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为 李少华(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谭丹华、马勇认为体育素养是体育文化与体育技能的综合变现,由体育文化、意识、习惯、能力、以及品质等组成,是衡量体育水平的重要标杆。曾旭升等认为,体育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体育方面的修养,综合起来应包括四个方面∶健康意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身体素质。
结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体育素养是对体育的综合体现,包括受体育文化的熏陶造就的优良品德以及潜移默化的意识、习惯、知识的积累等,也包括实实在在身体技能的掌握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幼儿体育素养是幼儿通过体育教育或体育文化的影响,使幼儿心理和生理得到升华和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行为,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具备高贵的道德品质。
幼儿体育素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常被人们所忽视。笔者以“幼儿体育素养”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搜索,仅搜索到7篇文章,但都以教师、家长体育素养的研究为主,单纯对幼儿体育素养进行的研究相对匮乏。现阶段,学者们对学生素养的研究集中于义务教育及其高等教育阶段,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体育素养却很少涉及。幼儿体育素养的缺失是造成义务阶段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增加等问题的重要因素,所以,单纯从中小学生层面进行改善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对幼儿体育素养的培养。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体育素养的研究也集中于学校体育当中,如美国将体育素养作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英国颁布《小学体育素养框架》用于指导教师、家长发展青少年体育素养;加拿大将体育素养列入学校体育、联邦教育法规及运动员长期规划中。我国也在《关于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的基本原则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我们在注重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同时,也应关注和重视幼儿体育素养的培养。
(1)幼儿体育是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基础,幼儿期体育素养的建立和发展对后期个体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素养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它包括人们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在体育锻炼中陶治情操、不断地修炼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等,这个过程需要贯穿个体发展的始终,都是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幼儿在幼儿期通过体育教育的培养或相关体育影响的熏陶,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具同时备良好的体育兴趣、体育行为与习惯等,建立初步的体育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建立良好的体育素养基础,为后期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体育作为后期升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体育素养在体育考试方面能够让教师省心,家长放心;
(2)提升幼儿体育素养是弥补公民体育素养的薄弱环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体育氛围,有利于我国公民体育素养的提升。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落地实施,幼儿人口显著增加致使该群体不断扩大,幼儿体育素养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方参与。提高公民体育素养,加强健康思想的建立,促进全民健身的有效落实,我们必须要从源头抓起,重视和加强幼儿体育素养的培养,我们要大力提倡、宣传提升幼儿体育素养的重要性。加强幼儿体育素养相关研究,对弥补和完善我国公民体育素养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幼儿体育素养的建立是促进其适应社会和有效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体育教育的培养与体育活动的参与,可以促进幼儿人格的培养和性格塑造,从而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交际能力。幼儿参与体育运动,能够使其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同时也能够抒发个人的不良心绪,从而使幼儿保持一个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会增加家庭幸福感,也会影响到家长对体育观念的认知,从而使他们的体育素养也等到提升。体育素养也是一种体育文化的体现,人们体育素养的提升,会促进体育文化更高的传播和发展,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幼儿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身心发展应当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然而,我国目前缺少专门的幼儿体育管理机构,对社会的体育培训机构及幼儿园体育教育管理的不足,致使 “小学化”、“成人化”等超纲教学情况层出不穷,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体育素养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同时缺乏标准统一的幼儿体育素养测评体系,更多的只是幼儿体质方面的测定和评价,这对于幼儿体育素养的测评相对片面。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体系,所以投入的教育经费少的相对较低,导致幼儿园在体育场地的建设和相关器材的配置上呈现诸多不足。国家在积极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建设体育强国的同时,不应忽视幼儿活动场地的建设及相关器材的配置,对幼儿体育活动硬环境的投入上不应仅限于幼儿园。在公园、广场等休闲活动场所儿童体育器材的配置较少,幼儿经常使用大人健身器材从而造成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社区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影响社区体育、家庭体育的发展。
幼儿园体育教师组织相关体育活动是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对于幼儿身体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体育教师本身要具备扎实的体育技能与丰富的体育理论基础,是有效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幼儿体育教师体育专业知识不足,体育素养较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不能培养幼儿的体育兴趣与习惯,此情况严重影响着幼儿体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家长们体育素养偏低也是影响幼儿体育素养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家长对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深刻,觉得体育活动就是“玩玩”而已,是一种简单的游戏活动。对于体育塑造人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认知不足。少部分家长对体育的认知还停留在“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上,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追求智力的发展,希望幼儿园开展更多的认字、算数等教学活动。这种思想观念是不科学的,幼儿时期应当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发展智力的同时也应注重幼儿艺体方面的发展,正确认识体育活动的价值,鼓励和支持幼儿园相关体育教学活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思想以及行为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影响。父母的体育素养较低,很少参与体育运动与锻炼,家庭体育氛围缺失,严重影响幼儿体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全面推广全民健身,加强全民体育观念和健康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体育氛围,让参与体育运动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幼儿园方面要积极渲染体育健康教育氛围,重视幼儿体育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加强各园间的体育交流,资源共享,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体系,更好地促进幼儿体育素养的提升。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等家庭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政府部门要加大幼儿教育领域经费投入,完善幼儿体育活动相关措施,在公园、广场等休闲活动场所也应进行儿童体育器材的配置,避免幼儿使用大人健身器材时造成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幼儿教师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提升幼儿体育教师福利待遇,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全面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加大经费支持幼儿体育发展相关课题研究,以科学完善的幼儿教育理论支持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的宏观管理,将幼儿体育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协调幼儿体育教育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幼儿园的宏观管理。积极引导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研究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园长岗位培训和教师职后培训,实施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幼儿园监督评估。重视幼儿体育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应管理体制,积极研究幼儿体育教育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
创新幼儿体育教师培养方式,学前教育要增设体育教育相关课程,而师范院校和体育院校也应增设学前教育等课程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让他们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进入幼儿教育领域发展。同时加强幼儿教师职前职后体育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体育素养与体育教学能力。政府部门或幼儿园应当组织开展一些家长课堂,要求有关体育专家来对家长们进行授课,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知与理解。只有家长们的体育素养提高了,才能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希望家长们认识到家庭体育的重要性,合理规划和安排,多带领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与习惯,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一道“健康之门”。
为监控和综合评价幼儿体育健康素养,需要建立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较为灵活的监测与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幼儿的体育健康素养水平,确保幼儿体育素养持续稳定发展。构建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三位一体”的体育素养测评体系,充分发挥协调、联动效应,共同助力幼儿体育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