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海,徐祥贵,古丽斯坦·艾则孜,郝 瑜,米力努尔·艾尼瓦,邱 娟,丁 强,2,陈 彦,2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克州人民医院,新疆 克州 845350;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将健康扶贫列为脱贫攻坚的七项行动之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贫困各项原因中最高的一项[1]。其中,大病因其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导致医疗负担加重,相关生活开支增加,影响患者家庭生活的质量,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一项重点内容。2017年国家卫计委开展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将大病集中救治作为行动措施里的第一项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救治要求。
新疆克州地区是“三区三州”的南疆四地州地区之一,所辖的三县一市均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市,当地卫生服务需求满足情况差[2]。“三区三州”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是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3]。2016年,国家提出了“组团式”医疗援疆战略,重点支援南疆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和健康扶贫工作。“组团式”医疗援疆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起到了实现民族团结、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作用[4]。江苏省是国家首批实施“组团式”医疗援疆的省市之一,支援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在支援克州地区卫生事业、实施健康扶贫和大病救治实践中,发现边疆地区实施大病救治存在的困难,并采取了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援疆中的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
克州是南疆的牧区,是我国唯一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主体民族的自治州。克州地处偏远山地,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牧民居住分散,多年来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转场放牧,过着随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5]。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普遍存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6],导致重大疾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以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为例,其发病率与海拔有显著关系[7]。柯尔克孜族牧民游牧区在高海拔的帕米尔高原地区,受先心病危害巨大。有研究表明南疆高海拔地区先心病儿童,因卫生条件所限,复杂畸形患者死亡率高于其他平原地区[8]。其他重大疾病救治也存在类似困难,整体而言,在克州地区实施健康扶贫,重大疾病救治形势严峻。
江苏“组团式”医疗援疆以受援克州人民医院为大病救治定点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重点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医院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大病救治能力;充分发挥援疆医疗人才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各支援省份的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搭建远程会诊平台,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半径,惠及更多疑难疾病患者。对大病涉及的各相关科室,医院配备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大病患者实施医疗救治,接受三县一市转诊的疑难患者。2018年初,医院建立了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7种大病救治专家组,以援疆医师带动本院医师开展大病救治。医院专家组成员同时作为自治州大病救治的救治专家,指导县市医院开展工作。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830号)文件精神,新增开展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大病的救治,医院成立了血液科,建立“阮长耿院士工作站”,对相关血液疾病开展专科治疗,并积极开展了脑血管介入、恶性肿瘤疾病多学科联合救治、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等各类重大疾病救治医疗新技术。2019年,再次新增成立肝癌、急性心肌梗死、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高血压(三期或中期合并并发症)、脑梗死、重症哮喘、艾滋病合并细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儿童苯丙酮尿症(PKU)15种大病救治专家组,扩大大病救治范围,更好的承担大病救治责任。
积极推进“一站式”结算,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对贫困患者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在出院时患者只需支付自付医疗费用。从2018年5月开始,在克州人民医院对所有城乡居民医保患者,全部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医院多次召开协调会议,优化服务流程,保证“先诊疗、后付费”制度顺利执行,建立城乡居民就医的绿色通道,方便患者就医。
根据重大疾病救治特点,医院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安全。重大疾病均属于危重疑难疾病,开展难度较大。医院充分发挥“组团式”医疗援疆力量,在2018年援疆专家选派过程中,根据大病要求申请肿瘤内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大病救治科室专家,由后方医院选派专家,提高大病救治质量,保证救治安全。此外,医院加强对医疗技术管理,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对科室执行医疗技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对新申请的包括大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等51项新技术,成立由援疆专家和本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技术的熟练程度、安全性、医技部门配合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保证技术实施安全。
根据重大疾病救治要求,医院重点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大病救治质量。根据自治区卫计委印发的《关于印发7类大病25个临床路径的通知》(新卫医发〔2017〕49号)文件要求,医院挑选适宜病种纳入临床路径。按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医院优化升级了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维护了包括医院可开展的6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2018年度实施临床路径3741例,比前一年增长3520例,路径完成率为83.22%,变异率为23.18%,达到管理要求。
做好大病救治的医保管理工作,保证医保优惠政策落实。在2014年度申报了8类14种大病纳入自治区大病救治定点医院。2017年度,根据政府救助政策将城乡居民22类64种大病均纳入大病医保报销。2018年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由医保报销、民政救助、大病救助、商保救助、贫困人员专项资金联合实施救治,累计救治6230人次。
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重大疾病多发,严重影响牧民身心健康,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2016年开始,江苏组团式医疗援疆实施“润心计划”,从江苏选派专家到克州开展手术治疗,目前已进行了19期,救治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患者154名。2018年开始实施患者自付费用全免,由援疆资金兜底,有效缓解了相关大病患者家庭的就医负担。江苏组团式援疆引进“金螳螂基金”,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进行定向救助,总共救治25人,每位患者救助金额为5000~20,000元。
健康扶贫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同的多元扶贫主体,以卫生部门、人社部门、民政部门为主体进行顶层设计,做到良好的协同[9]。从大病救助而言,专家组的建立涉及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只有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建立涵盖救治全程的诊疗专家组,才能更好的发挥救治功能。从大病救治的资金保障而言,首先需要民政部门对因病致贫家庭进行精准识别,再利用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医疗救助、社会慈善救助等综合救治,才能做到对因病致贫的综合保障[10]。同时,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机理而言,因大病导致劳动力丧失,家庭收入减少,形成的恶性循环,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11]。因此,对大病贫困家庭的就业帮助,需要基层政府重点关注。从大病救助而言,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建立医疗保障、资金保障、家庭收入保障整体救助体系,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发生。
大病救治需要定点医院具有较高的人才、技术和医疗设施储备。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医疗卫生保障举措不够完善,贫困农村的医疗机构,药品种类不齐全、医疗设备陈旧落后、人员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难以保障边疆居民的健康权益[12]。健康扶贫和大病救治工作最终要靠当地基层医务工作者推动,所以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13]。“组团式”医疗援疆在实施健康扶贫大病救治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应以“院包科”“师带徒”工作为着力点,提升受援地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大病救治水平;以派驻医疗援疆专家和“柔性引才”相结合,满足疑难技术开展和技术指导要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师带徒”,做好传帮带教工作,以双向考核等方式明确带教目标,帮助学员快速成长,将技术留在当地[14],做好受援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南疆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现状,不仅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同时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南疆基层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技术缺乏的情况更为严重[15]。“组团式”医疗援疆受援医院均为地区中心医院,只有通过医联体建设才能将援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联体以其独特的医疗资源配置方式和上下贯通的优势,切实解决了健康扶贫工程中的一些难题[16]。通过医联体建设,可以更好实现大病救治效果。医联体加强了不同级别医院间的联系,建立大病救治的双向转诊通道;通过基层技术指导、专科联盟建设等方式,能对基层医师进行培训,提升大病诊断、分诊和康复期日常管理等能力;通过远程医疗,将专家服务送到基层患者“家门口”,发挥专家作用,做好大病精准救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目前健康扶贫工作从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为切入点采取了很多具体措施,但从长远来看,培养群众健康意识,能更好的提升健康水平,预防大病发生的风险[17]。“组团式”医疗援疆受援地区在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有限,健康意识不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防患未然。2016年,新疆地区全面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作,为每位当地居民实施每年一次免费体检[18],结合全民体检的开展,以援疆专家带动当地医师开展精准的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工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治疗、用药和营养计划,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有效防止“小病变大病”,减少大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