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丹(镇江新区平昌小学 江苏 镇江 212134)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多样,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活动形式都可以称之为是世界之最。其不仅融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竞技,也包括一些汉民族的民间游戏。但就目前来看,由于现代体育的冲击,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现代青少年来讲,都是比较陌生的,甚至有的学生连听都未听过,对此,为了丰富授课内容,更好的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各学校应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民族文化保护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小学大课间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是在潜移默化中将民族体育内容植入到学生课外活动中,和学生平常的体育教学训练内容有着区别,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去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课堂训练更加自由,长期以往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体育训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对民族体育内容和文化更加熟悉,对传承和保护民族体育项目与文化意义更加重大。同时,通过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的一种兴趣爱好,他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对运动的兴趣,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配合意识、终身体育意识等,在体育大课活动锻炼中不断找出自身的不足和问题,为后期学生运动训练强化和体育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其次,对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和提升教师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民族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将其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与形式重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民族体育文化。同时,开展小学大课间民族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学生,结合平时体育教学情况来总结出不足,对更好地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并有必须教师观察了解学生的爱好、运动水平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等,可以指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体育训练计划。
就目前来看,虽然很多学校都普及了大课间,但是由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的制约,在具体落实中还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
首先,运动场地、器材等设施产生的制约,大课间操极易流于表面形式。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些枯燥单一的活动内容,学生在完成动作时也都处于应付状态。这样的大课间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也极易给集体活动组织纪律,以及学校的形象带来不利影响,这也是部分学校还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同时,外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部分小学正在推进软硬件设施改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不是非常理想,缺乏完善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设施是影响活动开展的根本原因。小学体育运动场地急需要修葺,现有运动器材数量少、种类单一,急需要购买新的种类丰富的体育器材,其他体育基础设施急需要改善和加强,这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其次,大课间时间利用不够充分。真正的活动时间其实最多一半,剩余时间学生通常都处于自由放松状态。好动的学生可能还会自发的开展一些游戏,但生性偏静的学生往往都会选择一边呆着,甚至躲在教室不参与体育锻炼。这主要是小学还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大课间活动计划方案。目前,小学大课间活动中,实施计划与方案还不到位,导致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与特点,也很难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尤其是本身体育教学中就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仅以教学结果和最终的体育成绩作为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是否努力,本身就忽略了学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很难适用于小学大课间活动开展效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与活动方案,很难合理安排活动项目和时间。
最后,师生缺乏互动。在很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中,一直都是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班主任、体育教师发挥的只是监督管理的作用,未真正参与其中,也未发挥出良好的带头、示范性作用。从根本上来说,小学体育教师大部分并不是从体育体院专业出身的教师,从整体上来说教师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与专业体育教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倾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动作示范,学生活动过程中缺乏趣味性和创意,教学方法也主要以讲解法、动作整体示范法与动作分解法等为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是知识和动作的被动接受者,师生缺乏良好的互动,导致大课间活动效率不高。
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讲,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组织,不论是对学生身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还是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发挥出普通体育活动的基本功能,也能够呈现出显著的民族性。能够有机融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陶冶功能和体育的健身、健心性,小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
其次,民族传统体育也拥有丰富多样的项目内容,能够从不同层面来弥补传统课间操活动内容、形式的枯燥单一弊端。尤其是对于体育设施相对较为匮乏的农村小学来讲,通过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科学组织之后,也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场地,可以始终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来开展民族体育项目教学活动。农村中小学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实都一定了解,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综合探究,不论是对农村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还是身体、智力与心理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不同性别、年龄的农村小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创造良好条件。此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生快速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
一是,传承性与普及性。首先,针对传统性来讲,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可忽视的宝贵财富,能够充分体现出前人智慧。将其纳入到大课间活动中,不论是对学生认知视野的拓展,还是对传统体育活动了解的不断增强加、传统体育项目的传统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针对普及性来讲。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可开展性,普及性较为广泛,再加上场地、设施要求不高,不论是在那些时间、有多少人,或者是在那个季节都能够顺利组织。
二是,实用性与选择性。首先,针对实用性来讲,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科学组织能够达到优化体育教育、锻炼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目的。如,跳绳主要是以下肢部位为中心的全身运动,连续跳绳,能够发挥出可以增强肌肉耐力、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增强血液运行和心血管功能等等。
三是,趣味性。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民间传统体育是基于游戏来设计组织的,不仅适合不同身体素质、年龄层次的学生参与,也能够在活动参与中,有效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体育终身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休闲时间,为了丰富生活,因地而产生的体育活动,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其中很多民间传统体育都对场地器材要求没有很高,组织起来也比较灵活,适合以大群体的形式开展。但在学校、社会中开设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通常都比较少,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机会也就不多,难以对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做出深入了解,这也是小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知度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每个民族传统体育背后都蕴育着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也是各不相同的。那通过在大课间活动恰当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论是对丰富授课内容,还是提升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学校及其体育教师都应给予足够重视。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为显著的趣味性、健身性特点,能够全面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中恰当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助于学校自身特点的突显与发展,也能够创编出更新颖、丰富的内容,逐渐形成学校独特的大课间文化,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魅力,引导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当中。
当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已经逐渐重视起了大课间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但普遍都存在运动场地小、器材匮乏,在校学生多、人均占地面积不足等特点,对此,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各学校应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倡导小场地、大内容、器材少、多选择的活动思想,并在组织中充分体现出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以及享受快乐和美的精神。将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实际需求,对地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创编,对运动项目做出科学有效的选择,确保不同特点、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兴趣的学生活动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真正做到从小学开始进行传统精神的传承于创新。此外,针对不同水平段学生提出各项运动需求,为其选择更适合的运动项目,由单一性逐渐向多元化层面发展。
综上所述,各学校及其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在大课间活动组织中恰当融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需求,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强其与社会的各项交流。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尝试更新颖多样化的活动组织策略方法,全面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要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