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童心
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中,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从而逐步形成的红色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纪念馆小小解说员、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旅行等创新形式,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红色文化应该如何一代代传递下去?本文拟从代际传递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红色文化代际传递的不足及其产生原因,探讨完善红色文化代际传递的对策。
李晓明在《贫困代际传递理论述评》一文中提出:“‘代’的概念本来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借用到社会学中,便具有了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示人类自身繁衍过程中祖辈、父辈、子辈等代际之间的关系;其社会属性是指一定社会中具有大致相同年龄和类似社会特征的人群。在后代与前代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出在思想观念、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就是‘代际传递’。”其中,文化价值在代际间的传承通常以人为载体,而家庭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单位。子代学习和认同亲代的固有文化是种代际传承现象,包括亲代与文化相关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并传授给下一代人,这种文化的代际传承现象非常类似于生物的遗传。而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包括物化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红色文化的代际传递就是红色文化从父辈向子辈传递,并且被子辈所接受和认同的活动及其过程。
红色文化的代际传递因年代不同,传递的方式、方法、内容也有所不同。今天的年轻一代(这里特指80后、90后),相对于父辈、祖辈来说,成长于远离红色文化产生的年代,虽然有一部分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是通过长辈的口述和教导,但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历史教科书、网络资源、电视电影作品、文学作品等途径了解红色文化,正因如此,在代际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年轻一代对红色文化持有泛娱乐心态。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免费开放。全国各地的红色景点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参观,但每个游客在参观和游览过程中的心态不尽相同,其中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是自觉地参观、学习,态度严肃、认真;而年轻一代大多数缺乏自觉性,表现出泛娱乐心态。比如,在观看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和爬雪山过草地的展示厅滚动播放的视频时,父辈、祖辈会驻足认真观看视频,甚至潸然泪下;但一些年轻游客只当视频中播放的只是“电视”,甚至肆无忌惮地谈论老一辈革命家的私人感情,随意戏说领导人的私人生活。又如,一些红色旅游景区设置了吃野菜饼、尝小米粥、喝南瓜汤等游客体验项目,目的是通过味觉去感受革命时代的艰辛和不易。祖辈、父辈参与这些项目会深有感触,但由于年轻一代成长于丰衣足食的年代,因此一些年轻人会戏谑“小米粥、南瓜汤”很美味。这些现象体现了部分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泛娱乐心态。近年来,“精日”事件更鲜明地体现了年轻一代的泛娱乐心态:2018年4月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新浪微博名为“@洁洁良”的账号公开发布辱华言论;2018年2月19日,唐某、宗某,为寻求刺激,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身着仿制的二战期间日本军服和“装备”拍照;2017年8月7日,4个“精日”分子身穿二战日军制服,乘夜在著名抗日遗址、爱国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拍照留念,恶毒地亵渎了烈士英灵。这些行为深刻体现了部分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不严肃态度和娱乐心态。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产业的商业化心态。红色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和文化双重功能,核心是红色文化,文化产业只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一种方式,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应该具有为下一代传播红色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但是一些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者纯粹抱着商业化的心态,以营利为目的,甚至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比如,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战遗址,在景区内,常有穿着国民党和伪军军服、在“青天白日”旗前摆剪刀手照相的年轻男女。原因是当地人为了营利,在景区内设置了很多私人照相点,同时提供“伪军”装扮,有的年轻人还让自己的小孩穿着伪军服拍照娱乐。类似的还有抗日神剧,故事离奇、内容荒唐,肆意妄为地改编红色经典故。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红色文化产业的商业化心态,这种心态与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背道而驰,削弱了红色文化代际传递的效果。
代际传递是保持文化连续性的重要方式,但传递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所有的与文化有关的内容都被传递。正如钟年在《文化濡化与代沟》一文中所说,在代际传递过程中,父母为子女社会文化价值的形成提供一个价值框架,子女在文化价值框架里主动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而并非完全照搬父母的社会价值取向。这样一来,代与代之间就会发生隔阂,形成代沟。相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祖辈出生的年代正处于红色文化产生和形成的时期,因此,祖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比年轻一代更强烈、更真实。父辈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中国革命,但也是听着长辈们的革命故事成长起来,因此也属于耳濡目染者。祖辈们对红色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认知主要是靠亲身经历和生活年代的体验,父辈则是通过祖辈的口耳相传的形式以及广播、电影、报纸等媒介传播,这样的形式非常生活化、现实化,所以50后、60后、70后对红色文化非常认同。而且过去很多家庭都是祖辈父辈孙辈居住在一起,大家接触和交谈的机会很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年轻一代的价值信仰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放下手机和电脑,坐下来好好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讲讲他们年轻时所经历的事。于是现在的00后、10后将更难从他们的祖辈或者父辈那里获取红色文化的信息,而红色文化代际传递效果一代一代正在逐渐削弱。所以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知之甚少,他们的偶像是当红娱乐明星、“小鲜肉”、日韩影星等等。有年轻人认为红色文化产生的时代离自己太远了,无法体会;还有的认为今天的经济生活已经提高了很多,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对红色革命历史难以产生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中说道:“村里的老人常给你们讲照金的革命历史,这片红色的土地让你们骄傲和自豪。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因此,家庭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第一场所。而家庭结构、家庭背景等也就成为影响红色文化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
首先,不同的家庭结构会产生不同的代际传递效果。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如两代人或者几代人共同居住,文化价值观的代际传递效果也不一样。祖辈们一般是联合家庭结构,这种家庭人口规模比较大,结构复杂,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比较频繁。因此,参加过革命战争或经历过战争年代的祖辈,对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很乐意利用大量的空闲时间给后辈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家庭中的代际传递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急剧变化,核心家庭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类型,这种家庭是由父母和未结婚的子女构成,家庭人数少,结构简单,一旦子女结婚就会组成新的家庭。在这种越来越年轻化、单一化的家庭中,对红色文化有着深刻认知的家庭成员越来越少,代际传递效果也就越来越弱。
其次,不同的家庭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代际传递效果。家庭背景是一个很模糊也很宽泛的概念,既包括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也包括家庭所在地、民族等等。例如,由于地域的不同,出生在红色资源集中、红色文化氛围浓厚地区的孩子,就算家庭经济条件很普通,没有机会外出旅游,但由于身处在红色资源集中的地区,仍然能够容易受到红色文化的洗礼;但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只是从学校、电视上接收红色文化的信息,不能到红色景点参观学习,便很难对红色文化产生认同。另外,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红色文化的代际传递,实际上,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注重对孩子的红色教育。一是由于这一类父母自身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对红色文化非常认同,自身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比较高;二是由于这类父母的经济状况比较好,在空闲时间可以带子女到全国各地的红色景区旅游,让子女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熏陶。而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简单地将德育和智育混为一体,过分追求智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空闲时也会带自己的子女外出旅游,但选择红色景点的非常少;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从小跟着父母在国外生活,由于从小接触的都是其他文化,所以即使回到国内,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很少。
影响红色文化代际传递削弱的原因非常复杂,一方面文化的类型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产生的时代离年轻一代越来越远,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吸引力逐渐衰减。社会时代变迁影响红色文化代际传递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优秀红色剧稀少。红色影视剧担负着历史教育、革命教育和传播红色文化的职责,这就要求革命历史题材、革命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所呈现给观众的内容应该是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并且具有蕴涵深刻的思想内涵。但是近几年来,影视圈为了迎合年轻一代的泛娱乐化心态,增强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伪战争剧和伪革命剧。刘虹利在《主体认同与“红色”偶像剧的可能性》一文中提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尽管频频出手整治,却依然难以根治革命电视剧的种种乱象,这些革命剧中,一部分以无厘头的娱乐化方式吸引眼球,‘越雷的收视率越高’,另一些剧作则‘以主旋律之名行青春偶像剧’之实,其主角多是俊男靓女、格调往往轻松活泼,在纷飞的战火中总少不了爱情的浪漫戏码。”据统计,在我国大量的抗日神剧中,导演以及编剧都是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人,如抗日神剧《来势凶猛》的导演张国庆生于1955年,《抗日奇侠》的导演颢然生于1969年,这些导演作为革命剧的拍摄者,应当承担着文艺职责,同时作为父辈这一代人,更加应该树立传递好红色文化的意识,但他们不仅没有担负起为下一代人创作优秀红色影视剧的职责,还误导年轻一代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认识。
其次,红色景区缺乏规范管理。景区的策划者和管理者在红色文化代际传递中的角色非常重要,作为父辈一代的人,他们应该树立责任意识,打造好红色景区,严格监管红色景区的各方面,只有为下一代人创造优良的红色文化环境,才能更好地传递红色文化。但在我国一些红色景区出现了不好的现象,比如,冉庄地道战遗址飘起“青天白日旗”事件,表面上看是景区整治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实质上是地道战遗址工作人员在管理缺位、经营不善等问题的现实裹挟中,失去了本真,迷失了本心。
再次,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但缺乏有效的管控和社会责任感。在过去,祖辈、父辈生活的年代,没有网络也没有新媒体,科技也没有现在发达,他们接收红色文化的主要方式是报纸、纸质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这些方式是具有可控性的,传播的内容经过严格的审查,能够传递正能量。而当代,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本来非常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获取,传播的红色文化内容也应更加丰富、及时、生动。但目前我国市场上涌现了大量的小视频软件和直播平台,如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等自媒体,尤其是直播平台、小视频软件的用户大多都是年轻一代,大部分主题都是段子、热舞、美妆、炫富、甚至偏向于色情诱导。比如其中的快手软件经常推送一些自虐、低俗黄段子和各种怪异行为的视频,甚至前不久在抖音的搜索引擎广告对“邱少云,被火烧的笑话”进行推广,该行为对红色文化传承造成了严重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快餐式的文化生活方式,年轻一代依赖手机快速阅读,陷入肤浅、碎片化浏览,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对发展迅速的网络媒体缺乏有效的管控;另一方面是新媒体的参与者缺失社会责任感,仅关注平台的带来的经济效益,导致红色文化代际传递的作用不断削弱。
最后,爱国主义的大众化教育不到位。祖辈、父辈由于生活的时代与红色文化产生的年代更加接近,自然产生了爱国主义情怀,所以爱国主义大众化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深刻,更容易接受认同。但是,近年来年轻一代中出现的“精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到位。虽然我国非常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年轻一代从小学到大学、到走入社会,一直都在接收爱国主义教育,但我国的爱国主义大众化教育不精准,仍然停留在表面。比如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对日本的认知着重点在“二战”时期,只告诉学生日本很坏,缺乏对日本的全面分析,而当中国的年轻一代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了日本先进的方方面面,便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质疑。
家庭教育是影响红色文化代际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加强红色文化的家庭教育是首要问题。
首先,家长作为红色文化代际传递的主体,要有意识地担负起在家庭传递红色文化的责任。在家庭教育中,改正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让优秀的革命题材影视剧、红色经典故事类图书和有益的课外读物进入孩子的视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带着子女进行红色旅游,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让孩子更直观地认识和感受红色文化。
其次,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为红色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了解红色革命史,营造红色教育的氛围,在时事面前要以坚定的政治立场给予子女正面的引导。
1.加强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如何将红色基因通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现,让年轻人易于接受,这是文艺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红色题材的文艺创作应是对革命历史生活的一种艺术回望和当代表述,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年轻一代,这要求创作者应具有当代意识。正如曾杰在《论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当代话语转换》一文中所说,“将历史文本所承载的历史话语进行现代转型,在保持红色基因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与现代生活的有效对接”。
首先,文艺工作者要树立起责任意识,创作出优秀的红色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为下一代人传递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其次,红色电视剧的导演和编剧、演员要有社会责任,明确自己在红色文化代际传递中的地位,更应该关注如何能够让下一代更接受红色文化,而不是去关注票房、关注经济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最后,文化部门的工作者要思考上一代人应该如何传递红色文化,才能使下一代人更加容易接受。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在代际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要想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一是需要艺术工作者不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二是文化部门应该注重红色情景剧的教育意义,大力推广既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教育意义的经典红色情景剧;多开展红色情景剧走进乡村走进基层的活动,开展群众性讨论,让那些无法去演艺厅观看的老百姓也能感受到红色经典的魅力。
2.加强红色旅游的规范管理,树立责任意识
红色文化的代际传递需要借助一些形式的社会学习,红色旅游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载体,寓教于乐,是一种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同时也更具有实效性。然而,红色旅游要发挥代际传递红色文化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红色景区的管理者、策划者应该树立责任意识,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下一代人传递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承载着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功能,红色旅游景区不仅要重视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其社会效益。当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一大变化,是年轻游客逐渐成为主力人群,因此红色景区的策划者和建设者应该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给予年轻一代正确的引导,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正确价值观,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
其次,在景区讲解服务上要下功夫。导游讲解是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没有景区导游员的讲解,旅游者不一定能欣赏、感受和理解其文化内涵,因而不能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自2008年起,我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虽已免费开放,而讲解服务仍然是有偿讲解。在实际参观的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人愿意花钱请讲解员,一方面是无力承担讲解费用,如无经济收入的学生、老人等等,另一方面是参观者认为没有请讲解员的必要。因此,为了更好地传递红色文化,在讲解服务上应尽快实行无偿讲解。
最后,每个红色纪念馆都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做“小小解说员”。小小解说员既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在完成解说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个人素质,让他们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要传承红色文化,就必须使红色文化话语实现“代际转换”,让小小解说员去给他们的同龄人解说红色文化会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同。纪念馆在培训小小解说员时,要给予青少年话语权,充分尊重他们的见解,启发小小解说员去观察和发现,在每一次解说中发现新的问题,不断成长。
3.加强新媒体的管控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主体己经逐步向90后青年群体过渡,他们强调对事物的感知,却没有亲历过革命历史,单纯生硬地灌输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抵触甚至逆反。所以,首先要利用网络新媒体,站在年轻一代人的角度,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用新媒体来传播红色文化。其次,应加强对新媒体传播的监管力度。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因“内涵段子”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责令“今日头条”网站永久关停该客户端软件及公众号,这个处理结果警示了很多自媒体平台。但不久前又出现了抖音的搜索引擎广告中对英烈不敬的事件,最终该公司的回应仅仅是暂停了广告业务。所以,政府应该健全新媒体管理监督制度,加强管控。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必须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给年轻一代提供平台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管控,确保传播的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能量,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新媒体环境。另外,新媒体的使用者也要自觉提升道德素养,强化自我管控能力。
4.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完善对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时代不断发展,一代人比一代人距离红色年代久远,传递红色文化就越发困难。父辈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但当代选择性非常多,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不断丰富教育方法和途径。
首先,今天讲爱国,不同于五四时期的爱国志士,需要拯救民族于危亡困境之中;也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将历史教育与时代感教育相结合,引导年轻一代正确认识时代形势的发展,客观看待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措施,深刻理解新中国能够取得今天辉煌成绩的历史必然性。
其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而且要重视教育方式的创新,要站在年轻一代的角度,要具有时代感和真实性。如《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部漫画作品就是根据年轻一代对动漫的热爱,将新中国人民政府建立前后的国内外一些军事和外交的重大事件以动物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给本来严肃的历史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爱国主义科普作品,深受我国年轻一代的喜爱。再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上映后便在国内获得一致好评,这些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并具有时代感,迸发出的爱国主义色彩能够引起年轻一代观众的认同。
最后,应该培养年轻一代人的家国情怀。让年轻一代懂得爱国不应该只是一种热血的表达,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外,而是要通过个体的行动将“爱国”这一抽象的词汇转化为现实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