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光兴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在医药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医药行业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迅速增长,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当前医药类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药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往往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方面知识,医药行业中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药学知识。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课程开设于2006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培养药学与经济管理类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就业市场人才需求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优化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的重要方向。技术创新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1]。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行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工作专业化和综合性高度结合是大势所趋,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呈现出两个特征:(1)在深度上,对从业者专业化要求逐步提高;(2)在广度上,要求从业者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方法和能力解决跨学科问题。大学毕业生仅具有单一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高等院校必须适应外部需求,提高人才培养主动性,积极开展跨学科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使毕业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2-3]。
我国也意识到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不同层次高校进行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这些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二是设置具备复合型人才特征的新专业。
我国药学人才培养包括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4]。在精英教育阶段,药学人才培养并没有严格区分这两种类型,采用单一的教育模式,没有体现综合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特征。传统药学类专业属于自然科学类专业,几乎没有涉及社会科学类课程,这是传统药学类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明显缺陷,导致我国医药教育分支狭窄,复合型人才培养困难,药学类专业各门课程之间联系密切但又相对独立[5]。近20年来,我国相关企业对具有开阔视野的药学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药学人才培养逐渐向多学科协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6]。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后,将研究型与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分开成为必然选择,对于市场需求量更大的应用型人才来说,具备多学科知识、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非常重要,在市场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下,培养跨学科复合型药学人才成为当今医药类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分析医药行业就业市场需求发现,市场需求最大的复合型人才包括两种类型:(1)具备药学与部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人才,如从事药品生产的药学类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从事药学服务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具备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知识;(2)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与部分医药学科知识的人才,从事药品流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除需要具备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外,还需掌握必备的医药学知识。
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很多高校在传统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人文社科类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部分高校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开设具有医药特色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比如工商管理(医药方向)、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医药人力资源方向)、电子商务(医药电子商务方向)、物流管理(医药物流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医药营销、药品经营管理、医药电子商务等;也有一些高校在药学或中药学专业下开设医药企业管理方向专业,比如药学(医药营销方向)、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等。
上述专业在培养人才时都强调将药学知识与管理学知识有效融合,但因药学类课程与管理类课程属于研究方法、学科背景反差很大的学科,并非简单地在培养方案中加入几门方向性课程就能培养出学校期望的复合型人才。从培养效果来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分属于两个学科体系的知识点都有一定掌握,但很难将两者融会贯通,如药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掌握较好,同时在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导向下,学习了经济学基本知识,但却不能应用经济学基本方法分析医药行业具体问题;对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而言,则很有可能对另一学科体系的知识无法深入理解,仅为获得学分而在考试前突击背诵考点。虽然医药行业已表现出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药学与经济学、管理学或法学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但用人单位经常反映,无论从高校培养方案还是从毕业生成绩来看,这些学生理应符合用人单位要求,面试或试用后却发现这些所谓的复合型人才并没有系统掌握跨学科知识,不具备综合应用药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没有达到学校培养目标。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如师资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等,可将其归结为学生不能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将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这是制约医药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瓶颈,一些学者批判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流于形式。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具有以下典型特征:知识面广,掌握两个以上学科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融合性强,不是多学科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思维辐射范围广,善于从多维度和多层次思考、解决问题;社会适应性强,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型人才的能力缺陷[2]。
医药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理想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较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如下:(1)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将复合型人才培养简单理解为各学科知识的简单拼凑,各学科课程之间难以真正融合;(2)教学方法方式陈旧,教学内容过时,注重教师讲授,课堂组织形式过于传统,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机会少且参与度低;(3)实践教学与社会生产第一线脱节,缺乏整合性,学生实践能力差。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从2005年开始关注医药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状况,从问题调查、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案例收集与分析、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并进行12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课程。
调查发现,很多药学或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希望学习医药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经济管理类学生希望了解医药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特别是典型医药企业的管理经验与教训。为此,我校于2006年开设选修课——中外著名制药企业数例精讲,选修对象主要是药学、中药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类学生。该选修课以约30家国内外著名的制药企业为案例,以某医药企业某方面的管理活动为视角,分析该企业管理活动经验和教训。该选修课自开设以来,很受学生欢迎,成为本校选修学生人数较多的课程之一,2016年,以该选修课为基础的课程——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被纳入必修课程系列。
医药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目的:培养药品生产、流通、监管等企业(单位)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医药行业企业管理基本知识,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医药企业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基本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医药行业相关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医药企业管理案例以典型企业管理学学科体系为框架,学生通过对30余家典型医药企业在战略管理、新药研发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履行、财务管理、国际化经营、兼并收购与重组等方面的实际管理案例进行学习,培养应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医药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和案例进行了更新,并于2007年出版专著《医药企业管理案例与评析》(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教材《医药企业管理——案例与评析》(四川大学出版社)。课程教学的主要思路:(1)以典型企业管理学学科体系为框架,对企业管理知识进行简单介绍;(2)选择30余家典型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进行系统分析;(3)将医药行业特色与一般企业管理原理进行融合。经过12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体系已逐渐完善,并将医药行业需求与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方法及能力。
本课程的特点是将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医药行业背景、富有实践性的案例评析这3个要素相结合。(1)课程教学以典型企业管理学基本原理为框架展开,让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得以完整呈现;(2)将医药行业背景融入具体企业管理活动,避免了学生难以将一般企业管理规律应用于医药行业的问题;(3)各章教学以案例导入,引导学生以医药企业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线索展开学习;(4)案例评析部分要注重对某医药企业管理活动进行系统描述与全面分析。
为培养医药类复合型人才,一些学校开设了企业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但因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将一般企业管理原理应用于医药企业时会有区别。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课程给出一个方案。比如,典型企业管理学课程内容繁杂,介绍新产品开发知识时并不针对任何具体行业,对相关概念的描述也较为抽象。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课程教学中,把产品具体化为药品,专门介绍新药研发管理知识,这样一来,知识点就具体、清晰了。医药企业在生产、营销及质量标准方面与一般行业相比也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要求医药企业管理活动必须在《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框架下进行。有些在普通行业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管理活动,在医药行业却被视为非法。医药企业管理案例将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整合到一般企业管理原理中,对医药企业管理原理及管理活动的描述更为具体、准确,实践指导意义更大。
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对该章节内容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以解决案例中企业管理问题为线索,带着问题学习该章节知识。在各章节的案例教学与讨论部分,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该章节知识对医药企业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使不同学科知识无缝对接,解决以往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学科之间无法有效融合的问题。
相对一般企业管理类课程来说,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课程结合了医药行业特点,从教学内容上强化了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国际化经营、兼并与收购3方面内容。医药行业的属性决定了医药企业必须承担一些社会责任,我国古代药房“悬壶济世”就是医药行业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国际化经营、兼并与收购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20年来世界大型制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点,本课程将这两个部分各列一章,对于学生了解医药企业管理知识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讲授法侧重于各类知识体系介绍,学生通过记忆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短期强行记忆的知识很快便被忘记,学生能长期记住的知识往往也无法与企业管理实践联系起来。建立医药企业管理案例开放式网络平台,并进行以下尝试:(1)随时更新产业前沿案例,制作更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案例资源,强化课程的实践性;(2)建设以课程网站为基础的开放式、互动式学习平台,将线上案例讨论作为课后作业及学习拓展任务,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提升教学质量;(3)以课程网络平台为基础,定期选择产业前沿案例,由课程教学团队组织全体学生参加互动式、开放式线上交流讨论,提升教学效率;(4)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将线上学习和讨论作为课程拓展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通过医药企业管理案例教学,优化学生医药管理知识结构,提高其分析、解决医药行业管理问题能力,为医药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药学与经济管理类交叉复合型人才是现阶段医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包括本校在内的很多学校正在探索这种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医药学科与经济管理类学科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目前缺乏将两者有效融合的课程。医药企业管理案例课程与医药行业联系紧密,涵盖企业管理知识。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将医药学知识融入企业管理实践、分析及解决医药行业管理问题能力,实现具有医药特色的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医药企业管理案例将课堂教学与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突破现有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本课程以网络为基础,建立开放式、互动式学习平台,突破师生交流的地域和时间限制,将课堂教学与课后交流讨论、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结合起来,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