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雪,闫苗苗,潘效红
(滨州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在开放大学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在线课程(慕课等)的大量涌现,现代高校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平台。混合教学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提出,目前,将混合教学的定义设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将网络学习和传统课堂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整体性的、开放性的、多面性和灵活性的可持续过程,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拥有“双主”模式的教学新趋势[1]。在何克抗、南国农和李克东等教育学者的推动下,混合教学集中“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在我国高校中逐渐开展起来。
混合教学的开展和研究之所以非常活跃,是由于其改变我国传统课堂“灌输式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改善应试教育对学生习惯和思维的禁锢,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实际应用的教学框架中,大学生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并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不断进行自我调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但混合教学体系仍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混合教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将对大学生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制约着混合教学改革的进程。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事业。2015年7月国家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进信息化教育的政策,致力于将网络技术注入我国社会发展中,实现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并开始重视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随着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国家逐步加强教学技术现代化的创新和教学设备的完善,使得混合教学改革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积极开展起来。混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主要有以下三大优势。
传统教学方式全部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受到教师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科研能力、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面限制,极具个性的学生对相同的教学方法会产生不同反应,使得教学效果不同。要保证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求课堂气氛活跃,也要求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和更新。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倦怠,缺乏激情,课堂气氛异常沉闷。这种学习氛围下,即使简单的知识点,也会因为学生的听课状态不佳,导致学习效果不良。混合教学的线上网络学习是教师课前通过专业手段录制好的视频,一方面涵盖了主要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保证了教师授课的状态和水准,使得线上教学内容充实、教学设计合理,实现网络课程的精品化。另外,线上网络平台还可以建立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将世界各国优质的教学资源汇聚一起。每门课程都有不同教师进行讲解,涵盖多种教学方式,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求。
混合教学的人性化和自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1)学习时间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由地安排学习进度,也可以利用视频的回退和重放等功能,反复学习,使学习更精细化。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一门网络课程的基础上,自行学习更多相关内容;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自行掌控学习速度,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成绩的提高[2]。(2)课堂学习方面:与“灌输式”教学相比,混合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将教师解放出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和研讨的场所。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课程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答疑,也可以根据讨论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兴趣,及时调整网络学习内容和课堂互动话题,更好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3)学习内容方面: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会因为各种干扰而分割成小片段,完整的学习过程并不代表好的学习效率[3]。相反,混合教学线上网络平台的片段化学习方式,更符合信息加工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目前,高校教学面临许多困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课程繁多的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有矛盾。传统课堂教学学时有限,任课教师会在教学大纲框架下选取重要章节和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无论是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还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都存在巨大困难和挑战。其次,学生学习基础和新知识吸收有矛盾。我国高考志愿的填报更多是依赖于学生的高考成绩或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知识基础。这种选择方式容易造成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容易学习,而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消化困难的情况。最后,课堂教学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很难在每节课实现随堂测试,使得教师很难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面对传统课堂的这些问题,混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有效缓解。混合教学的线上网络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完整的知识点视频,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可以选择快速学习、慢速学习或重复学习的方式来掌握知识点。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点的充分展示,另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吸收,很好地解决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长之间的矛盾。另外,在学习效果评价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每节课的随堂小测试成绩或讨论区的发言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校大学生个性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1)学习个性的转变:高校学习生活是学生将学习个性从被动消极向主动积极转变的关键时期。对于已经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来说,高校自主学习习惯的产生会比较容易,而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来说,失去了教师的督促,自主学习习惯的产生将困难重重。(2)成长个性的成熟: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型阶段,大学生的性格、情感、思维和意识在大学阶段会逐渐定型和成熟。从中学生角色转变为大学生角色,有了更多的自由和自主,但失去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大学生的个性成长阶段有时会出现迷茫、无助和焦虑等心理,甚至是抑郁。教学改革的目的不仅是推进教学效果优化,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大学生个性的特点,保证大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4]。混合教学是新时代网络科技带领下产生的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需求。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吸收率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中,虽然师生间互动有限,教师难以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教学,但这种方式适应学生长久以来的学习习惯。而混合教学的线上学习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监督,要求学生理性安排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认真执行网络学习过程。其线下课堂学习的所有环节(互动、讨论、答疑等),都建立在学生完成在线网络学习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进行网络学习或者学习效果不佳,在课堂上几乎很难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所以,混合教学这种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表明,学生希望在大部分教学内容中可以进行自主安排,对教师强制安排教学进度等行为有一定的排斥心理[5]。但在此过程中,“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个人能力,更潜在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基础和知识吸收能力,自主安排学习的进度,对线上网络学习有较高的满意度[6]。在线下课堂学习中,学生要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能有效准备疑难问题和讨论话题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完成答疑。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其环境的熏陶作用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丰富了学生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学生能在活动中感受到信任、尊重、成就和挫折等多层次情感,让个性得到张扬和肯定,对大学生性格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混合教学以网络技术为载体,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有创新性和时代性,符合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和要求,成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混合教学强调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线上和线下都可以团队合作,从而将课程学习变成一种校园活动。这种校园活动极其容易融入其他活动中,无论是线上知识点的讨论,还是线下课堂的互动,都能营造积极的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
混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尤其以线上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的时间安排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个性和个人价值能得到展现和肯定。高校的科研、实践、社团和竞赛等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挖掘了学生特长,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或社会活动,但传统教学方式把大部分时间固定在了课堂学习中,长期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其特长和爱好的发挥。混合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灵活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不仅保证了知识的学习,也能更好地安排其他活动。
我国高校教育根据国内外形式的变化,正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开始关注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众所周知,我国学生的学习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混合教学使学生由“倾听者”变为“参与者”,这种角色的颠覆性改变对学生的个性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混合教学的迅猛发展也挑战了传统的高校文化建设,冲击了大学校园生态的传承性,将我国高校文化与全球教育进行了新的融合,再加上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赋予了我国高校文化全新的内涵。新的高校文化氛围,将彻底改变高校生态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并随之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内外交流等行为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产生巨大影响。课堂上师生间的眼神交流、互动,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少学生学习中的抑制行为和焦虑情绪;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肯定和称赞,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和成就感,使得师生间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互动和情感交流[7]。在建立师生关系的“尊重、理解、信任、对话和自省”五大情感要素中,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更方便倾听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言论,加深了师生间的理解。著名学者叶澜教授说过:教学本质就是对话的活动。“对话”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手段,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最重要的途径[8]。混合教学的师生交流以“教师—网络平台—学生”为主,师生面对面交流变得更少。混合教学的线上学习中,师生的交流往往被限定在网络平台的“讨论区”或者邮件和信息交流,这种互动形式建立在文字基础上,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陌生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没有了教师面对面的讲解和交流,容易触发学生学习的焦虑和对知识的不确定性,也不利于教师进行人格示范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9]。所以,混合教学一方面不利于和谐师生情感的建立,另一方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品德示范教育。
目前,对网络教学中师生情感关联的研究较少,但综合文献报道我们发现,大多数学者会从某一方面进行突破,比如有学者认为应该通过加强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来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混合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建立和维护难度较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增强业务能力,积极更新网络学习资源。教师要关注和汇总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内容,按时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看到教师的付出,感受到和教师一起更新和增加学习内容的默契。(2)线下课堂的互动需要营造更为和谐、民主和自由的氛围。“线下”课堂学习是增进师生情感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尊重、民主、自由,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和理解。
大学生有时代精神的敏锐性,要求自由、尊重和民主,但缺乏自制力和自立能力。在网络新技术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交流、学习、交友、聚集等活动,充分张扬个性。但这个过程中,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和思考能力缺乏,造成很多问题[10]。混合课程的实施,将课堂学习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转换成大学生自我约束。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约束的要求,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极为不利。
面对混合教学可能对学生学习带来的懈怠,教师需要时刻跟进线上网络学习的情况,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将学习评价反馈给学生,增强学生网络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讨论区上传课程相关学习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将此作为成绩考核的标准之一。
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情况,我国医学类大学生的焦虑症状尤其突出[11-12]。造成大学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格、恋爱、家庭情况、专业满意度等,其中还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压力。徐州大学生焦虑报告显示,学习压力是造成徐州市1 931名大学生焦虑的第一因素[13]。学生学习压力更多是来自成绩考核,科学和公正的考核方式能有效降低成绩考核压力。现阶段高校的课业评价体系大多仍是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相结合,形式非常死板,但仍能按照一定规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混合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混合教学考核可以包括平台学习进度考核、课堂考勤、平台作业和课堂作业完成、期末考试等,考核方式相对较公平和科学。比如平台作业的评定,一部分可以是网络自动评分,一部分是教师批阅并给予反馈。这种方式不仅能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增加了和教师的交流,更能为教师评定平日成绩提供数据支持。
2017年8 月第三十五届“清华教育信息化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学校加快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混合教学的实施,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混合教学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影响不仅是课程改革方面,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也多种多样。
目前,对混合教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改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较少从大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进行研究。其实,对混合教学改革内容和实施过程的研究发现,混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尤其是情感、性格、品质和意志等方面[14]。这要求教师在混合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学效果,更需要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