的,他们要我来冲过终点的。”这就是体育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本人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的走访,建议学校专设体育宣传橱窗,宣传学生优秀体育事迹;在人流量大的活动区域配备LED转播体育赛事,替代以往的喷绘和横幅,让学生更直观了解体育、讨论体育;学校要设有体育标志物、体育人物雕像传递体育精神;体育部门要有自己的APP宣传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查询学校体育活动,做好提前准备,提前锻炼。学校体育第一课可借鉴学习“清华体育”第一课,进行集体体育知识普及和宣讲,邀请知名体坛人物现场授课,传递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3.4、体育行为文化

(1)加强体育社团建设。

因地域及风土人情不同,各高校体育社团种类也各具特色。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对学校技能型社团支持力度很大,体育类社团的管理还是困难重重。如:体育社团指导教师配备不齐;体育社团课程参与度不高;体育社团奖励机制不够吸引力等,这些都是制约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给与指导教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社团优秀指导教师与教师年终教学考核挂钩,对于社团工作突出的,所带学生技能比赛突出的可在职称晋升上加分;定期为社团开放课程,课程分提高班和基础班,分层分类教学;对社团主要干部给与一定奖励,与学校评奖评优结合在一起。

(2)办好体育文化活动。

每年一次的校运动会是学校最常态化的大型体育活动,建议学校举办运动会的同时开办趣味运动会,将原有的两天运动会改为三天,其中一天为阳光体育项目,给与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的机会,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获得感和快感。各二级学院也可举办富有专业特色的趣味运动会,如:汽修专业可以使用废旧轮胎进行翻越障碍比赛、旅游学院采用校园定向越野拉力赛、文秘专业进行广播体操、排舞比赛等,将体育项目与企业文化,行业对职业体能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还能打造出“一院一品”的体育特色项目。

体育活动的举办尽量选择在室外场地,室内虽然有较好的条件和优势但活动的公开和宣传效果不好。此外,校园体育活动要打好“组合拳”,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引进来”可以将大众健身项目引入学校,将马拉松变成校园马拉松,将社会上新兴项目和新兴产业的资源和专业团队引进学校。“走出去”要让我们的学生体育社团与行业企业进行比赛交流、体育社团给社区送去健身指导都可以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也会大大提升体育参与度。

(3)重视体育课程效果。

①体育改革的道破与突破

学校体育改革的首要问题首先要解决师资问题,部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学校的话语权相对较弱,这也让部分体育教师不想献策。教学成了没有花样的十年上一门课,学生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会减弱。对于新引进的体育教师,学校要针对新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师徒结对帮扶、课程组建设、抓实践教学。此外,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张伯苓曾言:“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这就明确了体育工作的突破口要从顶层引起重视,从上而下执行才有效果。

②体质测试的淡化与规划

让学生走出寝室提升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是各个高校至今无法攻克的难题。有些高校为了倡导学生体育锻炼,采用“打卡”等方式,学生为了应付打卡也是奇招百出,轮流代跑,代打卡等等。体育锻炼本是一项促进身心健康的有益活动,确成了“做生意”、“斗智斗勇”的教技场。建议将体质测试规划在第一、第二课堂,将体育锻炼课程和体育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连接;严格控制体育免修学生数量;建议开设专门的体育俱乐部课程,针对体质测试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教授正确的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从根本上解决因动作错误导致不会跳远、不会拉伸、不会跑步等现象。

③体育课程的科学与乐学

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令人印象深的是一句口号:运动第一,学习第二。体育课几乎与文化课平分秋色,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相信体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而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满足108学时仍存在未有效执行的现象,排课时间不合理,上课人数多,学生选课自主性不强,众多问题影响着体育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建议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体育教师特长开设职业体能课程,以学生从事职业所需的身体体能锻炼为主要课程内容,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开设选修课,拒绝“水课”打造“金课”,促进体育课程“一课一品”的形成。

4、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纲要》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足见对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体育文化要发挥健康的育人功能就要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上下功夫,加强管理和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的联动,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社团校园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