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病患者树突状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及其治疗进展

2019-12-23 13:46冯季孙亦兵
微循环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共培养单核细胞外周血

冯季孙亦兵

肾功能不全发展至晚期,患者体内出现代谢废物与毒物蓄积,内环境严重紊乱,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者衰竭,形成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研究认为,免疫功能障碍是ESRD发展进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炎症反应失控引起免疫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又能恶化炎症反应及引发器官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终将ESRD患者置于危险境地[1, 2]。因此,恢复患者免疫功能业已成为救治ESRD的一个新方向[3]。截至目前,已有较多研究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量与功能变化在ESRD发病过程中作用的报道[1, 4, 5]。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可连接机体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参与机体多种免疫功能的调节过程[6];DCs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可导致ESRD患者免疫功能缺陷[7]。临床常用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方法,以及针对性干预DCs数量和功能的靶向治疗[8],已经或可能成为改善ESRD预后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为利用DCs干预治疗ESRD提供新思路。

1 ESRD患者DCs数量和功能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1.1 ESRD患者DCs数量和功能变化

研究显示,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外周血DCs数量减少,且其减少程度与残存肾功能呈负相关,即残存肾功能越多,DCs减少程度越低,反之亦然[9];慢性肾病患者外周血中髓性DCs比健康人降低29%,浆细胞性DCs和总DCs分别比健康人降低43%和38%,而且这些DCs数量的降低与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呈正相关[10]。DCs表面有多种共刺激分子,如CD1α、CD11c、CD123、CD40、CD80、CD83、CD86等,其中CD1α、CD11c、CD123作为DCs数量的标志物,反映DCs增殖情况,CD40、CD80、CD83、CD86作为DCs成熟的标志物,反映DCs成熟程度。不同来源的DCs的标志分子不尽相同,CRF患者外周血DCs的表面标志物为CD1α、CD40、CD80和CD83,数量少于正常人群,诱导淋巴细胞活性的免疫刺激能力也较正常人群低下;ESRD患者外周血中DCs在受到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的体外刺激后,反映DCs增殖数量的CD1α、CD11c、CD123以及反映DCs成熟程度的CD40、CD80、CD8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 12],表明肾病,尤其ESRD患者外周血DCs数量减少,且DCs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抗原递呈功能也出现障碍。

1.2 ESRD患者DCs数量和功能变化的机制研究

为了进一步明确ESRD患者外周血DCs数量和功能变化的发生机制,Lim等[13]应用免疫磁珠分选了健康人的髓样DCs和浆细胞样DCs,使它们与相应ABO血型匹配的ESRD患者的血清和不同浓度尿素溶液共培养,并进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试验,结果发现与ESRD患者血清共培养的髓样DCs在LPS刺激后,其CD40、CD80、CD83、CD86表达显著降低,分泌IL-2p70明显减少;与不同浓度尿素共培养的髓样DCs受LPS刺激后,CD40、CD80、CD83、CD86也剂量依赖性表达降低以及IL-2p70分泌减少。该作者还采用从ESRD患者血清分离中、小分子和大分子毒素处理正常髓样DCs,结果显示LPS刺激后,正常髓样DCs的CD40、CD80、CD83、CD86表达被抑制,疱疹病毒刺激后,浆细胞样DCs产生干扰素能力下降;而有效清除中、小分子和大分子毒素的ESRD患者血清对正常髓样DCs功能没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者还观察到,ESRD患者血清也可降低正常单核细胞来源DCs的功能及成熟程度[14]。表明ESRD患者外周血DCs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由尿毒症毒素所导致。这些毒素除了已知的尿素外,还包括大量的中、小分子和大分子毒素,如1甲基腺苷等45个水溶性小分子毒素、精氨酸等23个蛋白结合性小分子毒素以及瘦素等22个中分子毒素[15]。但引起DCs功能障碍的毒素究竟是其中何种成分起作用,抑或多种成分协同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2 干预DCs数量和功能变化的治疗措施

2.1 透析疗法

透析疗法通过清除体内蓄积的代谢废物与毒素,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加DCs数量,改善DCs功能,有效减缓肾功能不全和ESRD,已成为ESRD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常用透析疗法有常规HD、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ltration,OL-HDF,简称HDF)、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和PD。

Choi等[16]报道HD后ESRD患者单核细胞来源外周血DCs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CHC-II)、CD83、CD86和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经LPS刺激后前者IL-6水平较后者升高,IL-8、IL-1β、TNF-α水平与后者没有差异,DCs凋亡率和坏死率亦无差异。提示HD对ESRD患者外周血DCs数量和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HDF通过高通量透析器,以弥散和对流方式,高效清除ESRD患者外周血中、小分子物质;HP采用固态吸附剂,主要清除大分子物质,特别是蛋白结合率较高的物质,都有益于DCs数量和功能的改善。一项纵向研究比较了这三种血透方式的特点,认为HD较HDF更能提高ESRD患者外周血DCs的成熟能力、诱导T细胞增殖以及产生过剩的促炎细胞因子;HDF更有利于减少ESRD患者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能通过提高肾酶(Renalase,儿茶酚胺的代谢酶)水平,调节DCs的成熟与功能,从而稳定患者的免疫状态。HP与HDF一样能明显减少CRF患者并发症,还能提高CRF患者CD40、CD80表达水平,即HP可能对CRF治疗更有前景[17, 18]。

除了HD外,PD也是ESRD患者常用透析疗法。研究显示,PD后ESRD患者外周血DCs接受GM-CSF、IL-4、TNF-α等因子体外刺激后,可使其CD1α、CD11c、CD123表达接近正常,但对CD40、CD80、CD83表达、分泌IL-2的能力以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未见提升效应[12]。即PD对ESRD患者DCs的增殖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DCs成熟以及功能改善的作用并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不同透析疗法均可提高ESRD患者外周血DCs数量,但对ESRD患者DCs的成熟分化、功能改善作用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为兼顾改善DCs数量和功能,应探索不同透析方式联合使用,为ESRD患者提供新的组合透析疗法,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提高ESRD患者生活质量。

2.2 免疫疗法

ESRD的免疫治疗,多针对肾移植术后以免疫抑制为目标展开,作为提高未行肾移植ESRD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Verkade等[19]对7例报道透析患者分两次接种GM-CSF疫苗后,观察到其中6例患者产生了保护性抗体应答,增加了单核细胞MHC-II、CD54、CD40表达,但降低了患者循环血中DCs数量,却没有改变其抗原提呈能力。这提示GM-CSF处理可能成为提高ESRD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治疗方法,但GM-CSF处理使DCs数量减少及其免疫应答增加的不一致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还有学者报道了体外细胞研究中GM-CSF免疫干预对DCs分化与成熟的实验结果。戴勇等[20]收集不同分期CR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GM-CSF、IL-4体外共培养7天,再与TNF-α共培养2天后发现,无论早期,还是中、晚期CRF患者外周血的CD1α、CD11c、CD123、CD40、CD80、CD83阳性单个核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化为DCs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另外一项研究[21]显示,来自ESRD患者得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IL-4处理后生成未成熟DCs的数量,以及再经LPS刺激生成成熟DCs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表明即ESRD患者单核细胞向DCs分化、成熟能力较强。主要原因可能与ESRD患者CD14+、CD16+单核细胞增多以及较高的成熟效率有关。该结果表明单核细胞经GM-CSF等的体外刺激,能促进DCs分化与成熟,且发挥一定的抗原提呈功能,这为针对ESRD开展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方向。

3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ESRD患者外周血DCs表现为数量减少、成熟障碍、功能降低,其发生机制与ESRD患者蓄积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有关。目前开展的透析治疗方法对提升DCs数量和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差异,需要探讨和验证不同透析方法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优势。ESRD患者靶向DCs的治疗已见初步研究报道,如临床接种GM-CSF疫苗,以GM-CSF为主的体外刺激DCs数量与功能提升等,为ESRD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今后需加强以改善免疫功能靶向的多种免疫治疗应用于ESR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积极优化综合治疗措施,进一步提高ESR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共培养单核细胞外周血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瘤胃真菌与酿酒酵母仿生共培养提升秸秆发酵产乙醇量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共培养的水分状态对农杆菌转化玉米的影响
1种基于平板共培养筛选抗菌海洋放线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